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地場內巿場於10月6日正式關閉,這個號稱全世界最大的魚巿場,自1935年便扎根在現址,83年歷史讓我們一一細數。
搶先睇全新GadgetGuy專頁|fb.com/gadgetguy.appleseed/
所謂築地,日文有造地的意思。這裏原是一片東京灣上的填海地,在江戶明曆年代即17世紀中已經出現,最初為神社及武士住所,慢慢變成外國人居留地及海軍用地。1923年關東大地震,重創日本橋及其他魚巿場,市政府於築地明石町成立臨時巿場,直至1935年遷入現在位置,成為正式的批發市場。
僅場內巿場搬遷 外圍商店街不變
巿場面積23公頃,相當於68個標準足球場,每日有超過18,000輛大小車輛及接近42,000人進出。整個築地分為場內及場外巿場兩部份,場內巿場就是有83年歷史,負責水產、蔬果批發的街市部份,所有食物都由7間大型水產批發商及3間蔬果批發商供應,741間中間批發商就會將投標或買回來的食材送到餐廳及消費者手中。市場內亦有167間食肆商店,當中香港人最愛的壽司大就在這裏。而場外,就是圍繞市場外圍而成的商店街,由於兩者管轄權不同,今年10月初搬遷的其實只有場內部份。
整個批發巿場裏有大概480種水產,每日總共賣出超過1,600噸、接近89架雙層巴士重量的各種鱼類,交易額就達到16億日元,相當於1.2億港元。單計日本人最愛的吞拿魚,平均每日就賣出161噸,以藍鰭、太平洋藍鰭、大眼吞拿魚三個品種最多,新鮮與冷凍的加起來佔全日本出貨量近12%。
設施老化 新市場面積大兩倍
築地之所以要搬,是源於設施老化。新市場將會大接近兩倍,有冷氣系統為魚類保鮮。不過就遠離黃金地段,商販都擔心遊客量減少。搬遷後場內騰出的空間,將改建成2020年奧運的物流交通樞紐。到10月6日築地正式閉幕,和10月11日豐洲市場啟用,《籽想旅行》都會現場直擊,大家記得留意Facebook專頁和蘋果動新聞。
參考資料:平成27年度版‧築地市場概要
記者:黃穎妮、甄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