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別把3C當玩具!恐成孩子近視幫凶 醫揭近視控制4利器

NOW健康(TW)
更新於 2024年11月19日01:54 • 發布於 2024年11月19日02:00 • 林郁敏 報導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隨著科技不斷進步、3C產品普及化,現在的小朋友從小就接觸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導致近視發生年齡越來越早。眼科醫師提醒,手機、電腦是工具而不是玩具,千萬別過量使用,切忌在車上看書和滑手機,一旦視力失控就可能成為高度近視,未來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會隨之升高。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近視成因為光線聚焦錯誤 又分屈光型近視和軸性近視

三峽大學眼科賴紫庭醫師表示,正常光線進入眼睛後,應聚焦在視網膜上並形成清晰影像,但近視因屈光度改變或眼軸增長,使光線投影在視網膜前方所致。其中,屈光型近視指的是因為眼球的屈光結構(例如角膜或水晶體)發生變化,導致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方而形成近視;至於軸性近視,則是小朋友最常見的近視類型,眼軸每增加1mm,近視度數就會增加300度。

成長期的孩子正是眼軸增加快速的時期,一旦沒控制好,度數很容易快速增加,通常在國小到國中這9年的學習階段度數增加最快,若以每年100度的速度來估算,國中畢業時就增加了高達900度,因此,近視控制顯得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賴紫庭醫師指出,近視是不可逆的疾病。根據WHO定義,近視度數超過500度即是高度近視,除了戴著厚重眼鏡不方便外,也增加許多眼疾和併發症的風險,例如: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和視網膜剝離等。近視超過800度,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26倍,更大幅升高失明風險;另外,因高度近視導致視網膜產生拉扯、破洞,進而提升視網膜剝離機率高出正常人40倍之多;也有許多高度近視的人在40、50歲時,就已罹患早發性白內障。

兒童近視怎麼辦? 眼科醫師分析4種近視控制方式

賴紫庭醫師提醒,學童近視不能輕忽,及早治療與控制,才能讓孩子遠離高度近視傷害,目前常見有4種控制方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第1種:散瞳劑是大家最熟悉的近視控制方式,其中短效散瞳劑常用於診間檢查,能消除假性近視,幫助測量實際近視度數。長效散瞳劑可控制近視度數,但可能有畏光、視力模糊等副作用。低濃度長效散瞳劑可降低副作用,提升孩子的接受度。

▸第2種:夜間睡眠時配戴約6至8小時的角膜塑型片,透過重新塑形角膜來控制並矯正近視,白天取下也可擁有清晰視力。近2年更發展出AI數位驗配技術,透過高階角膜地圖儀精準分析角膜上10萬2千多個點,量眼訂製全客製化鏡片,提升矯正效率和視覺品質。但要注意正確配戴、摘取和清潔保養都非常重要。

▸第3種:學童專用日拋,根據周邊離焦原理將鏡片周邊做成矯正區及近視控制區。建議每日需配戴10小時以上,不超過15小時,每周至少配戴6天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學童專用日拋方便、舒適、免清洗,適合愛運動和睡眠不足的孩子。但切忌戴著睡覺或玩水,使用時要注意手部清潔。

▸第4種:周邊離焦眼鏡如同一般眼鏡,適合所有年齡兒童,可搭配變色和濾藍光功能,也能合併使用低濃度長效散瞳劑,以控制近視。此方式適合不敢戴隱形眼鏡或睡眠不足的兒童。不過這種鏡片的驗配過程嚴謹,需經過詳細的醫學驗光取得醫師的處方,再透過專業儀器精準定位方可驗配,並記得要定期回診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賴紫庭醫師坦言,針對該選擇哪種近視控制方式的問題,事實上無絕對標準答案,定期回診調整控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攝影/林志遠)

如何選擇合適的近視控制方案? 醫:9歲前後大不同

控制近視的方式這麼多,要選哪一種呢?賴紫庭醫師分析,透過一連串詳細檢查後,會根據小朋友的度數、角膜形狀,如有無高度散光等情況做評估,同時和家長和孩子討論平時的用眼習慣,進一步找出適合孩子控制近視的方案。若以年齡來區分:9歲以上的小朋友可依據度數及生活習慣,使用上述4種控制近視的工具;至於9歲以下的小朋友通常會優先建議使用長效散瞳劑搭配周邊離焦眼鏡。

賴紫庭醫師坦言,針對該選擇哪種近視控制方式的問題,事實上無絕對標準答案,而是要依據小朋友不同年紀、度數增長的狀況,來調整適合的方式,因此,定期回診就顯得非常重要,透過每次回診,可得知度數增加狀況以及這些控制工具使用方式是否還適用,也可輔助清潔和檢查鏡片,並了解定位狀態,來達到良好的近視控制效果。

降低兒童近視風險該怎麼做? 眼科醫師提供護眼指引

賴紫庭醫師建議,小朋友3歲開始就可以到專業眼科檢查,幫助他們建立個人視覺健康檔案,每1至3個月定期回診追蹤,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眼軸增長速度以及遠視保護度數是否足夠,一旦發現遠視保護度數(遠視儲備量)不足或眼軸增長速度過快,都是近視的危險徵兆,透過定期回診,就能早期發現並治療。

最後,賴紫庭醫師強調,近距離用眼除了使用3C產品外,像是玩拼圖、積木、樂高和畫畫、寫功課和閱讀等屬於是近距離活動,都建議每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閱讀距離則保持35至45公分為佳,每天最好到戶外運動2小時,在學校下課時也建議到走廊上走走,透過間接日光照射,對近視控制也有幫助。

# 首圖攝影/林志遠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年糕「冷藏or冷凍」?專家:長黴、表面濕黏快丟掉
中天新聞網
癌王「胰臟癌」3徵兆7成罹病! 醫推十字花科、南瓜營養素
中天新聞網
伏特加除臭法?時尚達人教你快速去衣物異味
VOCO News
「拖延症」不一定與懶惰有關! 臨床心理師授5方法改善拖延問題
台灣健康醫療網
過年單日230人看診!多腸胃炎、流感 11歲女驗出「黴漿菌」
中天新聞網
他B肝「肚子變大」就醫已是末期! 醫籲「及早做1事」活更久
台灣健康醫療網
體重過輕卻還想減肥? 揭開厭食症不為人知的哀痛秘密
NOW健康(TW)
春節假期將結束!「開工又低溫」上班族小心季節型憂鬱症
中天新聞網
體重拉警報!營養師曝「減肥最忌諱餓肚子」甩肉要趁早
中天新聞網
椎間盤突出治療、日常保養方法一次看 讓椎間盤不再「出軌」!
台灣健康醫療網
「收假症候群」不焦慮!補充「7種營養素」恢復最佳狀態
中天新聞網
過年時熱鬧與空虛的反差 特別引發老年憂鬱症!可以這麼做
台灣健康醫療網
42歲婦產後尿失禁高達8年 「1手術」成功告別漏尿困擾
台灣健康醫療網
泡腳助眠暖身又排濕! 糖尿病患者能泡腳嗎?專家解答
NOW健康(TW)
減重減肥新招!高強度運動比中等強度更能抑制食欲「女性效果更顯著」
VOCO News
退休成為失智症主因?善用資源打造社交環境,帶長輩遠離孤獨感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這些」生活用品都屬醫療器材!販售有規範 使用不當恐害健康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