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了近三年,終於可以放開懷抱出外旅遊,經歷過旅行不再可能「說走就走」的這些年,有沒有思考過在食、買、玩以外,到訪海外或許可以帶走更多,也可以留下更多回憶?今期我們三位受訪者分享了她們在海外研修過的不同課題,從到日本400年窯園學陶藝、美國和澳洲馬不停蹄的葡萄酒之旅,以至到英國深造美感與歷史並載的製帽學問,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另一種意義
▷ 專訪林琪香 | 四百年窯園的京都陶藝課 ▷ 專訪Phoebe Leung | 承載美感與歷史的製帽學問 梁淑意(Rebecca)在2004年因興趣開始修讀葡萄酒相關課程,至2008年正式入行成為葡萄酒導師之前,她已被多次邀請代課和寫專欄。現在的她擁有英國WSET Diploma葡萄酒及烈酒課程文憑資格,也是WSET國際認可導師,開班授徒以外,她亦有自己的電台節目、酒評專欄,當然也會不時擔任葡萄酒評審。多元的身分,就像是呼應葡萄酒世界的各種知識面向,既豐富有趣,亦層次深厚。
「葡萄酒的學問的確很遼闊,學習過程當然有享受的時候,但也真的不是旁人所看那麼chill。」以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一般略稱為MW)這個被行內視為專業知識最高標準的認證資格為例,其考核過程極為嚴謹,迄今全球也只有415位葡萄酒大師。考試嚴格,但學習卻幾乎只靠自己,課程內容以自學為主,而主辦機構英國葡萄酒大師協會就定期於全球不同地方舉辦研討會,讓考生們互相交流,考生可自選地區參加。Rebecca說她也有修讀過,只是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實在太多,笑言已沒有再繼續,然而研習過程和到海外交流的經驗,的確令她獲益良多。 「我那時到美國加州的研討會,過程中當然有參觀不同酒莊,也有另外報名當地的課程,其中之一是釀酒化學班,那是連續兩天的全日課程,內容都是解構化學分子式那種。」那時的她甚麼都去學去體驗。「我不是釀酒師,但也有去參與採收葡萄,也有到實驗室幫忙,學習葡萄發酵是怎麼一回事。」她說這些對她日後品酒、寫酒和教酒都很有幫助,「因為這些都實實在在,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
美國加州以外,她也多次到訪另一個盛產葡萄酒之地——澳洲,足跡集中在南部的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和南澳這幾個省份。「其中一次是受到Landmark Australia的邀請,這是個專為業內具影響力人士而設的tour,那次的受邀人士有12位,跟我同團的有葡萄酒大師、也有很多著書立說的葡萄酒作家。」整個行程為期一至兩星期,有課堂交流,也會到不同酒莊品酒,那次旅程大大加深了她對澳洲酒的認識。「澳洲政府很著重酒以及酒的教學發展,當地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課程,有品酒、釀酒、葡萄種植,以至wine tourism(葡萄酒旅遊)。」
要是別人問起,你會懂得解釋為甚麼那年的葡萄酒貴了,平日交流也可以分享,而不是只局限於懂得用甚麼字眼去形容一杯酒。
她的另一次澳洲之旅,是參加了一位熱愛澳洲酒的英國葡萄酒大師所設的課程,團內除了寫酒品酒的行家,也有酒商、侍酒師等。「我們兩星期密集式地每天到訪四、五間酒莊,橫跨不同區份,每日大概早上六時就要出發,累了就在車上睡。」她說那次旅程讓她學會不斷發問、如何發問。「我們每到一個酒莊,導師就會帶領我們向莊主發問,不只問關於釀酒的,也問關於經營酒莊等商業問題。」她說主理這課程的英國葡萄酒大師和大家至今仍然保持聯絡,定期在港聚會。 「造酒講求天地人,天氣是很重要的一環。」因此Rebecca認為到海外的酒區學酒,絕對是很不一樣的體驗。「澳洲近年飽受山火困擾,意大利西西里又受火山爆發威脅,還有香港人較難想像的霜降和冰雹,這些對葡萄收成都有非常大的影響,要是你身處當地,即使這些災難不是在當下發生,但你在那個地方,與葡萄園的人交流,當中的體會和學習定必深刻得多,遠勝你在書本和紀錄片上看到的。」她說這些都對了解葡萄酒很有幫助。「要是別人問起,你會懂得解釋為甚麼那年的葡萄酒貴了,平日交流也可以分享,而不是只局限於懂得用甚麼字眼去形容一杯酒。」
身為葡萄酒界的女性代表,她認為大部分人以為酒界男多女少只是錯覺。「外國的釀酒師也是男女參半,這是我觀察到近20、30年的傾向。」她的葡萄酒班也是男女學生比例相若,依她看來,女性與生俱來較佳的溝通能力令她們詞彙更豐富。「這酒甜?是有多甜呢?女性通常更懂得形容表達。我想這就像男人不懂得分唇膏色號,我們卻一看就能分辨一樣吧!」
葡萄酒的世界如此大,作為葡萄酒導師的Rebecca如何建議初學者入手?她認為不妨先從參觀酒莊開始,「因為這個過程很enjoyable」,所以不會先嚇怕自己,也可以先挑選英語系國家,溝通方便之外,亦因為「美國、澳洲、新西蘭的wine tourism很完善,許多酒店或酒莊本身已有導賞團,參加很方便」。在體驗過後,再去選擇想要專攻的範疇。「你想當品酒師、侍酒師,還是酒商?想想自己的專長和性格,是喜歡與人溝通,還是擅長做生意?以此作起點來考慮吧。」 Text: Monica Ng Portraits: Raymond Chan Photos courtesy of Rebecca Leung Special thanks to Uncle Ming’s Whisky Bar for the wonderful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