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痔瘡】「十女九痔」難啟齒 女性四大高發期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更新於 2023年11月26日09:45 • 發布於 2023年12月01日12:02

患痔瘡令人難以啟齒,即使是男朋友或老公也未必想他們知道。姊妹們要留意一生中什麼時候是患痔瘡的高發期,及早治療,平日留意日常生活飲食多預防,可減少患痔瘡期間的痛苦及尷尬。

香港專科外科醫生劉卓靈表示,痔瘡是指肛門內靜脈血管叢及結締組織突起,通常是不良的排便習慣及不正常的壓擠造成。目前沒有香港人患痔瘡的官方數據,但對女性來說是一個很普遍問題。女性一生中有4個時期是最容易生痔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月經期

如月經期間有便秘而久蹲如廁,容易導致血液不循環,加重肛門負擔,容易導致患痔瘡或令痔瘡加重。

2.妊娠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妊娠期間由於孕激素和鬆弛肽等激素作用,會使盆底和肛管支持組織鬆弛,使肛墊負擔加重,進而下移,誘發痔瘡。

另一方面,由於妊娠期行動不便,孕婦運動量減少,導致腸胃蠕動減慢,大便乾燥,可能因排便有障礙,擦傷痔區粘膜引起出血。另外,妊娠期間由於子宮壓迫,腹壓增大,盆底下移,容易影響到痔靜脈叢回流,引起肛墊血液動力調控障礙,也會導致患痔瘡。

3.產褥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產婦分娩後,由於腹腔空虛,便秘感遲鈍,再加上坐月期間活動減少,可能導致數日不排便,而糞便在腸道中滯留水分被吸收後導致大便剛硬,強行排出會損傷肛門,引發痔瘡。

4. 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後,與肛門功能有關的組織也會老化,加上內分泌與神經功能失調,頻繁上廁所,容易增加肛門的負擔,也會增加生痔瘡的可能。

患痔瘡主要病徵

  • 排便時出現鮮紅色的血
  • 洗澡時,肛門口摸到有腫大異物感
  • 很晚睡、很累,或生理期來之前,覺得肛門腫痛,觸痛或持續性疼痛
  • 出現肛門痕癢,尤其是半夜,認真洗後反而會愈洗愈癢,並會出現灼熱感
  • 可能有塊狀物或分泌物從肛門脫出。

患痔瘡成因

要預防患痔瘡,先了解患痔瘡的原因:

1.不良飲食習慣:飲酒過量、嗜辛辣、刺激性食物,都會使肛門靜脈血管叢充血,阻礙血液回流;少吃蔬果,攝取纖維不足,無法長期刺激直腸黏膜,都會誘發痔瘡。

2. 生活作息不規律或職業因素: 經常捱夜或工作引致精神緊張及焦慮; 工作需長時間坐下、站立,引致運動不足,腸道蠕動減少,會令糞便下行速度緩慢,壓迫靜脈,使血管叢充血,血液回流不暢,導致患上痔瘡。

3. 排便困難:長期便秘的人由於糞便於腸道存放過久,水分被完全吸收,導致大便乾硬。一旦排便用力過度,會增加肛門的壓力,久而久之便會誘發痔瘡。

4.疾病因素:患肝硬化、心臟病、發炎性腸疾、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肛管發炎。若肛門位置受到感染,會刺激肛內皮膚及直腸黏膜,可導致損傷,形成痔瘡。

5.其他因素:懷孕婦女因胎兒重量增加了下身的壓力,肛門組織更容易鬆脫,引致痔瘡。而年長、過度肥胖或體質較差的人士,都有很大機會患痔瘡。

9大要訣預防痔瘡

平日要預防痔瘡,應記住9大要訣:

  • 避免久站、久坐,上班族可定時起身活動。
  • 如廁時間避免用手機、看報。
  • 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 保持肛門清潔與乾燥,便後可用清水沖洗肛門。
  • 避免熬夜,以及飲酒或辛辣類等刺激食物。
  • 充足的飲水量,正常人每日所需喝水量約為「每公斤體重×30毫升」。
  • 多吃高纖蔬果,如奇異果、香蕉、花椰菜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使大便鬆軟,預防便秘。
  • 可以從事較為緩和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 長時間久坐時,可在就寢前行溫水坐浴,達到放鬆、減輕肛門部位的壓力

劉卓靈提醒,患痔瘡不要忌諱疾醫, 應盡快求醫。很多人會自行購買痔瘡膏使用, 但孕婦一定不能使用,因為痔瘡膏含有麝香、冰片,對胎兒發育不利,甚至可引致流產。很多患者使用痔瘡膏後像舒緩了症狀,以為痔瘡已消失,但事實上只是減輕出血和腫脹等症狀,並不會令痔瘡消失。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英國翁遺體捐贈被發現「三陰莖症」!研究員: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中天新聞網
男子凍未條「用嘴巴」服務...回家後喉嚨痛爆!就醫一看慘染「淋病」
中天新聞網
薑茶是經痛救星?可温暖子宫、促進循環 「2種體質」喝了恐更糟
中天新聞網
61歲婦全身上下冒水皰!醫示警「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嚴重恐影響其他器官
中天新聞網
施政報告2024懶人包|一文睇清李家超10項新醫療健康政策:完善長者支援服務、推動基層醫療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你是「體重正常的胖子」嗎?專家:別再只相信體重
康健雜誌
伸港3姊弟車禍傳來好消息!小妹搶命8個月現「奇蹟」 醫護喊:長出肉了
中天新聞網
比吃蘋果更能遠離醫生 掌握6飲食原則
康健雜誌
HC健康迷思 |濕疹食乜都錯?痕到灰心試下改變飲食習慣補充益生菌
Health Concept
「行走肺炎」黴漿菌四處傳播,感染咳不停!2種維生素不足,感染機率大增
康健雜誌
孩子成長「三大」健康警示 發現異狀應及早診治
台灣健康醫療網
鋅過量會怎麼樣?鋅功效、攝取量,再告訴你含鋅量高的10種食物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太恐怖!高雄學童倒垃圾遭蛇咬「腳腫成麵龜」 衛生局:半個月已4起
中天新聞網
佳格「以愛樂活營養教育計畫」  創造狀態很好的樂齡台灣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美醫藥集團攜手慈濟志工 1500份健康隨身包守護全球賑災行動
台灣健康醫療網
拖三年才確診!中年婦「乾燥症」害眼睛乾、皮膚癢 醫示警:嚴重恐肺炎
中天新聞網
牙齒有沒有刷乾淨,手機接上AI一照,牙菌斑5秒就現形
康健雜誌
補充維他命B出現腸胃、皮膚不適! 小心恐菸鹼酸過敏
NOW健康(TW)
【WH專家說】維他命C發泡錠會導致腎結石?營養師告訴你「維他命C發泡錠」大小事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矽膠貼片、凝膠真能除疤?醫:用錯恐變細菌培養皿
康健雜誌
穿錯鞋又誤信偏方,潰瘍合併感染 3 年未癒!專家用 4 步驟讓傷口癒合
Heho 健康(台灣)
認清腦退化早期徵兆!把握黃金逆轉期 營養師教如何護腦防失智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解鎖韓劇女主角肌膚水潤透亮的秘訣!醫師解析「水光針」功效、原理、術後修復
Heho 健康(台灣)
你以為的「胃痛」不一定是胃在痛!醫:合併「5症狀」可能是其他疾病
Heho 健康(台灣)
【二手煙】二手煙對女性影響比男性高3.6倍!女性吸入二手煙偏頭痛發病機率比男性高
高燒 Gofever
孫安佐「鼻部」受重創…功能受影響?醫:嚴重恐釀睡眠呼吸中止症
中天新聞網
做美夢還是惡夢,竟與「睡姿」有關?專家剖析原因
Heho 健康(台灣)
無痛血尿恐癌症前兆? 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做膀胱鏡檢查
NOW健康(TW)
鈣片別和鐵劑、魚油一起吃!營養師建議補鈣的最佳方式,再告訴你為什麼要補鈣?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8旬肺腺癌轉移腦瘤 免開刀「一次放射手術」成功消滅腫瘤
台灣健康醫療網
眼睛乾異物感、視力模糊!中醫師:睡前可按摩「3」穴位,改善眼周循環
Heho 健康(台灣)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再進化!「四合一療法」降低復發率、延長存活
台灣健康醫療網
你應該吃什麼才有助健康? 個人基因檢測制定「精準營養」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