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全球經歷前所未見的新型肺炎疫情,令美國聯邦儲備局再度實施量化寬鬆(QE)措施,並把利率減至接近零;至今年中,聯儲局落實於11月起縮減買債規模,並預計2022年底開始加息。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收水」令美股走強;亞洲市場及港股轉弱,其實是有歷史數據支持,只是今次「收水」的影響性,不能與2013年時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收水規模」相題並論。
市場預期,聯儲局汲取過往經驗,明白「QE退場」所帶來的影響性,選擇以每月少買150億美元的國庫券與抵押貸款擔保證券(MBS),由今年11月起啟動縮債,至2022年6月前結束購債,完成整個退市過程。
那麼,在這段期間,投資者又應該如何作出部署?
回顧2013年5月,當時伯南克首次提出減少買債,並於2013年底起開始縮減QE規模;至2014年10月正式退場。這個時期,標準普爾500指數亦反覆向上;恒生指數亦於2013年6月25日見當年底部。
在「收水」情況下,資金回籠美國市場,逐步減少買債,令聯儲局對債價的支持力度下降。
另一方面,市場亦預期聯儲局「收水」後,將愈來愈接近步向加息,種種因素皆支持美債債息上升,這從兩個時期(2013年至2015年及2020年初至2021年10月)之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表現可見一二(見圖表一及圖表二)。
事實上,兩個時期的情況跟現時有點相似;今次聯儲局再次退市,令資金有機會泊岸股市及債市。
自今年下半年,市場預期美國退市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仍升近10%;納斯達克指數升7%。不過,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恒指則跌4%及10%,反映美股強,新興市場及港股走弱。
聰明資金跟紅頂白
聰明資金必然跟紅頂白地投向美股,在科技股的推動下,美股三大指數中,納指已率先於今年8月破頂,即使近期稍為跑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及標普500指數,但科技股始終為未來投資主題,筆者仍然看好科技股。
在資訊透明度極高的新時代,散戶投資者有意「跟風」買美股,亦相對較以往容易。
首先,是通過各大券商平台就可以直接投資個別美股,由於美股的買賣單位為1股,成本相對較低,券商平台之間激烈競爭下,手續費亦相對較便宜。
但筆者較偏愛投資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產品,主因是它屬於比較簡單的投資方法。
資金回籠美股是預期之內,而科技股將繼續成為首選。若投資者沒有買賣美股的經驗,不妨考慮以美股為主題的ETF:三星FANG ETF(02814)。
該ETF追踪紐約交易所的FANG指數,現時持股比例最高的股份依次為:Tesla(美股代號:TSLA)12.72%、Netflix(美股代號:NFLX)10.71%、阿里巴巴(美股代號:BABA)10.38%、百度(美股代號:BIDU)10.22%、Nvidia(美股代號:NVDA)9.88%、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9.61%、Twitter(美股代號:TWTR)9.4%、亞馬遜(Amazon,美股代號:AMZN)8.92%、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美股代號:GOOGL)8.77%及Facebook(美股代號:FB)8.5%。
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Telsa股價近期屢創新高,並突破1,000美元,市值超過萬億美元。
香港科技股待破冰
另外,串流服務Netflix及芯片製造商 NVIDIA,股價更由年初至今一直跑贏大市,三大持股比例最高的股份,已為三星FANG ETF的股價貢獻不少;至於有內地概念的百度及阿里,亦分別由近期的低位回升。
股價方面,該ETF自今年5月25日上市,在不足一年間,基金價格已升約16%;而追蹤的FANG指數,無論年初至今或中長期表現均跑贏納指,並創近期新高,可見此ETF前景仍樂觀。
不過,投資者仍需關注美國「收水」步伐,會否令美國債息上升,或有機會令市場再次出現科技股「殺估值」的情況。
假如投資者仍偏愛港股,另一隻ETF之選,或可考慮南方恒生科技(03033)。
顧名思義,此ETF追踪香港恒生科技指數;相關指數於今年第一季曾創11,001點的歷史高位。
及後卻因美國債息抽升,引發市場展開「殺估值」;加上內地對科技行業的整改,令科技股陷入「冰河時期」,恒科指亦因此而跌至5,769點的歷史低位。
考慮到指數已由高位回落近一半,預期再大幅下行機會不大。
若分析南方恒生科技ETF基金價格走勢,可見由今年2月高位10.92元回落至今,跌幅已近60%。
隨著內地對科技企業的整改接近尾聲;加上近期「北水」回流並押注在落後的科技股身上,預計其基金價格有機會回升,短期目標價為9月中高位近7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