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靜脈曲張嚴重恐肺栓塞危及性命 醫勸高風險族群這樣做

NOW健康(TW)
更新於 10月28日05:06 • 發布於 10月28日05:00 • 楊芷晴 報導

【NOW健康 楊芷晴/特別報導】經常覺得腿部沉重痠脹嗎?小心可能是靜脈曲張!靜脈曲張,也稱為靜脈瘤,是由於靜脈受壓迫或瓣膜功能不全,所導致靜脈血管壓力增加,造成管壁擴張變形且血液循環受阻的疾病。它通常發生在腿部,而發生在肛門周圍的靜脈曲張則俗稱為「痔瘡」。

靜脈曲張好發族群有哪些? 女性、年長者、久站久坐者風險高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亮晴皮膚專科診所許茗鈞醫師表示,罹患靜脈曲張的高風險族群包括有家族病史、年紀逾50歲,中高年女性,多產婦女,長期工作久站或久坐,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便秘導致腹內壓力大、血液回流差,以及肥胖等因素,都會提高靜脈曲張發生率。

許茗鈞醫師指出,腿部靜脈曲張初期多半沒有明顯症狀,皮膚表面可見細小血管絲,有些人會出現小腿皮膚搔癢,感覺腫脹、痠痛、疲勞或有沉重感,可能會在女性經前或經期,小腿特別痠痛、腫脹不適,或是一整天小腿都有緊繃感。至於靜脈曲張中後期,通常會出現痠麻腫脹,半夜睡覺時也可能痛醒。

病程進展嚴重時,因下肢血液無法順利回流,會出現色素沉澱的皮膚炎,稱為「鬱血性潰瘍」,甚至有時伴隨靜脈破裂出血,會產生血栓性靜脈炎;倘若血栓跑到肺臟,就可能發生致死的肺栓塞。不過,也有些人靜脈曲張嚴重,但無明顯症狀,卻未加以理會,對此,許茗鈞醫師建議應尋求心臟血管外科,進一步檢查是否有潛藏的血栓風險,或諮詢應否進行靜脈曲張的手術治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靜脈曲張治療方式多元 醫解析彈性襪、藥物、雷射、手術優劣

靜脈曲張常見的治療方式是穿著彈性襪,或合併口服藥或外擦藥膏,彈性襪必須選擇醫療等級壓力係數,每天起床後正確穿著才能達到治療效果,睡覺時脫下腳抬高。

許茗鈞醫師說明,當皮膚出現蜘蛛絲血管或尚未浮起的藍、紅血管痕跡,透過血管雷射治療可加以改善;如果細小血管擴張突起,也可考慮採取注射硬化劑的藥物治療,但可能有過敏、疼痛及皮膚壞死及血栓風險等副作用,需審慎評估。至於外科手術治療則有傳統和微創方式,但術後仍應遵照醫囑穿著彈性襪預防靜脈血液回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預防靜脈曲張與血液循環息息相關,平時應避免久站或久坐,隨時要活動雙腳或每小時起身行走,藉由走路、健走、跑步、跳繩、騎腳踏車等擠壓腿部肌肉,或抬腳使雙腳高於心臟,也能藉由從腳踝往上循序按摩,都有助靜脈回流。許茗鈞醫師也提到,肥胖者應減重、避免抽菸,因職業需久站或久坐,平時可適當補充促進靜脈血液循環的保健品。

告別「浮腳筋」! 藥師:天然類黃酮萃取物成分有效改善

廣元藥局施宇姿藥師表示,常見民眾因腳痠腫脹而尋求外擦藥物緩解,或是穿著彈性襪,但很難持之以恆,且觀察至少半數以上民眾並不曉得靜脈曲張可以服用保健品改善。

施宇姿藥師解釋,目前治療靜脈曲張有效成分為Diosmin,屬於天然類黃酮萃取物,坊間相關產品眾多,以淨脈舒為例,其具有增加靜脈彈性和張力,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此外,淨脈舒來自大廠牌,在藥品安定和效用上較值得信賴,民眾接受度較高,成分不僅有抗發炎、促進血液回流,以及緩解腳部痠痛、水腫作用,還能有效幫助中度靜脈曲張患者恢復到輕度狀態及改善痔瘡。

▲施宇姿藥師解釋,目前治療靜脈曲張有效成分的藥物Diosmin,是1種天然類 黃酮萃取物,坊間相關產品眾多,以淨脈舒為例,其具有增加靜脈彈性和張力,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圖/施宇姿藥師提供)

通常靜脈曲張浮出皮膚表面,出現扭曲血管形狀,病況已進展至中重度等級,在70、80歲的老年人身上並不少見,且通常會來藥局諮詢,多半是腿部痠脹不適,想尋求緩解;再者,可能是年輕人腿部出現蜘蛛絲血管,或是產後婦女發現腿部血管變明顯,覺得不美觀,前來詢問是否有改善方法。

施宇姿藥師曾遇過1位50多歲的婦女前來求助,因從事餐飲業整天從早站到晚,腳常常痠脹疼痛,本來都用外擦藥物或貼布緩解,但感覺無法有效改善,來到藥局諮詢後撩起褲管,腿部出現血管浮出且有腫脹情形,明顯已有靜脈曲張現象,經建議服用淨脈舒,每天午晚飯後各服用1次,1個月後症狀獲得緩解,持續3個月,疼痛和水腫都有明顯改善,目前維持每天服用1次持續保養。

及早治療靜脈曲張避免惡化 保健品輔助促進血液循環防血栓

許多人容易輕忽靜脈曲張的進程,許茗鈞醫師呼籲,如果已發現有靜脈曲張,應盡早接受治療,如果1個靜脈血管壓力損壞,血液就會尋找下1個瓣膜承受壓力,可能導致靜脈曲張更惡化。

施宇姿藥師則提醒,慢性病患的長者血管彈性通常比較差,靜脈曲張也容易發生,應控制三高,平常應規律運動,若已有靜脈曲張,也可服用天然類黃酮萃取物的保健品,促進靜脈血液循環,降低可能的血栓風險。

# 首圖來源/許茗鈞醫師提供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6類「抗寒」營養素 讓你從體內暖起來
康健雜誌
渾身不舒服?可能是慢性發炎上門!名醫洛桑加參教你:吃菠菜、喝紅茶...「抗發炎好食」幫身體滅火~
良醫健康網
消除臉上痘痘、痘疤 醫告訴你「治療關鍵」!快避開這些壞習慣
台灣健康醫療網
63歲男「1原因」接受肺癌早期偵測計畫 意外揪出第一期肺腺癌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胖】冬天比夏天更容易發胖?無懼肥胖營養師教你這樣吃 保暖又健康!
高燒 Gofever
產後憂鬱不是假鬼假怪!親友4招陪伴準媽媽
Heho 健康(台灣)
好冷!回家馬上沖熱水澡 溫差遽變「血管收縮」恐中風
中天新聞網
茄子有毒?醫破迷思:可抑制消化道腫瘤、抗老、降膽固醇
中天新聞網
健康觀念從幼兒園學起! 國健署、國教署頒獎鼓勵園方
NOW健康(TW)
攝護腺問題別再拖!微創拉提與海福刀治療 重獲男性健康新選擇
台灣健康醫療網
【美食節】2024 二十二屆香港冬季購物節、冬日美食節聖誕開鑼!活動焦點率先睇!
高燒 Gofever
衛福部「霸凌6案」4主管!「情節重大」2人即刻調離
中天新聞網
吃火鍋比燒烤健康?7大NG行為 這樣吃恐怕腎不夠你用
NOW健康(TW)
白內障手術後為什麼還是霧茫茫?醫揭「1現象」4大原因
Heho 健康(台灣)
腰椎神經壓迫免開刀! 「復健治療」助恢復健康返職場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灣近海常見河豚30餘種大多有毒 誤食下場嚴重恐致命
NOW健康(TW)
麻辣鍋「鈉含量超高」喝一碗就爆表!恐害血壓飆高
中天新聞網
人工水晶體不是愈高階愈好?多焦、單焦差在哪?醫師教你選對
康健雜誌
巴金森病跟失智症有什麼不同?醫師破解「關鍵差異」
Heho 健康(台灣)
17歲少年祐嘉曾被嘲笑「外星人」,台大15年讓他變身為「大帥哥」
Heho 健康(台灣)
健康與效率的最佳起點! 競爭力從早餐開始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