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為什麼做大腸鏡檢查,有時連水都不能喝?麻醉醫師告訴你:你該懂的麻醉二三件事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2年06月28日01:00 •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麻醉醫師黃月萍

45歲的劉先生工作繁忙經常海外出差到處應酬、大魚大肉愛喝酒,邁入中年的他越來越胖,好不容易去年安排了特休,被太太帶來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乖乖清腸到第3天時,卻在排檢前半小時喝了一大杯水,在麻醉諮詢得知此一訊息後的我,建議他延後2小時再做,雖然打亂了原本排程,也讓劉先生下午安排的會議得臨時取消,還是覺得安全才是上策。

不過是麻醉?檢前喝一杯水就要暫時喊卡?這是因為腸胃檢查前,我們會要求至少2小時以上的禁水,以免胃裡有東西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若不小心喝了水,不代表不能做,延後2小時,是很中性的建議。

腸胃內視鏡向來是所有健康檢查最讓人害怕的項目,當一條又黑又長又粗的管子從嘴巴穿過食道到胃;或從肛門鑽進腸子繞來繞去,整個過程至少半小時,一想到就令人裹足不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然而,大腸癌發生率連10年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隨著麻醉技術的成熟與內視鏡檢查技術的進步,民眾們對「無痛」腸胃鏡的詢問度越來越高,一個安全有品質的無痛腸胃檢查,有專業麻醉醫師的評估與全程監控,是麻醉風險控管的第一重要環節。

腸胃內視鏡檢查到結束平均約30分鐘可完成,一般來說,1至2小時內的侵入檢查(或治療)多以「靜脈麻醉」為主,這是藉由靜脈注射進行全身麻醉,讓受檢過程痛覺消失,藥物以鎮靜安眠藥物與止痛藥為主,屬輕中度鎮靜麻醉。

而一般民眾對全身麻醉的認知是「手術插管麻醉」,這種方法是給予病人氧氣面罩後,麻醉醫師從點滴注射麻醉藥物,待病人失去知覺之後,再把塑膠做的呼吸管從嘴巴(或從鼻子)置放到氣管中,透過呼吸管給予氧氣與麻醉氣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靜脈全身麻醉和插管全身麻醉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給氧氣的方式不同,靜脈全身麻醉者有自主呼吸能力,插管全身麻醉沒有自主呼吸能力;靜脈麻醉因不需插管,不會造成咽喉不適,檢後恢復時間也比較短。

不管哪一種麻醉,一開始的麻醉誘導就像飛機剛開始起飛是最不穩定也最為重要,不管哪一種麻醉,也因為都會抑制呼吸及心血管,讓呼吸變淺,舉凡有心血管慢性疾病、心律不整、心絞痛、糖尿病、呼吸道中止,或者正在服用特殊藥物,心肺功能較差(爬兩層樓梯就喘到不行)的人,麻醉風險較高,更需要專業的麻醉醫師量身擬訂麻醉計畫。

正常情況下,靜脈麻醉併發症很少發生,但還是有可能發生藥物過敏、心肺功能變化,因此需要專業麻醉醫師全程在旁監督況,根據受檢者的生理現象(心跳、血壓、血氧濃度等)判斷給藥,並維持呼吸道的暢通。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正規的編制一定是麻醉醫師掌控現場,執行檢查(或治療)的醫師專心一意檢查與治療,若出現執行檢查的醫師同時擔任麻醉監控,可說是讓受檢者冒著生命危險在受檢。

另外,無痛腸胃鏡檢查比起有感腸胃鏡檢查,僅多了一道麻醉的程序,只要檢查前仔細評估、醫師執行經驗專業、以及全程對受檢者嚴密監測生理徵象,發生大腸穿孔、出血、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的風險大致相當,不因麻醉與否而有所差異。

最後,要強調的是:麻醉執行—「受檢者本身的健康狀況」,是麻醉風險最大的決定因素。因此,麻醉醫師會根據受檢者的身體狀況評估,依據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SA)發展的生理狀態來分級(見表),通常在我們醫院多屬等級1與2的受檢者,若評估後為3或4等級,我會建議受檢者採取有感局部麻醉下檢查或轉往治療醫院受檢。

責任編輯:歐陽蓉
核稿編輯:黃楸晴

作者簡介_黃月萍醫師

黃月萍醫師Yueh-Ping Huang
麻醉科主治醫師 MD

專長:麻醉科

現職: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麻醉科醫師

學歷:
台大醫學系畢業

經歷:
台大麻醉科總醫師
童綜合醫院 麻醉科主治醫師

健檢報告沒寫的人生故事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係國內唯一命名「健康管理」之健檢醫院,為建立特色及市場區隔,強化健康管理之品牌形象,提供您及家人量身訂作、獨一無二之專屬健康管理服務。http://www.tpehealth.com/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食物安全】提神不等於消除疲勞 能量飲品過量危害健康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單側鼻塞是「鼻竇炎or鼻敏感」?醫依症狀教判斷方式
am730
高雄漢來海港逾50人用餐不適!病人、廚工檢驗結果曝 並非「諾羅」所致
台灣健康醫療網
【飲食營養】印泰日式咖哩有咩唔同? 台營養師拆解熱量陷阱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節氣|立夏】夏季正式來臨 飲食宜增酸減苦 養生應勿躁靜養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快樂真的很短暫!心理師曝大腦天生比較容易「記住痛苦的事」
中天新聞網
6旬婦吃海鮮被蟹殼割傷 被提醒「順便做乳癌篩檢」竟意外發現罹癌
中天新聞網
喉嚨整天卡卡的!中年婦「支氣管擴張症」塞滿痰 這樣做改善症狀
台灣健康醫療網
性能力強不強靠握手就知道!泌尿醫證實 直言「垂頭喪氣」糖尿病機率越高
中天新聞網
這些人飲食要「三高」 吃白飯、東坡肉比五穀飯、瘦肉來的好!
康健雜誌
英王查爾斯回歸公職 抗癌3要素:治療、追蹤與親友支持
台灣健康醫療網
240萬台人有腎病!腎臟醫江守山點名喝「現磨咖啡」可逆轉腎衰竭
中天新聞網
腸病毒中標後該怎麼吃?營養師推「吃4類食物」補充水份最重要
中天新聞網
台灣胎兒異常發生率高 胎兒熱線服務為準爸媽伸出援手
NOW健康(TW)
5月是美國的「國家自慰月」!宣導DIY無害且安全 泌尿醫警:千萬別亂塞東西
中天新聞網
父親重病他扛起一切重擔,放下燦爛未來、幸福!給林志玲體悟:願意做也必須做的事,就別抱怨
幸福熟齡(台灣)
「立夏」養生怎麼做?中醫推吃 1 料理照顧消化道健康
Heho 健康(台灣)
新冠、流感、諾羅病毒齊發…她狂噴酒精、漂白水竟「1嚴重後果」!醫揭NG觀念:消毒劑≠清潔劑
幸福熟齡(台灣)
你有「酒精不耐症」嗎?酒精棉片就能測試 臉紅之外更要小心器官病變
Heho 健康(台灣)
乾眼症依嚴重程度分四級!立即自我檢測法
康健雜誌
別再把打小孩當管教 ! 4 大技巧讓父母穩定情緒
Heho 健康(台灣)
全台灣逾2百萬人有氣喘!醫揭「不同型別與相對應治療方式」
中天新聞網
不同年齡層害怕看牙的原因不同!如何安撫孩子、減少兒童對牙科的恐懼?
am730
6旬婦下肢冰冷、痠痛!檢查驚見「血栓」再晚恐截肢
中天新聞網
【產婦謬誤】產後用束腹帶、塑身衣以為可幫子宮歸位 醫生破解:子宮沒有移位毋須歸位
MamiDaily
她不菸不酒沒有家族史 久咳不癒以為「長新冠」一查竟罹肺癌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