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日本電影《新活日常》,影帝役所廣司飾演公廁清潔工,每日生活重複而沉靜,令觀眾印象極為深刻。然而在香港,清潔工真實的日常生活、工作環境,以及每張面孔背後的故事卻是鮮有問津。本月8日至20日,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於深水埗「Thy Lab昊堂」統籌「垢境」展覽,由藝術家廖國康策劃,正是透過攝影、文字和藝術裝置,讓觀眾感受清潔工在污垢中奮鬥的堅韌與無奈,走進這些平凡而值得尊敬的生命,體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簡單的美好。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開展三年,期間致力促進基層清潔工友的健康、安全與尊嚴,為清潔工友提供支援。該計劃期望透過由下而上的方式,使更多人關注清潔工友的生活及工作處境,共建「勞動友善社區」。為此,過去三年明愛與不同社區夥伴協作,而「垢境」展覽正是計劃的成果展覽,以其諧音「究竟」,引發觀眾對自身生活與勞工處境和垃圾處理的思考,並冀望展示清潔工友的角色轉化及可能性:「清潔工友們是一個個立體的生命,他們有自己的故事、專長及角色;並非只是社會中不起眼的齒輪。」
藝術家廖國康近日接受《明報》採訪,介紹其最新攝影作品系列《清潔工之歌》。作品系列由五個大型燈箱組成,每個燈箱都記錄了清潔工的生活故事,反映他們的日常狀態或高低起伏的人生歷程。為了這件作品,廖國康至少花費兩小時訪問每一位參與者,了解他們成為清潔工之前的經歷,以及對工作的看法。
廖國康表示清潔工的身分是生活一部分,無法抹去,希望在作品中將清潔工作與工友的人生融合,於是以掃把和垃圾桶作為清潔工作的代表,擺放在工友的家中合影。透過照片,廖國康讓清潔工友的形象更為立體,拉近觀眾與他們的距離。他強調清潔工並非邊緣人,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在創作過程中,廖國康也注重美學。他觀察工友的真實家居和工作環境時,發現其中隱含獨特的生活美學。廖國康提到,有些工友想清理一下家中環境才拍攝,但他表示無需刻意修飾生活原貌,正如《新活日常》沒有戲劇化的情節,僅是如實反映生活。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的社區夥伴發展統籌蔡蒨文接受《明報》訪問時,指以往常用數據講述工友的處境,今次換以藝術呈現他們的故事。廖國康亦說:「當見到有工友在廁所洗東西,你當是工具,抑或當他是一個人呢?這些我覺得很重要。其實我們怎樣改變人的思想,可能重要過(爭取)一些政策即時的改變。」
「垢境」展期期間將舉辦真人圖書館及多個工作坊,部分由清潔工友主理,例如工具製作班、伸展運動班等。各式展覽項目之餘,亦有出版書籍《隱形之光》,以文字紀錄他們工作的甜酸苦辣,以及敬業樂業的精神;亦有專題文章,從工友的職場困境、政府政策角度出發,以求為工友發聲,讓社會各界以一個全面和立體的角度。
▼Follow 虛詞.無形
Website: http://p-articles.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ormless.p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