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老黑看世界
Jobs fill your pocket but adventures fill your soul.(工作填滿皮夾,冒險填滿心靈)
人生離不開工作,有人計算過,一個成年人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大部分要工作,少部分不需工作的日子,經常還需要花時間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工作日的一天二十四鐘頭中,除睡覺外,大部分花在工作上,少部分不工作的時間,還經常花在和工作相關,如通勤,進修,收發信息,思考工作等事物上。
對某些人來說,工作是實現自我的方式,是人生主要追求目標;但對大部分其他人來說,工作只是養家活口,立足社會的工具。
不管目的為何,只有把『錢』這個因素從工作抽離,才能讓人們真正看清工作這碼事,在有限人生中應該佔有的分量,實際占有的分量,以及兩者之間的距離。
說到底,人活在世追求的目標不出家庭,健康,工作成就和心靈富足,除非立志成為首富,否則金錢在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必定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這麼說不代表錢不重要,所謂一文錢逼死一條英雄好漢,少了工具什麼都做不了,但把工具和目的混淆,甚至本末倒置,是現代人很容易犯的錯誤。
旅行擴展視野,增加經歷,是讓心靈富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而旅行需要花錢,賺錢則必須工作,這就是工作和旅行各自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對關係,釐清這點,從人生目標反推回來,問問自己,是否做到Work/Life該有的平衡,如果沒有,如何改善?
你不需要很有錢才能好好旅行
年輕時參加學校組織郊遊,或假日與好友相約踏青,通常花不了多少錢,是人人都消費得起的活動。曾幾何時,旅行和奢侈豪華掛上鉤,說到出遊,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花費。國外旅遊如此,連在台灣島內,視住宿地點選擇,消費高低差異明顯,也因而劃分出不同消費群體。
回想一下,帶給你印象最深、玩得最盡興的,是最花錢的那幾次嗎?
相信你會說不一定,原因是影響旅行品質的除了消費水準外,還有其他如氣候、心情、旅伴、健康等許多因素。相較之下,除非刻意追求體驗奢華或省錢窮遊,否則花多少錢其實並不是最大重點。
那重點是什麼?個人看法是經歷,只要旅行過程中能激發旅者的好奇,並透過主動探索滿足旅者的求知,就肯定是一場成功旅行,反之,效果就要打折扣。
有人願意多花錢讓旅程更舒適便捷無可厚非,但這麼做並不會為旅行本身加太多分數,事實是,待在家裡哪也不去最舒適便捷。
為了追求難得的奢華體驗而花錢,例如在杜拜七星帆船飯店喝下午茶,或到美國大峽谷乘直升機看全景等,只要負擔得起也沒問題。
但有一個小提醒,不要為了炫耀,或同儕壓力而做這些事,炫耀只會引來反感,體驗只有自己在意。消費前問自己:如果做這件事不能拍照打卡,還要做嗎?答案是肯定的就做,否則把錢留給其他更有價值的事。
有段話說得好:「金錢決定旅行長度,眼界決定旅行寬度,心靈決定旅行深度。」旅行確實要花錢,但重要性充其量只占1/3,鍛鍊培養自己的眼界和心靈,才是決定旅行品質的關鍵。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老黑看世界」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