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畏寒就是發燒嗎?中醫師解析,發燒有分「寒、熱」,教你4招改善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3年07月14日01:00 • 吳孟瑤整理
中醫則認為畏寒是由於「氣、血、水」失衡所造成的症狀。

「畏寒」, 即怕冷之意。畏寒的症状通常為感覺很冷,得衣加被後也不得緩解,在外感表證或陽虛里證都可出現。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由於西醫當中沒有「畏寒」的觀念,因此與正常體溫有關的研究較少,但中醫倒是相當重視這個問題。西醫認為畏寒是循環障礙的一種,也就是血液循環變差、代謝功能減弱,使身體呈現難以生熱的狀態。

中醫則認為畏寒是由於「氣、血、水」失衡所造成的症狀,特別是氣不足的「氣虛」、血液不足的「血虛」以及血液阻滯的「瘀血」,便是畏寒的主要原因。常覺得畏寒的話怎麼辦?畏寒時還會有哪些症狀?畏寒發燒或拉肚子時可以怎麼解決?畏寒可以吃什麼中藥調理?

為什麼會畏寒?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中醫認為,人體是由「氣」、「血」、「水」三大要素構成。血是血液,水是體液,氣則猶如生命的根源,雖然看不到也觸摸不到,但是幾乎所有的物質都可視為氣的集合體。

中醫將精力充沛、活動力正常的狀態定義為「正氣」;相反的,精力不足、活動力減退的狀態稱為「病氣」,真可謂「病由氣生」。當中醫師說:「應該是『氣』的問題。」意思不是「沒有生病」,而有可能是因為「氣」的關係而生病。

中醫認為「畏寒」是由於氣、血、水失衡所造成的症狀,特別是氣不足的「氣虛」、血液不足的「血虛」以及血液阻滯的「瘀血」,便是畏寒的主要原因。因此會以中藥、指壓、針灸、整骨與氣功等方式,將它們調整至平衡狀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長期畏寒可能增加癌症、失智等疾病風險

血液就像一台卡車,負責運送體內各個工廠(內臟)製造出來的營養素、熱能以及老廢物質。身體受寒會使卡車堵住,無法將營養素與熱能運送到需要的場所,也沒辦法把應該丟棄的老廢物質運送到體外。當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工廠的機能自然會衰退。

血液循環不佳的部位會變冷,溫度降低時,血液變得又黏又稠,流動更加不易。於是,畏寒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而流動不順的血液更引發了畏寒,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對畏寒情況置之不理,極有可能增加罹患生活習慣病或癌症的機率。體溫下降,也會嚴重影響體內製造具有抗壓力效用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進而提高罹患恐慌症、憂鬱症、思覺失調症、失智症的風險。不僅如此,據研究指出,能夠擊退病毒或病原菌的免疫功能,同樣會因為體溫過低而減弱。由此可知,畏寒不但容易造成生病,也會使疾病變得更難治癒。

除此之外,畏寒也會影響酵素。人體內進行消化、吸收、代謝、排泄等各種作用時會產生化學反應,酵素便是催化這些反應的物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但是溫度降低,會使酵素的作用變差,難以促成化學反應。例如有種極具代表性的酵素,活性最大的溫度約37度,體溫若下降一度,活性就會減弱到一半以下。換句話說,身體受寒,體內許多重要反應都會變鈍。

畏寒發燒時怎麼辦?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部主任黃澤宏表示,以中醫來說,面對感冒出現的發燒、喉嚨痛,須先區分是「寒」或「熱」,才能夠給出對應的治療方式。

若發現病人在發病時,出現畏寒怕冷、怕風、穿外套、不喜歡喝冷水,且手足發冷、唇白、語弱、虛弱無力、小腹冷、大小便無臭味者,中醫稱為「寒證,病勢朝陰」。

這一類人即便高燒41度,仍不適合用冰枕或於額頭貼降溫貼片,也不適合吃普拿疼或用肛門塞劑。經中醫辨證後,會開立溫熱藥退燒。常見溫熱性中藥包括人參、黨參、黃耆、茯苓、炙甘草、白朮、防風、桂枝、荊芥、生薑、麻黃、紫蘇等。

若是發燒又加上出現畏寒症狀,中醫通常會開立溫熱藥退燒,常見溫熱性中藥包括人參、黨參、黃耆等。

相對的,如果病人發病當下發燒身體熱、怕熱(不畏寒),衣服穿不住,不喜歡喝熱水,手足熱、掌心熱、口渴,肚臍小腹熱燙,吃燥熱辛辣食物則喉嚨不適,大小便惡臭味等,中醫稱為「熱證,病勢朝陽」。

這一類民眾則可用冰枕、貼額頭降溫片,吃普拿疼或用瀉鹽,經中醫辨證後,會以寒涼藥來退燒。一般常見寒涼性中藥包括大黃、茵陳、黃連、黃芩、黃柏、金銀花、白茅根、魚腥草、板藍根、石膏、連翹、薄荷等。

畏寒加上拉肚子可能是什麼原因?

以中醫的辨證分型來看,若是出現畏寒加上拉肚子的症狀,有可能是因為寒濕阻滯而造成的腸胃炎.通常會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並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

治療方法以散寒除濕、和中止瀉為主。藥用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半夏、白術、陳皮、厚樸、生薑、甘草等。若是惡寒發熱者,可加荊芥、防風;頭身疼痛者,加羌活、蔓荊子;宿食積滯伴腹脹者,去白術,加神曲、雞內金消食導滯。

如何從生活中改善畏寒怕冷?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中奎表示,畏寒的生活保健的方式可以從「腸胃保護」與「保暖」兩個方向開始著手。腸胃保護部分,首先要戒除生冷飲食,尤其是現代人習慣隨手一杯的冷飲。

保暖的部分,可以著重在保持體溫,針對在脖子與頭部後方的風池穴等部位,盡量還是用衣物遮蔽保護,以避免受寒;早上起床梳洗的時候,建議使用溫熱的水來盥洗,讓身體能溫和被喚醒,不會因為突然接觸到冷水造成過度刺激。

飲食食補也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度,像是蛋白質食物、香料都是不錯的選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趙品諭建議,「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的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料理時不妨多使用辛香料,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可產生熱度,幫助改善畏寒。」

【延伸閱讀】發冷、發燒、盜汗,為什麼會「畏寒」?原因超過10種!醫師教你畏寒時如何分3階段處理

【延伸閱讀】總覺得「畏寒」 揭身體4大問題

【延伸閱讀】按對穴道就能瘦!每天「拉耳朵」1分鐘,解決畏寒、浮腫、小腹凸

責任編輯:吳孟瑤
核稿編輯:林勻熙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頭髮多久洗一次才乾淨?醫曝「最佳」洗頭頻率:3關鍵影響頭皮健康,1動作千萬別做
幸福熟齡(台灣)
以死相諫|不滿富豪輕率安樂死寵物,英國35歲獸醫John Ellis心碎輕生。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每天吃2片,大腸癌率暴增18%!盤點你天天吃的五大致癌食物
幸福熟齡(台灣)
感冒吃什麼好得快?營養師2個高蛋白食物+中醫補水4飲品推薦
康健雜誌
破地獄|電影引發的深刻回憶,曾俊華深情回憶亡父:勞碌一生卻不幸罹癌。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輕生公務員沒蓋白布、輪椅送醫 邱泰源承認:作法不對
NOW健康(TW)
子宮肌瘤確診逐年增加!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精準切除 保留生育功能有望
台灣健康醫療網
他退休後老是覺得疲倦 檢查竟是「多發性骨髓瘤」惹禍
台灣健康醫療網
小雪來臨!易受寒邪入侵 中醫急籲:心血管病患要注意血壓
中天新聞網
秋季食補正當時!網友激推8大進補食材 水果就占了3項
NOW健康(TW)
小雪時節容易傷寒感冒、情緒憂鬱、身體痠痛、頭痛欲裂!中醫師提 3 原則保健康
Heho 健康(台灣)
夫妻分房睡會傷感情嗎?伴侶分床睡、分房睡的4個考量
康健雜誌
疾管署「土皇帝組長」霸凌?網友PO疑似飆罵錄音:你在改什麼改
中天新聞網
失智症必知!阿茲海默氏症新藥能逆轉疾病嗎?7大Q&A看適用對象及費用
Heho 健康(台灣)
洗不掉的歲月味道!40歲飄「老人味」如油耗味般 醫:喝綠茶能消除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