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向來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古代帝王擁有無上權力,自然各出其謀,最廣為人相傳是秦始皇曾派遣數千童男童女尋找長生不老之藥;而歷代臣民覲見皇帝時,必須高呼「萬歲」,甚至還要喊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可諷刺的是,據統計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 40 歲。經濟學家徐家健就用數據告訴我們:其實想健康長壽根本不需要當皇帝,讀書就可以,因為每多讀一年書,就能延長五個月的壽命。
平時鼓勵人多讀書、多閱讀,一般用增廣見聞、開拓想像,或者消遣減壓、洗滌心靈這些好處動之以情,現在就有一個更強大的誘因去推動閱讀。師承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派的徐家健,除學術研究也有涉足商業投資,你以為他眼中只有錢?他卻說人生中最值得投資的是健康,更用實際行動,最近出版了《21世紀價值健康投資策略》一書,闡述讀書和健康之間的有趣聯繫。
九五之尊渴望長壽卻難以如願,徐家健認為,皇帝或許因打仗、權鬥而短命;也可能因沉迷享樂飲食,缺乏運動令身體變差;更極端是誤信丹藥,吃了些重金屬不明物質反而死得更快。相反,古代醫師、和尚以及像孔子、孟子這樣的讀書人,雖沒有錦衣玉食,但因掌握養生或智慧之道,相對地比較長壽,很多都活到六、七十歲之齡,反映出「長命多是讀書人」這個說法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讀一年書 長五個月命
現代社會又如何呢?徐家健引述一項名為《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Longevity using Individual-level Data from the 1940 Census》的研究,該研究對 500 萬名美國人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每多接受一年學校教育,壽命平均可延長五個月。徐家健認為,讀書多的人之所以長命,是因為他們能更快速地獲取資訊,知道如何保持健康,並且擁有更强的健康意識。此外,教育程度高的人通常擁有較高收入,「條命比較值錢」,因此他們會更用心保護自己的資產——身體,就像駕駛名貴靚車時會額外小心一樣。
歲月不饒人,每個人都會老,徐家健認為應該將「老化」視為一種疾病。他說:「是的,老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你五十歲沒有死於心臟病,可能六、七十歲就會得癌症,不生癌的話,八十歲可能就會罹患腦退化疾病,愈老就愈多疾病來取你的性命。」人愈長壽,醫療開支亦會隨之增加,所以他認為防老勝於治病 ,主張在「食、玩、瞓、郁」這四大傳統抗衰老的健康支柱上,加入第五支柱「讀」。
具體來說,徐家健認為「讀書除三害」,所謂的三害就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和中風,以及腦神經方面的疾病例如腦退化。在香港,癌症被視為「頭號殺手」,若能早期發現,治癒機會較高且後遺症較輕微。要及早發現,通常需要透過身體檢查,徐家健說讀書多的人一般會更積極進行定期體檢。此外,他們往往比較注重飲食,清楚應該吃甚麼、不該吃甚麼,故對於第二害即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他舉例說,在上世紀,醫學界發現了膽固醇對健康的影響,就提倡低脂飲食,但膽固醇其實很複雜,一般人難以分辨好與壞。當時社會主流「一刀切」推崇吃低脂食物,但讀書多的人清楚了解不飽和脂肪能降低壞膽固醇,提高好膽固醇,因而懂得挑選合適食物。讀書最能除去的一害,便是腦退化這一類腦神經病了,許多醫學研究都指出,經常用腦、學習新事物,對延緩腦退化有著正面的影響。
21世紀價值健康投資策略
讀書未必人人都愛,要抗老,不妨先從健康支柱之首「食」去入手。徐家健近年涉足食品生意,他觀察到過去人們主要強調低脂飲食,但為了追求美味,就吃多了糖,到近年多人提出低糖,又或者低碳,甚至進一步提倡「生酮飲食」,即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佔比不高於整體飲食的百分之十。飲食潮流不停在變,方法眾説紛紜,徐家健認為自己既然有這方面的知識,就希望介紹一些健康又好吃的食物給大家,讓社會大眾可以健康一點。
徐家健經營的食品都以天然健康為賣點,因此價格也相對貴一些。他坦言,貧窮的人要吃得健康可能會比較困難,因為他們負擔得起的食物通常是大量生產、保質期較長,相對不太新鮮,甚至可能添加了防腐劑等不健康成分。有錢人則可以花更多錢購買健康食材,例如有機食材,甚至追求最理想的farm-to-table(從農場直送)優質食物。但他強調,只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挑選,這種差距還是可以減少的。
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比起父母那一代更注重健康,更願意運動和健身。想經濟實惠的,可以到 24 小時健身室自行鍛煉;有能力負擔的,則可以聘請私人教練指導,加上很多年輕人也注重飲食,所以他相信年輕一代會活得更健康、更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