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洗澡謬誤|空腹、飯後皆不宜洗澡?5大謬誤天天犯,洗涮次序影響血壓!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更新於 05月07日07:05 • 發布於 05月01日08:15 •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洗澡謬誤|洗澡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洗得乾淨是基本,但你可有想過這活動看似簡單,卻有很多人用錯方法而不自知。到底是用肥皂,還是沐浴露比較好?洗完澡馬上睡覺能助眠嗎?種種疑問,下文將會為大家解答。

編輯:肥老虎@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Marcell Faber, TORWAISTUDIO, Dean Drobot, YAKOBCHUK VIACHESLAV, Chiociolla@Shtterstock │ 資料來源:NCBI 1 & 2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洗澡謬誤|空腹、飯後皆不宜洗澡?5大謬誤天天犯,洗涮次序影響血壓!

洗澡謬誤|用熱水洗澡可放鬆肌肉,消除疲勞?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用溫熱的水洗澡,確實有助血液循環、放鬆肌肉,因此洗澡通常都會讓人感覺身體舒暢、消除疲勞的感覺。但是皮膚表面是一層具保護作用的角質層,有效保護健康皮膚細胞;配合肌膚天然脂質,能鎖住肌膚水分,時刻保持水嫩。然而熱水加上沐浴露或肥皂會溶解脂質;若再加上沐浴棉過度沖擦,更會使皮膚喪失製造油脂的天然能力。

洗澡謬誤|飯後不宜馬上洗澡?空腹洗澡亦不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剛吃飽的時候確實不適合洗澡,因為用餐後人體的血液會聚集在腸胃系統,以進行消化作用。此時如果去洗澡,熱水會使全身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因此向身體表面匯集,腸胃道的血流就相對減少,不利於消化吸收。建議用餐後至少30分鐘-1小時再去洗澡。

不過,空腹的時候也不能洗澡。因為空腹時人體處在低血糖的狀態下,此時若洗澡,血液同樣聚集於體表,會導致腦部血液供應量減少,容易發生頭暈,甚至因為血糖過低而昏倒的情況。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身體虛弱或血壓偏低的人都必須特別小心。

所以最佳洗澡時間是傍晚6-8點,要避開剛吃飽飯的時間。特別是上了年紀後,血管彈性差,能夠容忍的血壓變化很小。血壓在一天中會有規律變化,大約在晚間8點後慢慢下降,凌晨2-3點最低,待4點後又開始爬升,隔天早晨達到最高峰。傍晚6-8點血壓活動較小,這時候洗澡,能夠預防溫度改變造成血管劇烈收縮或擴張所造成的影響。

洗澡謬誤|用肥皂洗澡比沐浴露更好?

事實上,沐浴露與肥皂的製造原理不同,肥皂一般還是偏鹼性,有的皂鹼太強,對皮膚會過度清潔,洗後皮膚會太乾澀,所以應選擇較溫和皂性的產品。沐浴露在酸鹼性上,一般較能接近皮膚的弱酸性,但在製造過程中,通常會比肥皂添加更多的化學成分,因此肥皂和沐浴露各有優缺點。

無論選擇哪一種都要適量使用,不要塗抹過多,然後再用清水快速沖洗,就能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另外,不管是肥皂或沐浴露都盡量選擇成分單純的產品,避免添加太多香料等化學成分。過多的香料容易刺激皮膚,對皮膚敏感的人可能造成傷害。

洗澡謬誤|洗澡也要依季節作出變動?

初夏時,洗澡的時間可稍微長一些,但建議仍以10-15分鐘為宜,不要超過20分鐘。一方面可避免洗掉皮膚表面的皮脂造成乾燥,另一方面,洗澡時蒸氣瀰漫,水蒸氣可能會降低密閉空間的含氧量,導致缺氧狀況,另外氯氣揮發的問題也需注意。水溫建議在38-40℃,比正常體溫稍高一點即可,不需太熱。

而秋冬季節,洗澡時間則要稍短一些,一來天氣寒冷容易感冒,二來容易因過度沖洗熱水,將皮脂膜洗掉,使得皮膚乾燥。秋冬氣候寒冷乾燥,原本就使皮膚皮脂分泌下降,且表皮的水分也容易蒸發,若過度洗熱水澡,會加重皮膚乾燥。

再者,多數人洗澡都是先洗頭然後沖身,由於冬季氣溫低,脫衣服後血液會集中於頭部和內臟,若立即洗頭容易中風。由於末梢循環比較差,因此建議洗澡時先洗四肢,再洗臉、沖身體,最後才洗頭,便能防止血壓突然改變。

洗澡謬誤|洗澡後直接去睡覺最舒服?

平常用溫熱水洗澡,會讓體溫快速升高,因而抑制與睡眠有關的褪黑激素的分泌,導致不易入睡。沒有睡眠障礙的人不一定會有明顯的感覺,但容易失眠、難以入睡的人可能會受影響。因此有睡眠困擾的人可以提早洗澡,在睡前1.5-2小時就去洗澡,身體不但可放鬆,又能讓體溫慢慢降至合適的睡眠溫度,會比較好入眠。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日本「奪命食人菌」5個月近千人中標!專家曝:與新冠有關
中天新聞網
坐太久「上班族、司機族群 」消化不良大宗!中醫揭:25至45歲最多
中天新聞網
張學友感染RSV病毒取消演唱會 台大醫師警告:1歲以下嬰兒更危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是橄欖油!專家大推「亞麻仁籽油、紫蘇油」減重防心梗
中天新聞網
日本「食人菌」恐慌背後的真相! 醫師解讀風險與防護
台灣健康醫療網
明明很累就是睡不著?名醫林靜芸靠「這招」戒掉安眠藥!改善失眠還能降低焦慮、抑鬱感
幸福熟齡(台灣)
照顧失智夫10年至離世,她走出傷痛活出無憾人生!參加讀書會、90歲獨自旅遊:「我為我自己而活」
幸福熟齡(台灣)
九旬嬤解便困難確診第二期直腸癌! 「術前優化」成功消除癌,樂享餘生
台灣健康醫療網
20多歲男血糖飆500!「有拿藥但没在吃」醫搖頭:拿生命開玩笑
中天新聞網
肚子摸到硬塊、體重突減輕!「4大症狀」維持逾2周速就醫
中天新聞網
【情緒健康】憤怒時想掟嘢瘋狂購物 日專家推介零花錢洩憤妙法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5月大嫩嬰染新冠「出現嘶吼聲」緊急送加護!醫苦勸:家人都要打疫苗
中天新聞網
8旬嬤腹痛「隨便吃胃藥」痛到送急診!醫驚:胃酸、膽汁都漏到腹腔
中天新聞網
新一代智慧自主移動消毒機器人,提供安全的就醫環境
台灣健康醫療網
預防肺癌! 從避免危險因子和「我的餐盤」開始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