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黃女士(化名)被背痛困擾20多年,最初疼痛集中於上背,其後發展至整個背脊。黃女士為背痛先後接受不同治療,例如西醫止痛藥及物理治療,中醫針灸及推拿等,卻始終紓緩不了痛楚。每每物理治療師以手法治療替她按壓或拉動肌肉等軟組織時,總會惹來黃女士嘩嘩大叫,並批評治療師技術差勁,令她痛楚加劇。
事實上,黃女士的痛症正不斷惡化,輕輕按壓背部便引來疼痛,痛楚範圍也不再局限於背部,連腿部也頻頻感到拉扯痛感。究竟她患上哪一種棘手痛症,令一眾醫護人員束手無策?
根據黃女士描述,她經常感到背部肌肉痛楚,而且按壓某些位置時會特別疼痛,這都是肌筋膜疼痛綜合徵(myofascial pain syndrome)典型徵狀。此病是由於勞損及肌肉長期繃緊,以致包裹肌肉的肌筋膜發炎而產生慢性疼痛。黃女士退休前擔任文職,長年累月坐在打字機前,奮力用十指敲打鍵盤,難免出現傷患,令她上背頻頻發痛。
治療肌筋膜疼痛綜合徵並不困難,透過物理治療及運動放鬆繃緊的肌肉,輔以止痛藥物,痛楚便會逐漸消失。然而,黃女士容易緊張焦慮,令肌肉長期繃緊,於是上述治療統統無法奏效。
痛楚引發焦慮 陷惡性循環
事實上,醫生曾提出黃女士緊張焦慮的情緒,是導致痛症長期不癒的原因之一,建議她接受情緒治療,服用能夠協助放鬆及紓緩緊張的藥物。惟黃女士並不承認她有過度緊張的毛病,也不相信肉體上的痛楚與情緒有關,故此沒有考慮醫生建議,拒絕接受任何與情緒相關的治療。
痛症持續未解,固然令黃女士的情緒受困擾,同時也影響腦袋對痛楚的感知,對痛楚更敏感;此外焦慮情緒也會增加體內炎症因子水平,令痛楚加劇。在這惡性循環下,如果黃女士不願意循紓緩情緒方面着手治療,她的痛症只會繼續纏繞下去。
大量醫學文獻已確認慢性痛症與情緒息息相關,治療痛症不單解決生理問題,還需要從心理甚至社交生活着手,才能中斷痛症的惡性循環。對黃女士而言,放下執著,可能是她的痛症解套方案。
文:薛詠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總監、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中大痛症頻道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