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大腸癌發生率降低90%!不想息肉變成大腸癌,你該建立的4個好習慣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2年09月20日01:00 • 羅鴻源 醫師

「大腸癌」連續8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第一名,許多民眾都知道,息肉是演變成大腸癌的主因,經由篩檢發現大腸息肉並切除,已被證實可以降低大腸癌發生率(76-90%);透過大腸息肉的切除(特別是腺瘤型息肉)也被證實可以降低因大腸癌死亡的機率(下降53%)。

遠離大腸癌說難不難,我就從篩檢的角度讓讀者知道,什麼是預防大腸癌需要建立的好習慣:

要建立好習慣之前,得先了解息肉,息肉(Polyp)跟結節(Nodule)都是身體內細胞的增生,至於增生的細胞是惡性還是良性,則有待病理檢查的確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一樣的是,結節通常長在體內實質器官如肺、肝等地方;息肉則多在中空組織如鼻、膽囊、胃、腸,我們說的大腸息肉,從病理學的觀點,最常見的有增生型息肉跟腺瘤型息肉兩種。

一有息肉就要切除嗎?這就得看是上面那一種息肉來判斷,隨著醫學光學儀器的進步,我們醫院全面透過窄頻內視鏡系統(NBI)進行大腸鏡篩檢時,已有95%的正確鑑別率,可單從內視鏡觀察來判斷受檢者的息肉類型。

NBI好比就像黑白照片轉為彩色照片,從過去傳統白光到藍綠光,可在佈滿紅色血管的腸道,分析出息肉類型,甚至找到厚度不到0.5公分的扁平腺瘤,而且只需按個鈕,操作方便,大幅縮短檢查時間及揪出需要處理的息肉。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我特別找出兩張在NBI底下,增生型息肉以及腺瘤型息肉的圖片。

一、增生型息肉:傳統白光底下,息肉顏色跟腸道黏膜粉肉色接近,甚至略白。NBI底下,則呈現白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照片提供: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二、腺瘤型息肉:傳統白光下比較紅。在NBI下面則是呈現棕色(豬肝)色。

照片提供: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會有這種顏色上的差別,是因為兩種息肉表面的血管組織及上皮小凹的型態略有不同。增生型息肉成因不明,與個人體質較相關,增生型息肉一旦生成大都不會消失,而且常常數目很多,多生長於直腸及乙狀結腸,但這類息肉不一定要切除,一般認為增生型息肉不會變成大腸癌。

腺瘤型息肉除了個人體質之外,與後天飲食習慣也有關係,這種息肉的表面在窄頻內視鏡下,有時看起來像許多小蟲子盤旋一起。此外,惡性腫瘤需要靠新生血管來支撐不斷長大,所以在窄頻內視鏡下同樣也呈現棕色,只是紋路可能較不規則。

腺瘤型息肉一定要趁小割除,息肉切除時需要考慮大小、形態及生長的位置來決定切除時所使用的方法。

我們醫院開幕以來,透過NBI受檢的腺瘤偵測率高達40%,等於平均每5個受檢者就有2個有腺瘤型息肉。透過以上說明,不想跟大腸癌做朋友的你們,腺瘤型息肉的篩檢預防是關鍵,也是建立好習慣的重點,因此:

1. 不要姑息養奸:腺瘤型息肉從無到有要花多久時間?這得看個人、家族史、後天生活習慣、飲食而定。不過,透過NBI看到的腺瘤息肉,到後來發展成大腸癌的時間,平均是10年。不過,這並不代表晚點處理沒關係喔,越小的腺瘤型息肉只要立即夾除就好,但息肉越大,不但要電燒切除,甚至化驗後若確診大腸癌,有一部分侵犯到黏膜下層的病患,可能要接受開刀治療,複雜無比,還要擔心癌症轉移風險。所以,受檢者應該要有積極的篩檢心態,選擇精密儀器配合專業醫師操作,不會錯殺,也不會漏一。

2. 無痛大腸內視鏡的檢查頻率:息肉發展成大腸癌雖然平均長達10年,但現代人真的吃太好,加上壓力大,都是腺瘤型息肉「春風吹又生」的原因,通常我們建議被偵測出息肉之後,平均2~3年追蹤一次。但醫學上有所謂的大腸間隔癌的發生,這可能是與腸道清潔度、生長位置、型態扁平或生長迅速等因素有關,所以建議第一次進行無痛內視鏡後,若有發現腺瘤型息肉,可於1~2年後再次追蹤,以減少間隔癌發生的機率。

3. 受檢年齡提早到35歲:目前大腸癌發生年齡多在50歲以上,換算前10年前可能就有腺瘤型息肉的存在,所以檢查年齡多建議從40歲開始。然而,大腸癌發生年齡正在年輕化,50歲以下的大腸癌病患約佔十分之一,因此我建議,若是高風險族群,更早期的預防可以考慮從35歲開始。

4. 良好的飲食作息:除了運動,正確飲食絕對是預防腺瘤型息肉的好習慣,避免吃紅肉、加工食品、燒烤等食物之外,不少研究認為攝取葉酸、大蒜對減少大腸癌有所幫助;這些營養學上的論述已多,就不再多述。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頭髮多久洗一次才乾淨?醫曝「最佳」洗頭頻率:3關鍵影響頭皮健康,1動作千萬別做
幸福熟齡(台灣)
以死相諫|不滿富豪輕率安樂死寵物,英國35歲獸醫John Ellis心碎輕生。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破地獄|電影引發的深刻回憶,曾俊華深情回憶亡父:勞碌一生卻不幸罹癌。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秋季食補正當時!網友激推8大進補食材 水果就占了3項
NOW健康(TW)
每天吃2片,大腸癌率暴增18%!盤點你天天吃的五大致癌食物
幸福熟齡(台灣)
感冒吃什麼好得快?營養師2個高蛋白食物+中醫補水4飲品推薦
康健雜誌
洗不掉的歲月味道!40歲飄「老人味」如油耗味般 醫:喝綠茶能消除
中天新聞網
輕生公務員沒蓋白布、輪椅送醫 邱泰源承認:作法不對
NOW健康(TW)
他退休後老是覺得疲倦 檢查竟是「多發性骨髓瘤」惹禍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失智症必知!阿茲海默氏症新藥能逆轉疾病嗎?7大Q&A看適用對象及費用
Heho 健康(台灣)
體重降得快別高興得太早!排便異常、頭痛惡化都是癌前警訊
中天新聞網
糖尿病婦腳趾發黑嚴重感染 醫用「脂肪幹細胞治療」免除截肢命運
中天新聞網
肌膚保濕「要做這1步」才有效果! 改善乾燥、發癢、脫屑千萬不能忘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夫妻分房睡會傷感情嗎?伴侶分床睡、分房睡的4個考量
康健雜誌
【球後視神經炎】9歲女童抱怨看不清楚作業寫什麼 媽媽誤會找籍口不做功課!1週後送醫後悔不已
MamiDaily
高齡阿嬤胰臟腫瘤致食不下嚥 「胃腸微創手術」成功恢復進食
台灣健康醫療網
抽脂也抽不掉的危機!代謝症候群恐致三高、慢性疾病
Heho 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