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常見的皮膚問題,發作起來皮膚有水泡且常疼痛不堪。一旦得到水痘後,此病毒就終身存在體內共存,等免疫力低下時就發作。常見原因除了高齡、癌症、免疫力下降、作息日夜顛倒或工作壓力大,也可能跟新冠肺炎有關。
帶狀皰疹跟新冠肺炎息息相關。新冠肺炎疫苗初始施打期間,有發現帶狀皰疹感染個案增加,不過最新研究發現,曾經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風險也會變高。
染疫過的人帶狀皰疹發作機率高,6個月內是高峰
一篇觀察性研究揭示帶狀皰疹和新冠肺炎的關係。刊登在美國傳染病學會的《傳染病公開論壇(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研究,對比了2020年~2021年50歲以上、近200萬染疫和未染疫的人,觀察他們帶狀皰疹發作的情形。
這近200萬人分成兩組,一組是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有39.4萬,另一組是沒有感染過的157萬人,發現有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罹患帶狀皰疹風險比沒有感染過的人高。研究指出,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跟沒有感染過的人相比,大多有淋巴細胞減少的現象,包括各種免疫細胞和殺手細胞,導致免疫力下降、使帶狀皰疹容易發作。
上述研究分析,感染新冠肺炎後發生帶狀皰疹風險增加的時間為染疫後6個月內,且比沒感染過新冠的人風險高出15%,若因新冠肺炎而住院者更增加21%的風險。
佛拉瑞米(Temi Folaranmi)博士表示,這是第一篇觀察帶狀皰疹和新冠肺炎間關係的研究。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本來就是帶狀皰疹的高風險族群,加上如果感染新冠肺炎,更會增加風險。
帶狀皰疹跟新冠肺炎有關?醫師:打新冠或帶狀皰疹疫苗應可預防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主任莊涵琄觀察到,近期帶狀皰疹就醫人數有增加,但適逢季節轉換,感染個案也會增加,少數個案跟染疫後發生帶狀皰疹有關。
「有的研究推測,因為新冠肺炎和長新冠會導致免疫淋巴球數量下降、免疫力變差,就容易誘發帶狀皰疹,」衛福部立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則表示,就醫人數沒有明顯的變化,帶狀皰疹和新冠肺炎的關係也是推測,目前相關的研究還不多,無法直接證實有因果關係。
施打新冠疫苗能否降低確診後帶狀皰疹的風險,莊涵琄指出目前沒有相關的研究,「初始在BNT、莫德納疫苗施打期間,觀察到新冠疫苗會增加帶狀皰疹風險,後續疫苗研究也把帶狀皰疹列入追蹤。不過後來大數據分析,發現大規模施打後風險沒有明顯提升」。
不過莊涵琄表示,打新冠疫苗能降低重症和長新冠風險,推測應能降低帶狀皰疹風險,等新冠肺炎症狀如發燒緩解後即可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年輕人感染帶狀皰疹要當心其他潛在因素
一般來說,帶狀皰疹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超過50歲每1,000人就有約4個人曾發作過帶狀皰疹,年齡愈長比例就愈高。
不過帶狀皰疹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20~40歲的年輕人和青壯年也有可能發作。廖嘉宏指出,如果臨床上遇到年輕人帶狀皰疹發作,除了要考慮生活作息、壓力大等問題,同時也會安排全套的免疫力檢查,查看各類血球的指數是否正常,「最怕是有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或是潛在內科疾病導致免疫力低下而不自知。」
政府建議50歲以上的人自費施打帶狀皰疹疫苗,不僅能降低復發風險,也能減少帶狀皰疹導致併發症的風險。但如果介於18~50歲、有感染風險的人,包括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癌症、愛滋病患者也建議施打。莊涵琄指出,一般免疫力正常的人得過帶狀皰疹後,1年內再發作的機率很低,只要在發作1年後再去打疫苗即可。不過對於有免疫力低下問題的人,則沒有「1年豁免期」,如癌症個案因疾病或持續化學治療,導致免疫低下或血球低下,或移植個案接受免疫抑制劑,近期再復發可能性就會上升,建議帶狀皰疹皮膚病兆癒合後即施打疫苗。
兩款帶狀皰疹疫苗各有優缺點 有免疫問題建議打新款疫苗
現行有兩款疫苗,分別是伏帶疹(Zostavax)和欣剋疹(Shingrix),其中欣剋疹是近期推出的新款疫苗。施打的副作用為施打部位疼痛、疲倦、頭痛和肌肉痠痛等。兩種疫苗各有優缺點:
• 伏帶疹:減毒疫苗,打1劑即可,價格較便宜,但孕婦和免疫低下患者不可施打,保護力約50%,能降低67%帶狀皰疹後的神經痛,保護時間約5年。
• 欣剋疹:非活性蛋白質疫苗,須打2劑,價格較昂貴,但保護力較好,能降低90%以上帶狀皰疹發作和併發症風險,保護時間長達7~10年。
莊涵琄表示,如果是一般免疫力正常的人,兩種疫苗都可以選擇。但如果是高齡患者(>70歲)、免疫低下、癌症患者、或是服用免疫調節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患者,建議打非活性蛋白質疫苗,因為新疫苗不是活性疫苗,風險較低,相關疫苗研究也有納入免疫低下個案,疫苗施打後抗體反應追蹤也發現效果佳,且預期可達至少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