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畏寒就是發燒嗎?中醫師解析,發燒有分「寒、熱」,教你4招改善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3年07月14日01:00 • 吳孟瑤整理
中醫則認為畏寒是由於「氣、血、水」失衡所造成的症狀。

「畏寒」, 即怕冷之意。畏寒的症状通常為感覺很冷,得衣加被後也不得緩解,在外感表證或陽虛里證都可出現。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由於西醫當中沒有「畏寒」的觀念,因此與正常體溫有關的研究較少,但中醫倒是相當重視這個問題。西醫認為畏寒是循環障礙的一種,也就是血液循環變差、代謝功能減弱,使身體呈現難以生熱的狀態。

中醫則認為畏寒是由於「氣、血、水」失衡所造成的症狀,特別是氣不足的「氣虛」、血液不足的「血虛」以及血液阻滯的「瘀血」,便是畏寒的主要原因。常覺得畏寒的話怎麼辦?畏寒時還會有哪些症狀?畏寒發燒或拉肚子時可以怎麼解決?畏寒可以吃什麼中藥調理?

為什麼會畏寒?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中醫認為,人體是由「氣」、「血」、「水」三大要素構成。血是血液,水是體液,氣則猶如生命的根源,雖然看不到也觸摸不到,但是幾乎所有的物質都可視為氣的集合體。

中醫將精力充沛、活動力正常的狀態定義為「正氣」;相反的,精力不足、活動力減退的狀態稱為「病氣」,真可謂「病由氣生」。當中醫師說:「應該是『氣』的問題。」意思不是「沒有生病」,而有可能是因為「氣」的關係而生病。

中醫認為「畏寒」是由於氣、血、水失衡所造成的症狀,特別是氣不足的「氣虛」、血液不足的「血虛」以及血液阻滯的「瘀血」,便是畏寒的主要原因。因此會以中藥、指壓、針灸、整骨與氣功等方式,將它們調整至平衡狀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長期畏寒可能增加癌症、失智等疾病風險

血液就像一台卡車,負責運送體內各個工廠(內臟)製造出來的營養素、熱能以及老廢物質。身體受寒會使卡車堵住,無法將營養素與熱能運送到需要的場所,也沒辦法把應該丟棄的老廢物質運送到體外。當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工廠的機能自然會衰退。

血液循環不佳的部位會變冷,溫度降低時,血液變得又黏又稠,流動更加不易。於是,畏寒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而流動不順的血液更引發了畏寒,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對畏寒情況置之不理,極有可能增加罹患生活習慣病或癌症的機率。體溫下降,也會嚴重影響體內製造具有抗壓力效用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進而提高罹患恐慌症、憂鬱症、思覺失調症、失智症的風險。不僅如此,據研究指出,能夠擊退病毒或病原菌的免疫功能,同樣會因為體溫過低而減弱。由此可知,畏寒不但容易造成生病,也會使疾病變得更難治癒。

除此之外,畏寒也會影響酵素。人體內進行消化、吸收、代謝、排泄等各種作用時會產生化學反應,酵素便是催化這些反應的物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但是溫度降低,會使酵素的作用變差,難以促成化學反應。例如有種極具代表性的酵素,活性最大的溫度約37度,體溫若下降一度,活性就會減弱到一半以下。換句話說,身體受寒,體內許多重要反應都會變鈍。

畏寒發燒時怎麼辦?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部主任黃澤宏表示,以中醫來說,面對感冒出現的發燒、喉嚨痛,須先區分是「寒」或「熱」,才能夠給出對應的治療方式。

若發現病人在發病時,出現畏寒怕冷、怕風、穿外套、不喜歡喝冷水,且手足發冷、唇白、語弱、虛弱無力、小腹冷、大小便無臭味者,中醫稱為「寒證,病勢朝陰」。

這一類人即便高燒41度,仍不適合用冰枕或於額頭貼降溫貼片,也不適合吃普拿疼或用肛門塞劑。經中醫辨證後,會開立溫熱藥退燒。常見溫熱性中藥包括人參、黨參、黃耆、茯苓、炙甘草、白朮、防風、桂枝、荊芥、生薑、麻黃、紫蘇等。

若是發燒又加上出現畏寒症狀,中醫通常會開立溫熱藥退燒,常見溫熱性中藥包括人參、黨參、黃耆等。

相對的,如果病人發病當下發燒身體熱、怕熱(不畏寒),衣服穿不住,不喜歡喝熱水,手足熱、掌心熱、口渴,肚臍小腹熱燙,吃燥熱辛辣食物則喉嚨不適,大小便惡臭味等,中醫稱為「熱證,病勢朝陽」。

這一類民眾則可用冰枕、貼額頭降溫片,吃普拿疼或用瀉鹽,經中醫辨證後,會以寒涼藥來退燒。一般常見寒涼性中藥包括大黃、茵陳、黃連、黃芩、黃柏、金銀花、白茅根、魚腥草、板藍根、石膏、連翹、薄荷等。

畏寒加上拉肚子可能是什麼原因?

以中醫的辨證分型來看,若是出現畏寒加上拉肚子的症狀,有可能是因為寒濕阻滯而造成的腸胃炎.通常會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並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

治療方法以散寒除濕、和中止瀉為主。藥用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半夏、白術、陳皮、厚樸、生薑、甘草等。若是惡寒發熱者,可加荊芥、防風;頭身疼痛者,加羌活、蔓荊子;宿食積滯伴腹脹者,去白術,加神曲、雞內金消食導滯。

如何從生活中改善畏寒怕冷?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中奎表示,畏寒的生活保健的方式可以從「腸胃保護」與「保暖」兩個方向開始著手。腸胃保護部分,首先要戒除生冷飲食,尤其是現代人習慣隨手一杯的冷飲。

保暖的部分,可以著重在保持體溫,針對在脖子與頭部後方的風池穴等部位,盡量還是用衣物遮蔽保護,以避免受寒;早上起床梳洗的時候,建議使用溫熱的水來盥洗,讓身體能溫和被喚醒,不會因為突然接觸到冷水造成過度刺激。

飲食食補也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度,像是蛋白質食物、香料都是不錯的選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趙品諭建議,「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的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料理時不妨多使用辛香料,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可產生熱度,幫助改善畏寒。」

【延伸閱讀】發冷、發燒、盜汗,為什麼會「畏寒」?原因超過10種!醫師教你畏寒時如何分3階段處理

【延伸閱讀】總覺得「畏寒」 揭身體4大問題

【延伸閱讀】按對穴道就能瘦!每天「拉耳朵」1分鐘,解決畏寒、浮腫、小腹凸

責任編輯:吳孟瑤
核稿編輯:林勻熙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食物中毒】除上吐下瀉食物中毒還有那些症狀?醫生教幾招降低中毒風險
高燒 Gofever
石斛功效與禁忌!石斛怎麼吃煲湯水食譜滋陰潤燥護眼!什麼人不適合吃?
ELLE HK
她明明超過40歲,外表還是好青春?公佈10種食物,給你超抗老
幸福熟齡(台灣)
Omega-3抗發炎!營養師:吃對這些食物,癌症、憂鬱症、失智症一網打盡
幸福熟齡(台灣)
快篩陰性不代表安全!專家示警:把握48小時黃金治療期 避免併發症
台灣健康醫療網
泡溫泉不安全?民眾忽視這些細節 放鬆不成反增負擔
NOW健康(TW)
花膠功效與禁忌!花膠要煲幾耐?秋冬花膠湯食譜滋陰養血補充膠原蛋白!
ELLE HK
流感嚴重恐缺氧!「發紺」是重症警訊,指甲變這顏色快就醫
康健雜誌
春天湯水推介!10款春天去濕潤肺湯水食譜!有益養肝時令食材!
ELLE HK
大S染流感猝逝!醫曝重症恐引發「敗血症」:致命風險增
中天新聞網
【湯水食譜】對抗冬季流感高峰期 5款潤肺湯水推薦 防患未然
MamiDaily
這顆四季都吃得到的水果 控血糖、預防癌症、骨骼健康都靠「它」
VOCO News
濕疹是因缺乏維生素D?藥師:除了擦藥,6食物有助舒緩皮膚癢、過敏、發炎和皰疹
幸福熟齡(台灣)
癌症術後才是抗癌的開始! 醫分析中醫輔助抗癌3時機
NOW健康(TW)
虎乳靈芝功效禁忌!秋冬恩物潤肺止咳增強免疫力秋冬湯水食譜
ELLE HK
恩愛40年攬緊緊,幸福人妻長照6年後竟想「謀殺親夫」…林靜芸:忘了「這件事」讓照護變苦牢
幸福熟齡(台灣)
麥冬功效禁忌!麥冬焗水沙參麥冬湯好處與副作用!附湯水食譜推介
ELLE HK
低頭族小心頸椎退化病變!快看自己有無4階段症狀 醫師授5招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致命性病毒現蹤美國!人類若感染恐掀大規模嚴重疫情
VOCO News
疫苗不夠打!醫點出「重要關鍵」:別再責備政府 萬人按讚
中天新聞網
30多歲男「染B流」喪命 蘇一峰:病毒會破壞肺部抵抗力
中天新聞網
大S遊日病逝!全台爆搶打潮 醫揭「關鍵」:恐來不及保護
中天新聞網
大S染流感遊箱根泡溫泉!醫示警:恐加重併發症
中天新聞網
春節急性腹瀉就診人次「近 5 年最高」 疾管署揭:多是諾羅病毒
Heho 健康(台灣)
失智症早期的10大徵兆!中2個,患者有可能極早期失智症
幸福熟齡(台灣)
【解酒】喝到宿醉 教你這樣一招解酒最有效!
高燒 Gofever
海鹽功效是什麼?岩鹽海鹽分別跟一般鹽差在哪裡?
ELLE HK
與癌細胞搶時間!「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精準殲滅惡性腫瘤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大S病逝!「怎麼肺炎,人就走了?」 醫:流感不是感冒
中天新聞網
感冒還能運動嗎?這類型感冒和出現一症狀,最好停止運動
康健雜誌
他全口多顆深度蛀牙治療仍無改善 「1新選擇」成功恢復牙功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大S出現感冒症狀到離世僅4天…為何流感奪命?胸腔醫曝「併發重症」致死率飆200倍:1病兆是警訊
幸福熟齡(台灣)
大S一生愛美!為膚白吞抗凝血劑、吃減肥藥害胃發炎
中天新聞網
B流奪命!南部30多歲男「兩度快篩陰」肺部黴菌感染亡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