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發生的事對人類的影響程度,有人認為猶 如開展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在「戰爭」般的非常時 期,直觀地看「時尚」、「時裝」似乎給予我們「無 用」的感覺。傳染、禁足、封城、乃至停課、失業、 倒閉的危機,再潮再華麗的時裝都解決不了(更防 不到病毒!)。另一邊廂,「報復性消費」在回復「常態」的國家出現,人們猶如劫後重生般渴望物質享受——回到初心,時裝能夠給予我們什麼價值 和意義?
作為時裝的擁護者,我試試解答一籃子的問題:
時裝的「無用之用」?
去年 4 月,疫情爆發不久後,Ambush 設計師 Yoon Ahn 在 Instagram 上載了一張翻拍雜誌的相 片,是神隱大師 Martin Margiela 1998 年某日本 雜誌的訪問。一位年輕設計師詢問 Margiela:「如 果世界各地正面對着猶如戰爭時期的災難性破壞, 像我們這樣的設計師能夠人民做些什麼呢?在這種 情況下,你還想做什麼?」
Margiela 回答:「最簡單的答案是讓大家保持夢想。創 意是生活的氧氣。我們可以寄望重構夢想與希望,幫助 人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開始新生活,希望讓人們能穿好 衣服,正常工作,聚會和享受生活。」——如 Wyman 的歌詞所寫「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大概 sophisticated 的「人精」所見略同,但也道出了「時裝」 根本的真理是「夢想」、「希望」這些聽似虛無飄渺卻令我 們夠能想像明天的力量。
Dior New Look 為戰後帶來夢想意義
說到發夢,又怎能不提有「夢之設計師」之稱的Christiano Dior ?
1947 年 2 月 12 日,二戰結束後不到兩年,Dior 推出了 後來被稱為“ New Look” 的 Corolle 系列,引起史上最 大的一次時裝爭論。在戰爭期間,時尚潮流以實用性為 主;由於布料配給,裙子縮短了,比基尼首次亮相,衣服 也變得更加男性化。而 New Look 則是這些戰時緊縮潮 流的 180 度相反:使用過度和奢華的面料、Bar jacket 更 強調女性身體曲線。Dior 立即引起道德衛士的不滿,在 仍然蕭條的環境下,New Look 被批評是浪費資源,「影響社會風氣」云云。
可是人們的身體很誠實。收腰、及踝長裙和圓肩 線、為了靚靚,幾乎用了雙倍密織棉布和塔夫綢 的 New Look 超乎意料的叫座。絕世巨星瑪蓮德烈治(Marlene Dietrich)在發布會後馬上訂了 10 套。Dior 先生自己的說法是:「(New Look 令大 家)回歸文明世界幸福的理想。」奢侈和華麗的版 形輪廓受到追捧,不用深奧的心理分析,都可以輕 易理解:寒酸咗咁耐你都畀我威返一陣呀!而「威 返陣」的虛榮是戰後百廢待興的一道強大的經濟推 動力,有追求才會想搵更多錢,這個顯淺道理也不 用多說。
關於這個問題,已故的黎堅惠小姐在感嘆和服刺繡之美時曾寫道:「有人說窮奢極侈就是墮落的表現,忙於在袍上 釘珠就忘掉國家要富強,但你又有否想過國家富強卻人人 穿得像梅菜那樣,又有什麼意義?」
如果時尚的「夢想」力量可以像 Christitan Dior 般「及人」,當然也可以「推己」。去年黎巴嫩首都 貝魯特大爆炸,高訂設計師 Elie Saab 的總部和工 作室被炸成粉塵,加上疫情雙重打擊下,他仍然堅 持造最華貴的時裝,沒有缺席任何時裝季度發表新 作。他的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這個擁有 200 人 的高訂時裝工作室僅在大爆炸發生 15 日後就就恢 復運作。Saab 說:「黎巴嫩人總是向前看,我們為 明天而活,並計劃讓一切變得更好、更美。」與其 說是黎巴嫩的民族精神,倒不如說時裝設計師對專 業和藝術的追求,又是一個勵志故事。
「為什麼要穿得那麼漂亮」
四個字答完你‥娛人娛己。
詳細的答法是:即使在壞的情況下,都要保持最美麗的 外觀。且看近月新常態下的頒獎典禮紅地氈「盛況」,你 以為沒有了 photocall 就可以 hea 着?天曉得哪個高 人發明了視像會議後,更有人發明出 Red Carpet from Home。一眾荷里活巨星一樣要叫齊梳化服到家中準備造 型,於是各大名牌仍然可以傾力贊助華衣美服,粉絲在 手機電腦仍然可以準時收看 Anya Joy Taylor、Zendaya、 Emma Corrin、Harry Styles 同 Dua Lipa 着咗 Chanel、 Gucci、Dior、Prada、Valentino 定 Versace。總之就算 疫境有幾艱難,都不要小覷人們對時尚的渴求。
「這是 Celebtiry Style,只關時裝人事,關我什 麼事?」
包拗頸的你,如剛好也是某一種「左膠」就可能會說: 「High fashion 只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玩意,跟我無關!」 這時,我們又要請出《穿 Prada 的惡魔》梅麗史翠普飾 演的 Miranda Presley ,她對住自命不凡的新丁 AnneHathway 教訓道‥ 「你從衣櫃中挑了這件臃腫的藍毛衣,想告訴全世界你是認真的人,所以穿什麼不重要 ,但你不 知 道這毛衣不只是藍色 ,也不是藍綠色 (turquoise) ,不是天藍色 (lapis) ,而是蔚藍色 (cerulean) 。 快樂無憂的你當然亦不會知道 2002 年 Oscar de la Renta 造了一批 cerulean 晚禮服 ,然後 Yves Saint Laurent 也有 cerulean 軍褸 ,我們需要一件 褸 ,cerulean 因而出現在 8 個設計師的系列,然 後百貨公司又照辦煮碗 ,最後廉價衣服製造商模仿 ,在中下價市場發揚光大 ,然後有一天,你在 連鎖店減價時買了一件;你身上的藍色代表着數以 百萬計的投資和努力但你卻堅持你跟時裝工業無關, 事實卻是你穿的衣服由這間房的人決定!」——時裝的金粉一層塗一層,從時尚聖經的編輯部到 H&M 和特賣場,誰的穿衣選擇能夠躲得過?
另一種「左膠」又會問:「點解時裝要賣咁貴?」 相比起手袋,成衣同高訂時裝,幾乎「冇乜肉食」可言, 最多屬於 branding、marketing 一部份,用形象賣多兩 支香水補數。看看眾多品牌的時裝紀錄片電影,都說明了 高訂和成衣是品牌不可缺失的部份。沒了這陣「時裝」的 調味,於是大家連買香水、唇膏都冇慾望,於是身上無香 氣後魅力再減,你的人生更加灰濛濛。因此,「時裝」真 的就係一個夢,呢個夢推動人類的慾望(或被慾望推動, 相輔相承),所以人類文明才會高度發達。
終極問題:「非洲有咁多人餓死,點解仲要做(high) fashion?」
你一定聽過這種什膠的批評。 關於「貧窮」問題,哲學家 Peter Singer 在〈Famine, Affluence, and Moralty〉一文提出過「推到最盡」的說 法:除了維持家庭和生活的正常開支外,每次你金錢花在 娛樂消費等非必需品時,其實都是道德錯誤的自私行為。 譬如,為什麼花錢買功能款式相若的手袋,什至價錢貴數 十倍的名師出品,而沒有把錢捐出救助饑民?老老實實, 要推到咁盡,道德陳義咁高,這已遠不只是「時裝」有罪, 吃一頓美食、甚至去一趟旅行,統統都是「見死不救」的 自私行為。
坦白說,再熱愛物質享受,但只要稍有公義良知, 都會明白貧困難民的福祉,比名牌手袋重要。但大 部分人都沒有成為為全人類奉獻的苦行憎的意志。 經濟學就是建基於理性的人都是利己的,何況現代 生活令人精神衰弱,更需要蘊含美感的生活享受和 想像來調濟,否則抑鬱到自殺都有可能。當然,祟 高的快感因素因人而異,但大多數都市人的確是消 費動物,在購物和行善之間多會選擇了後者(而至 少他們的花費令他們快樂,總比倒錢落海明日大嶼有意義)。
至於「製造地球污染」的問題。若要跟極端的「環保膠」 爭論,我們可以說「環保的極致」是人類絕種,但當「後 人類世紀」來到,一切人類內在價值也沒有了(除非你相 信地球有意識),何須再談道德?,而且某些物種(如蟑 螂)也會隨人類而滅絕——為什麼蟑螂滅絕就冇所謂?你 是物種歧視嗎?其實近年的在可持續發展轉向上,業界已 經邁向正確的方向,找尋公平貿易、可持續再生、減少碳 排放等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吧,在此不贅。
當然,消費只是時裝的其中一層比較低的層面。較高的層面,有更「形而上」的價值,如「創作」、 「藝術」,於是又回到文初那段「無用之用」。
說了那麼多,只不過希望大家穿得好看一點,淡定一點地 唱句: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