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弱不禁風是真的!連風吹都會「痛」的病,什麼是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2024年08月05日02:45 • 發布於 2024年08月05日04:45 • 邱玉珍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簡稱GPP)是少見但致命的皮膚重症,39歲的陳小姐從小學開始就飽受該疾病所苦,發病時膿疱長滿指甲縫、股溝、頭頂、腳踝,幾乎體無完膚,上廁所不敢開燈、不敢照鏡子,一度引發敗血症,差點失去生命。

如今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此疾病已有專用的生物製劑可有效緩解急性發作時的症狀,幫助患者找回人生主控權。健保署從7月起,將其納入健保給付,病友一年可省下90萬元的藥費。

20、30年來飽受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之苦的陳小姐,急性發作時曾因嚴重高燒昏迷,住院臥床長達一個月。即使出院後,仍不時發作需要反覆住院,直到9個月後病情才穩定下來。

那段時間陳小姐拒絕同學控病,因為她的皮膚一直處於嚴重發炎狀態。至今回想起來她仍會發抖,「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全身皮膚每周換膚一次的苦痛,那種痛是錐心之痛。」就這樣周而復始直到疾病被控制,才解除警報。

皮膚重症傳讓她無法「追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陳小姐也不例外,但皮膚重症讓她無法追求夢想,只能選擇自行創業。因為發病時,傳統藥物通常要經過2到3週才能看到療效,沒有一個公司可以長時間請假,即使強忍身體不適前往上班,還須面對工作效率不佳、同事異樣眼光等諸多問題。

陳小姐長期下來身心飽受煎熬,更背負沉重經濟負擔,而最擊潰她內心的是疾病反覆發作,又不知道何時才能好轉的絕望感。所幸健保署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核准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專用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提供更精準的治療武器,幫助病友急性發作快速消除膿疱。

出現3大症狀 速到醫學中心就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指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有膿疱、紅斑、脫屑3大症狀,且會引發疼痛、發燒、疲勞等全身性症狀,更可能併發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和代謝異常,是少見但致命的皮膚重症;近5成病友即使病情穩定,仍害怕再次急性發作而陷入憂鬱。

根據一項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病友的調查顯示,超過7成患者在2年內平均有高達3次以上的重度發作,皮膚病灶範圍多達10個手掌大;更有4成以上患者在發作時住院超過10天以上,不僅無法正常工作,連日常生活起居都得仰賴他人照顧。

趙曉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灣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 5成有IL-36的基因突變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趙曉秋強調,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嚴重程度完全不同於尋常的斑塊性乾癬,且發病原因多元又難以預測,像是遺傳因素、懷孕、壓力、環境、藥物影響或是感染都有可能導致疾病發作,若未妥善治療,還可能提高因敗血症或是心肺腎等多重器官衰竭併發症致命風險。

過去這類患者可以用的藥物種類不多,且對於急性發作治療效果相當有限。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表示,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與免疫系統中的介白素36(IL-36)相關發炎途徑異常有關,台灣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有高達半數以上具有IL-36的基因突變,此重大發現讓全身性膿疱性乾癬正式邁入精準治療。

蔡呈芳強調,透過先進的基因檢測技術,在一次的檢測中即可快速辨識IL-36RN基因突變,對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診斷和制定個人化治療相當有幫助。因此,未來如何提高大眾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認識,促使有症狀的患者及早就醫,並將基因檢測運用在疾病診斷與擬定治療方案是一項關鍵課題。

給付條件過於嚴苛 患者看得到、用不到

目前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已發表全台第一個《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共識》,針對疾病的治療目標、用藥策略等提供共識指導,希冀能幫助國內GPP病友獲得更好的治療與照護。雖然健保署已將專用納入暫時性支付,但黃毓惠認為給付條件太嚴苛,新制上路1個月達到標準的病患仍是個位數,盼健保署有調整空間,以免病人看得到、用不到。

健保自今年7月1日起,給付IL-36專用生物製劑用於全身型急性膿疱性乾癬治療,條件包含具有IL-36RN突變,為中重度,伴有膿疱紅腫部位侵犯體表面積>10%。限皮膚科專科醫師及風濕免疫科專科醫師使用,且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申請時需檢附所有病灶照片及IL-36RN檢測報告。

黃毓惠強調,其實臨床上侵犯面積達5%就已很嚴重「很多患者已經受不了」,她希望健保署長可以能再下修給付條件,讓病友可以透過新藥的治療,快速且持續清除膿疱症狀,擁抱美好生活、找回人生主控權。

蔡呈芳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趙曉秋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
參考資料:
1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izations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due to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2 調查由Cerner Enviza於2022年7月8日至8月17日期間發起,針對台灣GPP病人進行立意抽樣和線上問卷訪談,總計回收30個樣本後分析所得,探討台灣GPP病人的疾病歷程和GPP對生活的影響。
3 Strober B, et al.EADV 2020.Abstract P0748.2.Kharawala S, et al.Exp Rev Clin Immunol.2020;16(3):239-252.3.Choon SE, et al.Int J Dermatol.2014;53(6):676-684.4. Zelickson BD, et al.
4 (1)Choon SE, et al. Int J Dermatol. 2014;53(6):676-684、(2)Bachelez H. Acta Derm Venerol. 2020;100(3):adv00034、(3)Gooderham MJ et al. Expert Rev Clin Immunol. 2019;15(9):907-919
5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Taiwanese Dermatological Association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16歲妹子手長小水泡以為汗疱疹 醫一驗驚「是二期梅毒」
中天新聞網
135歲新疆嬤歷經3世紀!一生只住院一次 長壽祕訣曝光
中天新聞網
靜電電到彈起 常觸電或是身體警號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與青春痘無關!女子臉部泛紅、大爆痘 竟是玫瑰斑所害
NOW健康(TW)
愛吃又怕胖?中醫師教你四招聰明吃不發胖!
VOCO News
超高齡在宅醫療需求增!「申請、項目、費用」一次看
Heho 健康(台灣)
糖尿病小心 3 併發症 醫:失明率為一般人 25 倍
Heho 健康(台灣)
明明沒事卻全身痠痛,「公主病」是真的!9症狀自我檢測纖維肌痛症,教你按4大部位穴道緩解疼痛
良醫健康網
常放臭屁小心身體發出的警訊!!醫:最嚴重恐是大腸癌
中天新聞網
人比人氣死人!追求「自我提升」卻陷入倦怠?心理師授「3招」克服!
台灣健康醫療網
熟齡女教師不正常出血長達一年 朋友催促就醫才驚見癌細胞找上門
台灣健康醫療網
以為上班太累!總舖師暴瘦、易疲倦…竟是糖尿病上身
中天新聞網
「這2族群」性病案例快速增加! 醫告訴你為何性病找上你
台灣健康醫療網
益生菌大揭密!有助調整體質的益生菌有哪些?7 挑選技巧教你挑對舒敏益生菌
Heho 健康(台灣)
雙膝距離大是「O型腿還是X型腿」? 醫告訴你兒童腿型矯正黃金期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