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灣有超過20萬人行動不便,在家裡或長照機構接受醫療和長照服務,但若發生肺炎、泌尿道感染,還是得掛急診、等住院,非常折騰。7月1日起開辦的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每年可望為上萬人免除舟車勞頓之苦,健保署今公布全台各區團隊名單。
70歲的阿華伯有腦中風、憂鬱症、高血壓等病史,因為左側肢體無力,入住安佳長照機構將近3年。這段期間曾因感染數度住院治療,往返機構和醫院,每一趟都很辛苦,最近一週又出現發燒、血尿的症狀,讓家人煩惱不已。
根據健保署統計,在全台灣居家個案、長照機構住民有20.8萬人,每年都有5~7萬人住院,其中8成都跟阿華伯一樣,是因感染症而入院。
今年7月起,健保挹注3.5億元專款的「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開跑,搭配同樣7月1日起大幅放寬的「通訊診療辦法」,亞東醫院居家團隊已訪視過阿華伯,開立抗生素和醫囑,並與家屬共同決定啟動「在宅急症照護」。
阿華伯不用移動,也有護理師會去看他,為他安排與醫師遠距診療、24小時生理監控,等於是「在家住院」,原本使用中的長照服務不中斷。如果後續仍須安排住院,可透過「綠色通道」快速安排,免除急診等床之苦。
賴清德總統期盼完善居家醫療
7月2日上午總統賴清德在衛福部部長邱泰源、健保署署長石崇良陪同下,到亞東紀念醫院視察試辦計畫推動情形。賴清德透過視訊與阿華伯寒暄、為他打氣,阿華伯當場流下眼淚。
賴清德說,他在台南擔任住院醫師時,因為主持地方電視台的節目,也會去社區義診,算是有一些名氣,常有家屬專程把臥病已久的病人帶到他的門診,希望讓他看一看。賴清德回憶,「交通是一回事,當時常常是要把門拆掉,才有辦法出門,我當時就常常在想,難道一定要到醫院嗎?」
賴清德又想到自己在新北萬里的老家,當地醫療資源匱乏,行動不便的居民也很仰賴有愛心的開業醫師「出診、寄藥包」。這些經歷在他心中埋下種子,盼望有天能整合公私部門力量,大力推動居家醫療。
賴清德表示,「在宅急症照護計畫」是台灣醫療的里程碑,是醫療和長照整合的一大步,也符合政府推動長照3.0的精神:將居家、機構、醫院、社福單位、社區這5大面向結合在一起。邱泰源也說這項計畫的開辦,是台灣醫療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讓更多民眾能就地獲得全人全程的照護。
全台已有148醫療團隊,今年下半年預計5400人受惠
「在家住院是國際趨勢,台灣也有年輕醫師在做,但過去健保給付並不完整,現在健保要優先整合失能長者在家的醫療和長照了。」石崇良表示,7月1日起,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組成照護小組,共同提供照護,病患可以選擇留在家裡或機構接受治療。搭配遠距醫療、遠端生命徵象監測設備、床邊檢測等,人不必到醫院住院也能接受良好照護,同時減少院內交叉感染風險,也減輕病患家屬的負擔。
目前全台灣有148個團隊通過審核,開始服務民眾,另有15個團隊正在審核中。若全部通過,將有163個團隊,遍布全台各區,預計今年下半年能服務5,400人。完整團隊名單已經公布於健保署官網「全民健康保險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專區。
「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服務對象、病症
• 3對象:已接受居家醫療個案、已接受巡診的長照機構住民、從急診來的失能或不便外出就醫者
• 3病症: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
營造沒有圍牆的醫院,電子處方箋領藥更方便
出身醫界的賴清德,也特別對診所醫師喊話,呼籲他們不要擔心新制會影響基層服務空間,因為醫師親自診療一定比視訊更親切,這是無法取代的。基層診所若善用7月起放寬的通訊診療辦法,病人在診所就能與大醫院的專科醫師會診,不用多跑一趟大醫院,自然會持續在診所就醫。
石崇良說,目前試辦計畫沒有截止期限,會以健保專款持續辦理(保障一點一元),保守估計每年至少可服務1萬人次。首波申請情況踴躍,以社區醫院為主的134家醫院、177家診所、271家居家護理所共組團隊投入試辦,預估每年服務量能絕對超過一萬人次。
石崇良也預告,電子處方箋正在花蓮縣試辦,預計試辦半年,之後導入社區藥局、搭配線上支付,未來民眾只要拿著QR Code就能去藥局領藥,加上現有的虛擬健保卡(不必實體插卡、可授權開通自己或眷屬的健保卡),未來可望走向全程數位化的照顧服務模式,營造沒有圍牆的醫院(care without wall)。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創會理事長、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提醒,廣義的在宅醫療包含居家醫療和機構照護,目前相關預算加總,僅占健保總預算1%,距離服務普及仍有相當距離。反觀日本,居家醫師訪視預算,已佔整體醫療保險2.3%。
余尚儒建議,設置獨立預算更有助於供應鏈發展及確保服務品質,相關法源配套也仍有借鏡其他國家的空間。在宅醫療學會將繼續積極開辦各種教育訓練、專業認證,盼隨著需求、預算、投入成員的增加,更精進我國的在宅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