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冬季進補先「打底」!三高、腎臟病族群,醫首推2道湯品

康健雜誌
更新於 10小時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梅緣緣 圖/photoAC
冬季進補先「打底」!三高、腎臟病族群,醫首推2道湯品

秋冬氣溫降,麻油雞、薑母鴨等鍋物是不少人冬令進補的常見選擇。不過,三高、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適合進補嗎?該怎麼選湯底?適合的食材又是什麼?

《黃帝內經》寫道:「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天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增加,但身體抵抗力變差,如果不好好養身體,隔年春天就有可能因正氣不足生病。因此,在天冷時懂得依照身體狀況補充適當營養,就顯得十分重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補錯反傷身!三高等慢性病患者冬天怎麼補?

不過,許多患有三高和腎臟病的患者在冬季進補時,容易一不小心「補過頭」,反造成症狀和身體健康惡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強調,補的概念是為了要給予身體缺乏的,例如身體過於燥熱就應採「涼補」,而非一味認為冬天就應溫補,同時也須根據是否有罹患慢性病來評估進補方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高血壓、高血脂患者

針對高血壓及高血脂的患者,冬令進補應避免高油脂、過鹹及過多加工食品。補身應以四神湯、蓮子銀耳湯等湯品「平補」為主,溫補藥膳為輔。在食材選擇上,應選擇雞、鴨、魚等低脂肉類,去皮並在烹調時減少油的用量,同時也盡量少用酒,避免增加心血管負擔。

糖尿病患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糖尿病患者在進補時應增加蔬菜攝取量,避免攝取過多糖分及加工製品。陳建宏表示,因蔬菜本身糖分低,可與部分高碳水化合物的全穀雜糧類食物替換,多吃也不會影響血糖。

在中藥材上則同高血壓及高血脂患者,以四神湯及蓮子銀耳湯等以平補為主,溫補為輔的方式補身。另外因不少人在飯後喜歡再吃一些水果,建議可選擇多種類、少份量的水果,既健康又能減少糖分攝取。

慢性腎臟病患者

慢性腎臟病患者須注意鈉、鉀、磷的攝取,在進補時同樣以平補為主,避免過鹹、過多蛋白質及過多油脂的飲食。同時,因冬季進補常以湯品形式呈現,為避免喝太多湯、鹽分過量反造成腎臟更大負擔,患者應「少喝湯、多喝水」,也應降低攝取加工食品。

冬天進補應考量個人體質及是否有三高等慢性疾病,而非一味選擇溫補。圖片來源 / AI生成

陳建宏表示,相較於一般身體健康無疾病者,三高等慢性病患者在進補時須注意的細節雖然較多,但並不代表每天每餐都必須完全謹守限制。若有疑問,可向自己看診的中醫師或醫師提出,找到最適合飲食補身方法。

中醫師:補身先「打好底」才有效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指出,補身可以食補也可藥補。冬季身體調養以食補較為重要,但如果能「藥食結合」,效果會更為顯著。例如一般民眾冬季常使用羊肉、鱸魚、桂圓、紅棗、枸杞、牛肉及栗子等食材滋補,視情況加入黨參、花旗參、高麗參、川七等切片,可達到冬天維持身體暖和及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即便非三高等慢性病族群,進補也非自己想怎麼補就怎麼補,而是要補得適時和補得正確。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部長張晉賢表示,在進補前其實應該要先「打好底」,「就像在塗防水漆一樣,不是想要塗就塗,而是要先把原本的漆刮掉再一層一層補。」

幫身體進補就像是幫牆壁刷防水漆一樣,必須一步一步穩穩來。圖片來源 / AI生成

具體應該怎麼做?張晉賢強調「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建議以含有山藥、茯苓、芡實、蓮子等中藥材熬煮的「四神湯」先顧好脾胃,先把底打好了,入冬再吃薑母鴨、麻油雞等方式增加腎氣。

特別要注意的是,即使平時身體健康,短期內若有以下3情形,依舊不建議進補,免得「進補變成吃苦」:

1.感冒發燒、嚴重咳嗽:症狀還沒好就進補,恐導致病情加劇。

2.腸胃道消化不良或發炎:進補以顧脾胃為底,應該先將腸胃疾病治好再補。

3.火氣大、口舌乾燥:火氣已經大,冬季也不宜再溫補。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喝咖啡時間不對愈喝愈累?4個喝咖啡還是想睡的原因
康健雜誌
街坊仁醫|梅窩仁醫驚傳離世, 街坊緬懷郭嘉祥醫生:醫者仁心,四十載如一日。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消委會衣物清香珠測試|消委會實測12款衣物清香珠,結果全部含致敏香料!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扁平足「穿這1種鞋」恐反釀足底筋膜炎! 醫教挑選注意事項
台灣健康醫療網
每 4 個女性就 1 個有子宮肌瘤問題!醫建議治療方式改善大失血問題
Heho 健康(台灣)
消委會嬰幼兒小食|消委會實測37款嬰幼兒小食,逾3成「高糖」!父母必知,子女食得健康3大零食貼士!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冬季進補先「打底」!三高、腎臟病族群,醫首推2道湯品
康健雜誌
漏尿不是老人病!調查:國人泌尿問題多 女性更需注意
NOW健康(TW)
只是調整「吃東西順序」,9天瘦近3公斤!專家用5張圖教你吃對,連血糖也穩定~
良醫健康網
狹心症「救命小罐」慎用!有4禁忌 5分鐘未緩解速就醫
NOW健康(TW)
體檢驚見甲狀腺結節!要擔心癌變嗎?專家告訴你該怎麼做
Heho 健康(台灣)
「慢性蕁麻疹」十年糾纏 中藥換膚不復發!
台灣健康醫療網
音樂老師聲音沙啞!前頸長出小腫塊 檢查竟為甲狀腺癌
NOW健康(TW)
胰臟癌「年輕化」趨勢加劇!醫示警早期「無明顯症狀」難揪出
中天新聞網
嚼檳榔治牙痛?醫搖頭:不少人戒檳榔後牙痛更明顯 恐增口腔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子宮肌瘤不到1年長大1倍 婦人接受子宮全切術重拾健康
NOW健康(TW)
改善婦科疾病、失眠、矯正駝背 5個瑜伽動作一定要學會
康健雜誌
強化RSV防護!醫學會呼籲擴大單株抗體健保給付守護早產兒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