健康

七旬翁高燒昏厥 竟是「大腸膀胱廔管」致泌尿道發炎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7月01日04: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預防大腸憩室症及相關併發症的關鍵,在於保持大腸健康,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定期運動、養成規律排便習慣,避免久坐和便秘。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一名70歲老翁和家人歡慶用餐時,在餐廳外透氣時因高燒而暈倒,緊急送往光田綜合醫院檢查發現,老翁尿液中白血球指數相當高,先行決定注射抗生素減緩發炎反應。進一型詳細檢查後發現,患者罹患「大腸膀胱廔管」,才會導致大腸桿菌順著管道流進膀胱,致使泌尿道反覆感染。

大腸憩室症無症狀易忽略 發炎、膿瘍才被發現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李彥志針對病因診療,回顧老翁病史,發現過去兩年中,雖已有大腸憩室(腸道表面的囊袋),但並無表現出症狀。不過就患者自訴生活經驗,可推測老翁可能存有飲食習慣不佳、排便狀態不順暢等問題。

檢查中發現,老翁的大腸憩室卡了許多糞石,恐因此導致發炎形成廔管。健康的大腸表面應該是光滑的,但如長期吸菸、年齡增長、運動量不足、腸內壓力增加或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等原因,易形成憩室並發展成嚴重的炎症感染,甚至與膀胱形成廔管,排出「糞尿」。

切除大腸憩室發炎腸段 尿液已恢復正常狀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查出根本病因後,由於老翁除大腸膀胱廔管外,還引起後腹腔膿瘍,沾黏情況嚴重,綜合考量之下,李彥志醫師依過往執刀經驗判斷,當機立斷切除大腸憩室發炎腸段、引流膿瘍、移除廔管、修補膀胱並吻合腸道;術後一週老翁尿液已恢復清澈狀態,現返家休養,僅需固定回診追蹤並注意生活習慣。

預防大腸憩室炎 應攝取足量蔬果、多補充水分

李彥志提醒,現在美食雖多但仍要攝取足量蔬果,多補充水分,確保腸道能獲得充足膳食纖維,使順暢排便,才不易形成大腸憩室炎等症狀。預防大腸憩室症及相關併發症的關鍵,在於保持大腸健康,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定期運動、養成規律排便習慣,避免久坐和便秘。如出現持續性的腹痛、便秘或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血型瘦身飲食法」4種菜單大公開!A型少吃肉、AB型易發胖
中天新聞網
3歲童吞嚥不適...就醫竟取出「1元硬幣」! 醫示警注意「7物品」擺放位置
中天新聞網
20歲女不明腹痛就醫驚見「三條全塞住」! 一查才知是避孕藥造成靜脈血栓
中天新聞網
日本「食人菌」疫情爆發!「飛沫傳染」致死率逾3成 傷口出現組織壞死
中天新聞網
半年就辭世!37歲工程師「糞便有血」以為痔瘡 醫一看:整片都是腫瘤
中天新聞網
【調節睡眠】褪黑激素不是安眠藥!了解褪黑激素功能改善睡眠質量
Health Concept
夏天狂吹冷氣、喝冷飲無法消暑!中醫師:「這食材」才能降溫
Heho 健康(台灣)
65歲糖尿病胖翁吃「黑木耳」減重又逆轉三高! 醫讚:食品界阿斯匹靈
中天新聞網
整理包 / 改善體質趁現在,冬病夏治「三伏貼」全攻略!中醫詳解功效、穴位、時間、禁忌副作用
Heho 健康(台灣)
牛排吃錯「熟度」恐傷身!醫曝「黃金熟度」完美吸收蛋白質 助長肌肉
中天新聞網
斷食、少量多餐都沒用! 減重專家用親身經歷「2信念」帶你告別復胖噩夢
台灣健康醫療網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會死人的疾病!醫:這些地方「塞」住了易猝死
Heho 健康(台灣)
糖尿病|飲樽裝水恐增糖尿病風險!美國研究:常接觸BPA,降低胰島素敏感性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症狀遍佈全身,從頭到腳都可能發生!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如何找對醫師及早治療?
Heho 健康(台灣)
10個人中就有3個!科技業主管焦慮一年「壓力胖」暴增20公斤
中天新聞網
突然想吃4種食物?醫師提醒嘴饞背後 可能藏有的健康訊息
台灣健康醫療網
變色唇膏含特殊色素安全嗎? 變色原理及使用原則解析
NOW健康(TW)
9旬婦打莫德納疫苗5分鐘內「過敏性休克死亡」! 獲150萬元救濟金
中天新聞網
暑假約網友出門小心交友陷阱 牢記3招提高安全不踩雷
NOW健康(TW)
生病了保險給付多少?AI保單診斷5步驟一次算
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