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代表署今日起一連兩日,就對涉及中國的貨船和船公司徵收靠港費,舉行聽證會。方案將根據公司船隊中,現有中國製造船舶的比例,以及其他訂單而徵收費用。根據全球最大船舶經紀商Clarksons的資料,如果某些船隻是中國製造的,而營運商也有向中國製造商訂購船隻,每次靠港的費用可高達 350 萬美元。
Clarksons估計,根據建議的規則,去年估計有83%的靠泊美國的集裝箱船會被徵費,2/3的汽車運輸船和近1/3的油輪也會被收費。
美國貿易代表署的提案,表明旨在遏制中國在造船、物流和航運業的主導地位,根據代表署的資料,以噸位計算,中國目前生產的貨船佔全球一半以上,而1999年的比例僅為 5%。去年,美國船廠的造船量僅佔全球的 0.01%,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期待重振美國商船製造業。
聽證會邀請整個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代表出席,從大豆種植者、貨運商到中國造船商。數十位企業主及貿易團體亦會解釋他們擔心提案會破壞全球貿易,甚至遠超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相關提案已經影響到航運,德國一批16000公噸的鋼管,原本準備裝上貨櫃船,運往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個大型能源項目。但目前擱置在倉庫。物流供應商Mercury Group的業務發展經理Jose Severin表示,會等候有更明確的消息。這批鋼管涉及的橫跨大西洋特定航線,有80%的船舶是在中國建造的,意味著船貨將被徵收100萬至300萬美元的附加費,可能是目前從德國運送鋼管往美國成本的2倍或3倍。
美國全國零售聯盟供應鏈與海關政策副總裁 Jonathan Gold 表示,徵收船舶靠港附加費的措施,比關稅更具威脅性,因為會影響供應鏈。承運商已經表示,他們不單會轉嫁成本,還會退出某些航點,例如奧克蘭、查爾斯頓、特拉華州、費城等較小的港口,當地都會受到影響。
彭博引述企業和行業代表,致美國貿易代表署的信指出,如果政策目標是重振美國造船業,提案並不合理,而且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破壞。他們認為,會導致美國貨物在國際上變得過於昂貴,使貿易從美國的區域樞紐,轉移到加拿大和墨西哥,令到美國主要港口貨物過度集中,不堪負荷,並迫使全球運費和美國通脹上升。
世界航運協會的行政總裁Joe Kramek 表示,美國貿易代表署提出的建議 行不通,只會懲罰美國消費者、企業,尤其是農民,令價格提高並威脅就業機會。有海運業資深人士形容,做法對貿易來說是世界末日。
提案規定,在未來幾年內,美國產品(包括農產品、化學品、能源和消費品)相當的比例,必須由美國建造、懸掛美國國旗、配備美國船員的船舶運送。許多營運商表示,他們很樂意購買或租用美國建造的商船,但美國造船廠需要數十年才能滿足產能需求,而且美國海員已經短缺。同時措施會懲罰承運商在中國建造船舶的投資。
承載美國一半以上出口到歐洲的建築和農業設備的大西洋集裝箱航運公司(Atlantic Container Line ),在 2012 年需要採購「集裝箱滾裝滾卸」船,但日本和南韓造船廠不願意單建造五艘專用船舶。公司提交的文件指,美國船廠表示至少在7年內無法交付這些船舶,原因是忙於為美國海軍造船。相反,公司在中國找到船廠,令他們可以用「有競爭力的價格」快速獲得船隻。
不過,彭博指,在250多份意見書中,支持建議的意見都不少。美國製造聯盟總裁 Scott Paul 表示,中國不公平的生產行為,讓美國造船業者無法在公平的環境下競爭,如果措施全面實施,將有助恢復美國的經濟安全,反擊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並重振美國的造船業。
Zeon 唔運過去咪得囉…
我又再次撐支共唔好跪🙊🙊🙊
03月24日11:5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