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約在農曆七月至九月間,共3個月,從立秋到立冬,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6個節氣,並以秋分作為季節氣候轉變的中轉站。
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養生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下面介紹秋季飲食養生的5個注意事項。
秋天養生|1. 多吃清潤水果
秋季氣候乾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乾燥不適。這時如果能吃一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這個季節帶有保健醫療性質的水果,要數梨和甘蔗了。勞累過度或饑餓頭暈的人,只要吃上兩節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但是,由於梨、甘蔗性寒,對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此外,適於秋冬季吃的水果還有蘋果、香蕉、橙和山楂等。
秋天養生|2. 少吃瓜類
與此同時需要防止「秋瓜壞肚」。在夏天,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當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了,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
秋天養生|3. 調理腸胃 為進補做好準備
秋季宜吃銀耳、燕窩、鱉肉、藕、菠菜、烏骨雞、豬肺、豆漿、鴨蛋、蜂蜜等。還可食用橄欖酸梅湯、月季雪梨銀耳羹、沙參藕粉等。上述食物與藥膳若能在氣候乾燥的秋季經常吃一點,就能夠有效地防止燥邪對人的侵襲。
當然,這只是對正常人及血虛、陰虛體質的人而言,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時常腹部脹滿、大便瀉洩的,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藥膳,因為它們性屬偏涼,應該首先調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復後,再少吃一點滋陰食品和藥膳。
秋天養生|4. 宜「少辛增酸」
所謂少辛,就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
根據中醫營養學的這一原則,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薑、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這樣就能增加肺的功能,以防肺氣太過而傷肝。
秋天養生|5. 宜多喝粥
中醫養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如梨粥、胡蘿蔔粥、芝麻粥、菊花粥、黃精粥、玉竹粥、沙參粥等。尤其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熱藥膳粥於身體很有好處。
原因是作為藥膳重要成份的粳米(大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前人對此頗多讚譽。如《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隨息居飲食譜》謂:「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症,以濃米飲代參湯。病人、產婦粥養最宜。」可見秋天喝粥的確有益於健康。
轉載自:《圖解黃帝內經養生寶典:四季、體質、經絡篇》,藝苑出版。鳴謝:天地圖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