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狹窄症 患者大多以50歲以上居多,據養和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高天祐 指出,隨着年紀,腰椎慢慢退化,令到神經線空間越來越細,影響下肢活動。如及早發現不但可以治療,並可以預防。但不及早發現,有機會令神經壞死,影響下肢活動情況。
中風 年經化 患者年僅30歲 謹記 要訣﹕談笑用兵 | 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高天祐醫生,主題是腰椎管狹窄症。談到腰骨或者腰椎,很多香港人都有這方面的問題,有時覺得腰痛或者無力,是不是已患有腰椎管狹窄症?
醫生:其實兩者並沒有直接關係,反而腰椎管狹窄症的患者,大部分不感到痛楚。腰椎管狹窄症是隨着年紀,腰椎慢慢退化,令到神經線空間越來越細,影響下肢活動。很多人以為年紀大必然會遇到這問題,但其實是可以醫治和預防的;如果情況嚴重,及早醫治,仍可以復原功能。對於很多長者而言,步行基本上已是唯一的運動,如果下肢活動差、無法走路,患上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腰椎管狹窄症與人口老化有關
主持:隨著人口老化,似乎較多人出現腰椎問題?
醫生:這與人口老化有一定關係,因為腰椎管狹窄症在50歲以下人士並不常見,於50歲前發生的多是因為有結構性問題。隨住年紀增長至50、60歲,椎骨的椎間盤經長年累月磨蝕,便會增生出一些骨質,俗稱「骨刺」,關節因而變得脹大,令到神經線穿過椎管的空間越來越窄,令病人走路時,下腰至腳部會感到刺痛、乏力或麻痺。
主持:腰椎管狹窄症的徵狀,似乎不是來自腰骨痛,反而是下肢比較多,有什麼徵狀與這個疾病有關?
醫生:腰椎管狹窄症一開始的病徵比較不明顯,很多病人短程步行沒有大問題,但當步行逾一小時,便會開始覺得小腿痠軟、麻痺,要坐下來休息。病人會漸漸發現,原本可以走數個小時,一年後連半個小時也走不到,慢慢地病人需要彎腰、寒背才可以走路,「走到累會腰痛,坐下便不痛」是腰椎管狹窄症早期而且典型的病徵。
連接坐骨神經與下肢神經的通道
主持:在你的臨床經驗當中,什麼人士比較高危出現腰椎管狹窄症?
醫生:首先要認識腰椎管的結構。我們的四肢活動是靠腦部發出訊號,經過神經線像電線一樣,連接至四肢,而坐骨神經連至下肢的神經,要經過一個管道,即腰椎管,這管道內有很多小洞,讓神經線伸延至不同肌肉,例如大腿肌肉、小腿肌肉等,椎管內不只有神經線,還有血管。隨着年齡增長,腰椎管旁邊的韌帶、關節會因為磨損而腫大,管道的直徑會收窄。每當做運動、步行時,需要擴張血管去增加血液循環,但由於管道收窄,致血液不足,腳部會痠痛,再嚴重會令神經線缺氧而壞死。
有很多因素會導致腰椎管收窄,第一是年紀大,關節磨擦得多便會勞損;第二是病人先天椎管稍為幼細,部分可能與其身高有關;第三是病人本身腰椎有變形問題,例如腰椎移位、年輕時曾經受傷、椎間盤突出等問題,令到出現腰椎管狹窄症;另外,下肢活動較多,操勞也會令關節磨擦增加,令收窄情況更嚴重。
主持:腰椎管狹窄症會引致坐骨神經痛嗎?
醫生:坐骨神經痛有很多成因,很多時是由於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增生,神經線受壓迫、或腰椎周邊軟組織發炎所致,痛楚是由臀部蔓延至大腿、小腿,患者會突然出現痛楚,並不會因為雙腳長時間走路而疼痛。然而,腰椎管狹窄過程中,會出現骨刺增生,骨刺摩擦或者有椎間盤退化,也會導致間竭性突然出現坐骨神經痛的情況。
患病有機會雙腳感痛楚
主持:腰椎管狹窄症是如何診斷?
醫生:第一要詢問病人的病徵,最重要是病人有否出現腰椎管狹窄症最典型的病徵:走路一開始時未覺得痛,當長時間步行雙腳便開始痠痛、麻痺,情況是否一年比一年差;第二是患者向後拗腰時會感痛楚,相反向前彎腰時會令椎管擴闊而減輕痛楚,例如下樓梯時腰要微微向後彎,所以腰椎管狹窄症病人下樓梯會較辛苦,上樓梯會比較舒服。第二會臨床檢查病人的腳部,排除血管性引致的腳部痠痛、麻痺問題,醫生也會請病人在診所內重覆步行,觀察病人步姿作初步診斷。最後會為病人進行磁力共振掃描,準確地確認腰椎管收窄位置。
主持:如果腰椎管狹窄,雙腳走路都會覺得痠痛,對嗎?
醫生:典型的腰椎管狹窄是兩腳都會痠痛。腰椎狹窄也有分為兩類:中央狹窄和側邊狹窄。腰椎管中間管道是大部分神經線會經過的地方,每經過一格腰椎,就會有一組神經線分別向左及右延伸至下肢。如果是中間管道收窄,稱之為中央狹窄,一般會影響雙腳步行;若是分叉出來的管道收窄,則是側邊狹窄,或突然間椎間盤向某一邊移位突出,便會只影響病人其中一邊腳。
主持:如果左右腳的病徵不同,對醫生診斷也有影響?
醫生:是很大影響的。不同腰椎節數會有不同的病徵,醫生需要透過詳細問症,分析病人的病徵屬於哪一節腰椎受影響方可。尤其是長者大部分求診都是因為一直存在的痛楚問題,但照磁力共振時,就會發現椎管收窄或骨刺增生情況。
治療方法視乎嚴重程度
主持:如果確認病人患有腰椎管狹窄,治療會以藥物還是手術為主?
醫生:視乎患者病徵的嚴重程度,最輕微的是感到痛楚;第二級是開始感覺麻痺;最嚴重是神經線已開始缺氧壞死,便要比較緊急去處理,建議病人及早考慮進行減壓手術。腰椎管狹窄患者平日要保持運動習慣,例如耍太極、瑜伽等去改善身體柔軟度, 藥物反而非第一線治療方法,因為普通的止痛藥,是無法幫助肌肉放鬆,而是要靠做運動或儀器去幫助,病人一般都會轉介至物理治療師,幫助矯正走路姿勢、強化肌肉等。
主持:如果一直不理會,神經可能會壞死,這會產生甚麼問題?
醫生:如果神經線壞死,不只是疼痛和麻痺,腰椎管狹窄最常見影響小腿、腳板、臀部的肌肉,最難處理的是臀部肌肉,因為會影響至步行時抽搐,增加跌倒風險,也是導致長者跌倒的原因之一。
伸展活動有助預防
主持:預防勝於治療。有什麼方法能夠減低患上腰椎管狹窄症的機會?
醫生:要減低腰椎管狹窄症風險,首先要多做伸展運動,平日也要有適當運動,如雙腳出現痛楚和麻痺便可及早發現問題。不常步行、整天坐著的長者,大多都不知道自己雙腳有問題,直至有天去旅行或者行山時才發覺,所以多運動有助及早了解自己腰椎的問題及嚴重程度,及早治療預防惡化。
主持:病向淺中醫,如有雙腳麻痺或疼痛,應該要多加留意,及早求醫。
高天祐醫生
Dr. KO, Joshua
骨科名譽顧問醫生
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骨科專科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骨科院士
香港骨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