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愛撕手皮?4行為容易誘發「甲溝炎」,不處理讓它自己好?恐變蜂窩性組織炎!改穿五指襪、按摩...9方法都能預防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4年06月14日01:00 • 曾耀儀 整理
指甲嵌進肉裡,造成甲溝的發紅、腫脹,疼痛,甚至化膿,滲出組織液,是許多人難以忍受的惡夢。

現代人愛美、重視穿搭,走在路上到處可見高跟鞋和皮鞋,走了一整天,居然發現腳趾頭腫痛,脫鞋一看腳指甲,發現不太對勁,竟然紅腫疼痛,原來是指甲嵌進肉裡了,造成「甲溝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孫筱茹醫師說明,指甲嵌進肉裡,造成甲溝的發紅、腫脹,疼痛,甚至化膿,滲出組織液,是許多人難以忍受的惡夢。尤其是經常做家事,接觸水或清潔劑等化學物質的人可能會反覆的發作甲溝炎,形成慢性的疼痛。

甲溝炎症狀

郭育宏皮膚專科診所說明,甲溝炎依據持續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急性甲溝炎和慢性甲溝炎(超過6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急性甲溝炎症狀:臨床上會看到指甲兩側及後方的甲褶發出現紅腫熱痛情形,較嚴重者也可能出現膿皰。如果有咬手指、吸手指、撕指甲附近的皮膚、喜歡把指甲剪很短的習慣或者有箝甲情形,都很容易併發急性甲溝炎。
  • 慢性甲溝炎症狀:甲褶會出現發紅腫脹、甲褶與指甲交界處的甲床表皮萎縮消失,甚至影響到指甲導致變型。

甲溝炎的原因

根據上述,我們可以知道甲溝炎有急性與慢性之分,其原因也有不同,不過較常見的是急性甲溝炎。三軍總醫院醫世代電子報以下分別介紹急性與慢性甲溝炎原因:
急性甲溝炎原因

  • 指甲修太短,導致傷到指甲週邊皮膚組織、咬指甲、吸手指、撕指頭四周翹起的乾掉的皮刺。

  • 崁甲、穿不合腳的鞋子、由於扁平足導致大腳趾承受的力量過大。

  • 當指頭有小傷口或接觸刺激性物質後,甲褶原有的屏障保護功能被破壞,就可能使得平常就居住在皮膚上的致病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等)進入指甲週邊的軟組織,進而造成感染發炎。

  • 有些人平時有咬指甲或吸手指的習慣的話,也可能被口腔菌叢裡的細菌感染。

慢性甲溝炎原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原因為重複接觸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所導致的甲溝慢性發炎(如食物、化學藥劑、不潔淨的水…..等)。因此市場肉販、廚師、農夫、醫護人員或家庭主夫/主婦等職業特別容易罹患此疾病。患者之後也可能續發黴菌或細菌感染。

  • 慢性甲溝炎也可能出現在罹患發炎性皮膚疾病的人身上,如: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各種濕疹,或乾癬患者。

  • 藥物:標靶治療藥物。

症狀輕微的甲溝炎是會自己好的,大約需要3-5天就會自行消腫,但是必須注意患部的照顧,如果拖著不看醫生,又沒有好好照顧,嚴重的話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甲溝炎自救方法

日本皮膚科診所大木皮膚科說明,處理向內生長的腳趾甲,最簡單與保守治療方法,是用手指支撐指甲的前部並將其向上提起,同時輕輕地將側甲的疼痛皮膚向下推。建議針對指甲還未嚴重內捲的輕微甲溝炎,可以先泡水10~20分鐘軟化指甲,再將米粒大小的棉花球塞入指甲與甲肉之間的縫隙,藉此緩和指甲對甲肉的壓迫。

甲溝炎預防9要點

甲溝炎治療後並不代表這場戰役已經勝利了,仁愛醫院說明,治療後仍需聽從醫師的指示進行指甲保養,才不會讓嵌甲、甲溝炎又再次復發,以下會介紹常見的指甲保養方式:

  • 避免穿不適當的鞋子(不合腳、高跟鞋、皮鞋、勃肯拖鞋等)

  • 避免高衝擊性的動作。

  • 洗完澡後,使用專用擦腳的毛巾,確實擦乾吸乾,保持足部乾爽。

  • 每天擦指緣油、足霜滋潤皮膚,避免皮膚「乾燥」導致硬皮增生的惡性循環。

  • 每天撥指肉30秒/次,3-5組。幫助柔軟並放鬆指緣邊的皮膚。

  • 3-4週定期磨除過厚腳底皮,避免形成硬繭、雞眼。

  • 穿鞋要穿襪

  • 建議改穿運動五趾襪,避免趾頭過度擠壓變形,還可以預防跑者選手水泡發生。

  • 指甲修剪要以直角狀為準,不可太長太短或過度修剪側邊。(如下圖所示)

正確剪指甲方式。(圖/翻攝自仁愛醫院。)

延伸閱讀

只是指甲剪太短,小心「甲溝炎」找上門!家醫科醫師告訴你:「凍甲」要擦什麼藥膏、如何預防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性別】2歲童一直當公主養 驗血才知擺烏龍 網民:究竟邊個錯?
MamiDaily
皮膚「4異狀」恐是糖尿病徵兆 醫示警:不是沒洗乾淨
中天新聞網
胃癌最愛A型!B型小心肝癌 4血型「對應高風險疾病」曝
中天新聞網
更年期女性「5大代謝警訊」報你知!「飲食心法」助力對抗人生新挑戰
台灣健康醫療網
40歲以上男性最常見!泌尿道結石發作 痛起來懷疑人生
NOW健康(TW)
嘴破痛到想哭!營養師曝:吃奇異果、鹽水漱口恐更嚴重
中天新聞網
【精神健康】節日食多了感罪咎 4招應付食物焦慮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花蓮41歲民代主動脈剝離逝世!醫揭:恐跟遺傳有關
中天新聞網
越南旅遊注意!峴港爆發麻疹疫情今年已245例
VOCO News
雙十年華卻出現「大脖子」 原來是這1疾病惹的禍!
台灣健康醫療網
80歲翁天天喝酒慘罹「食道癌」!醫示警:無明顯症狀「超危險」
中天新聞網
阿茲海默症新療法!「磁性奈米粒子」有效清除毒蛋白
中天新聞網
擺脫情緒黑洞!「還沒死」的生命智慧 從科學與愛中找到抗鬱之路
台灣健康醫療網
死亡率高達50%!他「主動脈剝離」突胸痛昏迷…清醒已在加護
中天新聞網
降血壓藥一吃就是一輩子?血壓正常可否不吃藥?醫籲遵醫囑勿自行停藥!
台灣健康醫療網
冬天運動也要補水!醫警告: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大量補水
中天新聞網
皮膚有異狀恐是身體在求救!醫曝:不是沒洗乾淨
中天新聞網
中老年注意!他「半邊屁股痛半年」 竟罹多發性骨髓瘤
中天新聞網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傷患增至39人!11人住院5人還在加護
中天新聞網
睡眠有助激發靈感! 一覺醒來記憶重組瞬間得到新啟示
NOW健康(TW)
只靠運動不夠!他「堅持不打疫苗」染流感併發重症進加護
中天新聞網
她聚會整天沒補水!橫紋肌溶解症送急診 險釀急性腎衰竭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