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抽空到圖書館一遊,漫步於書架前,就被《優秀不是靠運氣》這本書吸引住了,吸睛的倒不是書名,而是書脊一行細字「18 歲成為全美最年輕亞裔 CEO」。
這句話刺激了我的好奇心,讓子女成材是每位父母的心願,若子女能入讀哈佛大學,更會是父母的一大成就。培育出類拔萃的孩子無法單憑運氣,作者的子女都在 16 歲時被哈佛大學提前取錄,女兒其後更休學創業,18 歲便成為全美國最年輕的亞裔女性 CEO,相信港爸港媽們都想知道作者的祕笈。
我曾短暫當過補習老師,遇過不同家庭背景及學習能力的學生,可謂「閱小孩無數」。家長往往都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叫我要嚴厲教導。眼見許多學生不單承受海量作業的壓力,更生怕未能達到父母要求而被責罰,我一直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有所保留,認為西方教育強調正面鼓勵孩子才是較可取之方式。但本書作者的建議卻一改我以往的看法。
作者在教育孩子上結合了中西教育的精髓,包含東方家長的期望和嚴格,以及西方教育的鼓勵和信任。作者主張於孩子成長不同階段套用不同教育模式,例如小學時期應用「強勢教育」、中學時期則採取「誘導教育」,當中更不乏靈活應用的智慧。
書中的「強勢教育」並非如港媽般迫子女上補習班或操練習作,而是令孩子養成良好生活與正確的學習習慣,並洞悉他們的逃避心態和解決孩子的哭鬧賴皮。根據書本所述,作者為免孩子偷懶,要求他們養成「高單位時間效率」的好習慣,溫習需重質不重量,例如做四則運算題,每次以 15 分鐘為單位,要做得快而好,然後休息再做。隨著孩子集中力提升,慢慢增加到 20 分鐘做 30 條題目,絕不讓孩子在書桌前「混時間」發呆。我工作常常需要「趕死線」,此法正好應用於時間管理,與其讓自己長時間對著電腦,倒不如把工作分成多個小部份,每次全神貫注完成一部份就休息,讓精神可以更集中。
一個方法不能走天涯。
作者認為對孩子要求嚴格這辦法只有小學階段才奏效,此後仍持續逼迫子女只會弄巧反拙,因為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變得難以溝通和管教,家長要再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成果,就要使用「誘導教育」,讓子女有做主空間。作者每個星期天會與孩子討論這星期該做的數理化練習,清楚列出清單,只要完成清單上的練習,餘下時間可以任意運用。孩子可能只用比預期短得多的時間,甚至一日內就完成所有練習,但作者都會信守承諾,不再增加孩子該星期的練習量,只會在下一次檢討時再與孩子「討價還價」,商議合適的練習量。此舉運用在公司人事管理同樣有效,讓員工如同孩子般得以做主,能參與制訂目標,既增加工作投入感,又可以彈性運用時間。員工獲得多出來的自主時間作為獎賞,自然有動力迅速完成議定好的工作,增加員工積極性。
培養孩子與工作同樣要花費許多的功夫和智慧,而且所花的時間更為漫長,絕對是艱巨的任務。畢竟每個孩子和家庭都是獨特的,世上從來沒有一個必勝的方程式,需要不斷模索,靈活運用技巧。作者的子女成為社會上優秀的創業家,哈佛的教育和校園生活固然對他們帶來一定幫助,但相信作者對兩姊弟用心教導,培養出他們良好的專注力、紀律和自主性,才是他們優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