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乳房大小與乳癌風險有關?醫生拆解荒誕乳癌迷思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3年10月11日05:14 • 發布於 2023年10月11日05:14

傳統上大眾都對談論癌症有所避忌,亦不會公開談論患上癌症,導致坊間出現很多錯誤癌症資訊,千奇百怪。藉著每年十月的「乳癌關注月」,今天就由筆者來解開一些荒誕的乳癌迷思,希望釐清大家對癌症、乳癌的認知。

治未病-醫療專科-抗癌先鋒-癌症-乳癌迷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乳癌迷思1: 乳房愈大愈容易患上乳癌嗎?

錯!首先,乳房大小是很難定義的,不同年齡,不同種族,不同身高,不同肥瘦,都會有不同乳房體積,很難定義乳房是大是小。

第二,通常乳房大,都是因為乳房內的脂肪比例較多,不是乳腺多;而乳腺就是患癌的主要組織,所以乳房大,只代表脂肪多,而不會直接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話雖如此,但肥胖卻是患上乳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肥胖的女士的乳房通常都比較大,所以令人有錯覺乳房大就容易患上乳癌。換句話說,肥胖但乳房細小的女士,都會增加乳癌風險。
【乳癌】乳房有硬塊一定是乳癌?了解4大症狀及高危因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治未病-醫療專科-抗癌先鋒-癌症-乳癌迷思

亦有臨床研究發現,在同年齡層的女士當中,在X光照片上乳房密度較高的女士,與乳房密度較低的女士相比,前者或者會有更大機會患上乳癌,所以乳房密度才是患上乳癌的風險因素,而非乳房大小。

乳癌迷思2:不佩戴胸圍的女士比較少患上乳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又錯!胸圍只是衣服的其中一部份,用作支撐乳房,使日常活動時更為舒適和方便,無論是那種胸圍型號、類型,都不會增加乳癌風險。反而佩戴太緊太細的胸圍,長期擠壓乳房,有機會影響乳房健康發展,和導致肺部呼吸困難。

治未病-醫療專科-抗癌先鋒-癌症-乳癌迷思

【乳癌】乳房有硬塊一定是乳癌?了解4大症狀及高危因素

乳癌迷思3:隆胸會導致乳癌嗎?

半對半錯。視乎隆胸時的植入物是那種類型,若是普通生理盬水袋,就不會增加乳癌風險。若是植入另一些化學物質,例如PAAG,則有機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

不幸的是,在2020年5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公佈了,隆胸(不論是哪種類型的植入物),都有機會增加患上另一種癌症: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它雖然出現在乳房,但並不屬於傳統乳癌。

治未病-醫療專科-抗癌先鋒-癌症-乳癌迷思

【乳癌】乳房有硬塊一定是乳癌?了解4大症狀及高危因素

治未病-醫療專科-抗癌先鋒-癌症關注月

謝耀昌醫生
香港臨床腫瘤科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 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
• 聖保祿醫院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

更多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大灣區生活】港人北上「醫」、食、住、行4大指南!
高燒 Gofever
1 歲嬰染A流高燒!住院 4 天病逝 孩童流感常見併發症一次看
Heho 健康(台灣)
腹瀉疫情反彈!單週 30 萬人次就醫 群聚大多是諾羅
Heho 健康(台灣)
柯文哲恩師、台灣心臟外科先驅朱樹勳辭世 享壽87歲
Heho 健康(台灣)
為何青少年自殺率高? 醫揭3大關鍵因素
Heho 健康(台灣)
70歲翁腹痛就醫竟確診肝癌!醫警示:這類人風險最高
Heho 健康(台灣)
急診「等嘸床」?醫曝台灣ICU病床人口比「世界第一」
中天新聞網
為何今年急診壅塞如此嚴重?該怎麼改善? 急診醫師分析原因與解決方法!
台灣健康醫療網
錢和休假都不到位!公會盼提供津貼 解決護理師離職潮
中天新聞網
廚房PM2.5濃度恐比戶外高!夫妻「開自助餐20年」雙雙罹肺癌
中天新聞網
有圖!發癢、紅斑、龜裂…搞懂「老後常見皮膚問題」!呵護肌膚4解方:多補充「這些營養素」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耳鳴、耳悶有什麼不同?差異、就醫時機一次看!僅單側耳有症狀要注意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天吃麵包傷身?研究含二級致癌物 醫:洋芋片更危險
中天新聞網
高血脂盛行率已達3成! 血脂要看哪些檢測指標?怎麼做才能有效控脂?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兒童成長】 點解小朋友要攬毛公仔、枕頭被仔入睡? 認為有生命 具有強大陪伴力量
MamiDaily
1月泰國就增3例新型M痘 潑水節4月登場!行前最晚「這時間」應打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冷3動作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室內溫度控制在這區間最安全
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