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骨質疏鬆只補鈣也沒用!醫:藥物治療與維生素 D 是關鍵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10月28日09:47 • 發布於 10月28日11:47 • 林亭

骨質疏鬆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要強健骨骼必須補鈣,而鈣質的吸收又與腎臟相關。腎臟將維生素 D 活化後,才能有效吸收鈣質,進而增加骨質、骨密度。不過,該怎麼確保維生素 D 都能有效作用?若確診骨質疏鬆,有哪些抗骨鬆藥物可以服用?

提高鈣量固然重要,維生素 D 同樣不可或缺

欲增加骨密度、遠離骨質疏鬆,保持運動習慣、增加攝取鈣質與維生素 D 最為重要。鈣質的攝取與吸收,以及骨頭的新陳代謝,與腎臟有緊密的聯繫。缺乏鈣質會導致骨質疏鬆,鈣量過多才會產生心血管疾病,鈣高、鈣低端看腎功能如何進行;此外,維生素 D 是形成骨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維生素 D 的活化就取決於肝臟、腎臟的運作。

市售維生素 D 為營養性維生素 D,進到體內後會由肝、腎作用加以代謝、作用。而慢性腎病患者,自體無法將維生素 D 轉化為活性,就算曬太陽也入不敷出,需由醫師開立活性維生素 D,讓維生素 D 進到體內後能直接被吸收。亞東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徐愷翔提到,服用過多身體無法代謝的維生素 D,可能利尿、脫水,引發高血磷、高血鈣。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徐愷翔說明抗骨鬆藥物利大於弊。

抗骨鬆藥各有不同,應就診討論用藥

骨密度 T 質 -1 至 -2.5 為骨質疏少,-2.5 以下則確診為骨質疏鬆,除了透過運動、曬太陽以及營養補充延緩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外,若是確診骨鬆建議也要與專科醫師諮詢是否需藥物治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目前抗骨鬆藥物分有許多種類,劑型也有口服與針劑,包含雙磷酸鹽針劑、單株抗體、副甲狀腺素與選擇性激素調節藥物。其中,荷爾蒙類的選擇性激素調節藥物較溫和,維持性穩定、副作用相對低,適合停經後女性。

抗骨鬆藥物都具有副作用如低血鈣、低皮膚過敏、泌尿道感染等。不過,徐愷翔強調,抗骨鬆藥物副作用僅有約 1% 發生率,整體而言絕對是利大於弊。他鼓勵骨質疏鬆患者積極治療,減少未來骨鬆性骨折的風險,若對自身用藥有疑慮,也應與醫師討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文/林亭;圖/楊紹楚;攝影/江宏倫、黃子軒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