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社交媒體討論中小學老師薪金,引來一些網友參與討論。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討論中小學教育的問題。
香港中小學老師的薪金,一向都屬於一個較具爭議性的話題。但這討論似乎難以得到一個共識,因為認為中小學老師薪金過高的人,絕大部分都未當過中小學老師;認為工作壓力太高的中小學老師,很多在一生中都未曾離開過學校環境。
網上討論要點
這次討論,很難得地吸引了一些曾經在私人企業工作並當過中小學老師的網友留言。他們不少認為有熱誠的中小學老師壓力相對私人機構巨大,工作量也非常之高,除了教學之外還要帶活動、應付家長、行政工作……等等。
當然,網上討論並非有系統的研究,暫時難以武斷地作出任何結論。而事實上,現時仍未見到有系統的比較以同樣薪金在私營市場或者當中小學教師的性價比。
但似乎,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確實不如行外人想像中輕鬆。
共通觀點
縱觀網友的留言,大多都集中於中小學老師的工作量及壓力是否值回他們的薪金。
但問題是:中小學老師的薪金,究竟應該以苦勞來量度,還是應該以成果來量度呢?
私營機構的世界
在私營商業社會,老細會更喜歡一個能為公司賺到利潤的員工,卻不是對他說「無功勞也有苦勞」的員工。對的,私營機構就是以目標為本,勤力是好,但勤力後做不出實質貢獻,也是無意義。
私營機構的薪金計算,更多是員工能為公司帶來多大利潤。所以你不難見到有些很勤力的員工薪金只是一般,又有些很有創見和策略的高層,薪金「堅離地」的高。
中小學老師在努力地做什麼?
我同意中小學老師工作量和壓力絕對不輕,但給予他們工作量的高層校長,有沒有善用普通老師的時間和精力去為下一代,乃至於社會的未來作出所需的貢獻呢?
只有方向正確,努力才能發揮價值。
社會對新一代的評價
在過去十年,香港社會對於青年人的普遍評價,似乎多圍繞著「一蟹不如一蟹」這個概念:80後批評90後,90後批評00後。彷彿就是一代比一代差。
當然,有機會是年長一代透過批評新一代獲取滿足感,甚至用以鞏固自己地位。
但也有私營機構管理層對我說:「現在的孩子,小學時學中學的課程,中學時學大學的課程,到大學才開始學自理」。
對的,我們對於可量化的項目,例如分數或獎狀,投放了大量精神時間。
半宅職薯中學時代回憶
我記得我中四和中五兩年,我的班主任用了很多破格又出位的方法教我們什麼叫「品行」:用一半的課堂時間對我們破口大罵;罰全班在午飯時間在全校眾目睽睽之下面壁罰企思過。
事隔多年回想,我們這一班未必出得到什麼達官貴人,卻可以肯定的說個個都品行端正,正在不同崗位為社會貢獻。
若以今時今日的社會標準,只要有一位家長向校長投訴,這位老師便要受到責難了。除非有一位有膽色的校長站出來說:「我就是支持這樣的老師,他都是為學生好!」
為什麼沒有人討論校長的領導作風呢?
中小學老師其實也是被指示的一批人,他們教什麼,怎樣教,其實都是依從高層校長的指示。
校長高層要想的問題,不應該是學生能夠為學校贏到多少獎項,學校排名升跌,而應該是:當這麼多的小生命放到他手上,他應該如何孕育這批小生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因為這些小生命很快會成為社會的生力軍,左右著整個年代的價值觀。
結語
我無資格評論中小學教師薪金是否恰當,而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是否大,是否辛勞,也不是最急切討論的話題。
我們的著眼點,應該是當一個小孩子經過十多年中小學教育之後,變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社會人士著眼的,其實是眼前的年青人,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有怎樣的態度,能夠做到什麼。而這些問題,正正就是學校的高層校長需要思考的。
筆者簡介
半宅職薯 -
創業家、企業培訓師。 深信創業有得教,管理有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