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二千年,地球不斷經歷中世紀溫暖時期和小冰期等的極端溫暖和寒冷氣候時期。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這些異常天氣時期,令全球氣溫同步上升或下降。刊於《自然》的新研究卻指,地球在這些時期的氣溫改變並不平均,不同地區也在不同時間達到最高溫或最低溫,唯一例外是工業革命後的全球暖化趨勢,明顯較熱天氣現時已覆蓋全球約 98% 的地區。
直到 19 世紀後半葉,能夠準確記錄各地溫度的氣象網絡才出現,所以專家必須使用各種天然事物估算地球較古老時期的氣溫,包括樹木年輪寬度,冰芯、珊瑚或貝殼等的某些同位素比例,而瑞士伯爾尼大學氣候科學家 Raphael Neukom 的團隊則使用了包括以上的七種估算方法,分析公元後 1–2000 年的近 700 個自然氣候記錄。
團隊刊於《自然地球科學》的報告發現,儘管各方法得出的數據存在輕微差異,但所有這些方法都顯示了相似的全球平均溫度趨勢。在前工業時期,如 1815 年印尼坦博拉火山 (Mount Tambora) 大爆發的火山活動似乎是全球降溫的主要原因,而太陽黑子的變化似乎並未對全球氣溫產生太大影響。
但當 Neukom 與另一組同事研究全球各區溫度趨勢時,他們發現了令人驚訝的現象。例如公元 1350–1450 年之間在北半球發生的小冰期無疑是過去兩千年來最長久的寒冷時期,而大部份學者都認為全球各地在這段時期同樣出現寒冷天氣。
然而,團隊於《自然》發表的研究則顯示,太平洋中部及東部地區,最寒冷的天氣在 15 世紀才出現。在歐洲西北部和美國東南部,最寒冷天氣則出現於 17 世紀。對於世界其他地區來說,直到 19 世紀中期才出現最嚴峻的寒流。
團隊亦分析了其他較鮮人為知的氣候事件,同樣發現類似滯後模式,如公元後最初數世紀持續出現的羅馬溫暖時期、黑暗時代的寒冷時期、中世紀溫暖時期等等,最高溫或最低溫情況並無在全球各地同時達到。
Neukom 指,在大部份事件中,全球不足一半地區同時經歷最極端的氣溫:中世紀溫暖時期最高峰,只有 40% 的地表同時達到最熱溫度。這與 1850 年代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暖化形成強烈對比,他指出工業時代至今已令全球 98% 以上地表變熱,而現存的最熱記錄絕大部份都於 2000 年後出現。雖然團隊的分析並無具體說明近期全球趨勢的原因,但 Neukom 強調:「自然原因不足以解釋當前的暖化」。
來源:
Science, Ancient global climate events rippled unevenly across the globe, 24 July 2019
報告:
PAGES 2k Consortium. (2019). Consistent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in global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and simulations over the Common Era. Nature Geoscience. DOI: 10.1038/s41561-019-0400-0
Neukom, R., Steiger, N., Gómez-Navarro, J.J. & et al. (2019). No evidence for globally coherent warm and cold periods over the preindustrial Common Era. Nature volume 571, pages 550–554. doi: 10.1038/s41586-019-1401-2
文/Alan Chiu 、審核/Edward Ho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