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黃聲遠:老年人並不真想像個老人家!友善高齡居住要融入自然與關懷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8月22日03:22 • 發布於 08月22日03:22 • 出處/康健雜誌 文/吳雨潔 圖/陳德信
黃聲遠:老年人並不真想像個老人家!友善高齡居住要融入自然與關懷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黃聲遠日前出席《康健》「2024超高齡社會終極解」論壇,以自己的經驗,與即將落成的門諾醫院「年華大樓」長照建築為引,分享他對「環境創新:友善高齡居住的理想與實踐」看法。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居家照護固然是優先考量,但長者對此有各種豐富想法。在這個世界,有時候還是需要足夠規模的機構式照護,提供世代喘息的空間。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黃聲遠自認不是專家,只是個普通人。也正是普通人的角色,他想分享自己如何把母親照顧好,與以後怎麼照顧自己的心得。

回憶起30年前,拚命地想把竹林養護院,還有宜蘭社福館、聖嘉民長照中心做好的心意。也許從那時候起,自己就做對了一些事。

這段期間,他跟團隊在「長者的思考」角度上,學習了許多。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當年,他想讓不方便隨時出門的長者,能繼續跟天地保持連接,因此在房間裡,盡量安排有戶外感的材料,讓住在這裡的長者,感覺得到溫暖;讓停留的角落,照得進陽光。

長者互相照顧,感受身邊的溫度

後來發現,阿公阿嬤很早就說過,「要和鄰居互相照顧,路才能走得比較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他建議,長照機構園區可以和附近社團共用集會空間、鼓勵農作種植。如果附近有學校,孩子每天上下學,都會經過門前,該有多好。

鄰近機構長大的孩子們,社區裡電視機的聲音、吵架、炒菜或嬉鬧,彼此分享的一些喧嘩,也將成為無形中最好的生命教育;這是虛擬不來的珍貴資源與福報。

黃聲遠媽媽家就是村落邊「青銀共享」的最佳示範。

建築事務所的同事,在植物豐富的院子,用模型討論未來包括自己,有一天都可能會用到的空間,在意著每個在空間的人,能不能夠放鬆心情?

而不久後將在花蓮吉安營運的「年華大樓」長照人才培育中心,由歌手李宗盛捐款支持,交門諾醫院興建,並由黃聲遠設計,也是個例子。

高齡友善的長照環境:融入自然跟心靈關懷

設計理念是想辦法將建築物藏進自然裡,盡量融入美麗的中央山脈。讓自然的光線,像身處太魯閣峽谷般,室內溫柔漫射,浮現「天地棲居」的神聖氣氛。

外觀本身是抗震的雙層石牆。用空間而不是設備,樸實地回應防火、排煙的需求。因在大自然中,人類不應該過於打擾。

順應著花蓮起伏的地形,「年華大樓」的1樓有大樹咖啡、水景舞台;3樓的復健治療跟四樓的照顧人員研習中心,都可以望向大海。

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資源開發管理中心總執行長張文信透過影片分享,參訪過許多國內外的醫院建築,關於高齡友善的長照環境,他歸納出兩項重要的因素。

・第1是融入自然(incorporate nature),結合大自然的地景、環境與風向等。

・第2是融入精神關懷(incorporate to spiritual care),每一位老人家,在年老時光,無非是希望能活得自在、活得快樂。

能接觸大自然、感受到心靈的關懷,是高齡長照機構很重要因素。

張文信希望把高齡友善的設施做得更好,他特別感謝黃聲遠,以高齡友善者的角度出發,在身心靈跟環境關係的照顧,花了很多心思。

例如,日照中心的小教堂,就像是耶穌復活之處,當石頭滾開了,新的生命在此復活。當老人家來到機構,對生命的過去及現在的困境,都有不同的需要。小教堂的空間設計,以自然安靜的光影,能沉澱彼此的心靈。

對待長輩,張文信呼籲,不只是接送,更多是陪伴。他也期待參與照顧過程的每個人,都樂意跟長者有更好的相處。

青銀共享「傳承種植」的實驗場

黃聲遠的母親家跟建築事務所樓上,都有宿舍。適合小孩也適合長者,土地由大家一起照顧而不獨佔。鼓勵不同靈活程度的身體,或聽或摸。天地萬物都會是世世代代的陪伴。

黃聲遠曾為當年90歲,因巴金森氏症而行動不便的父親,在休耕滿水的田上,放守歲跨年的鞭炮。現在這棟住宅,正漸漸轉身成為田中央模型的檔案倉庫。這些模型本來就是思考大地的重要工具,如今一格一格的田裡,也成為年輕人未來的養分。

他父親走後,母親漸漸有足夠的時間成為另類的農夫。搬到專門設計、樓上有年輕人一起住的小屋,黃媽媽種花種菜。

屋子前面水圳的另一端,是她的孫女(黃聲遠的兩個女兒)以前念過、完全沒有圍牆,可以隨時帶著小狗散步走過去的國中。

田中央的宿舍前,讓出向下走進水圳的階梯。颱風過後,住在附近的老先生,會一起動手,很有成就感地把洗蔥的棚子,再搭回來。

早上,被附近阿嬤們大聲的聊天叫醒,反而覺得很幸福;不同年齡的朋友,會聞到各種洗髮精的味道。事務所的前院,就是一個「傳承種植」的實驗場,體會動手,也能夠接受不一定每次都種得出來的繁衍風景。

老人家也可以是生機盎然的綠色

年齡相差超過40歲的同事,常常一起靜下來欣賞,背景從落日轉成夜幕,與青蛙的叫聲。

這幾年,曾經住在母親樓上的年輕同事們,就算出國念書或是職務異動,還是會常回來看她。

黃聲遠謝謝同事加入這個社區,不只幫他補上人生的功課,也提早了解生命,傳遞不同時代的開明和無私。

黃媽媽的畫作愈來愈奔放。大窗外面可見進行多年的宜蘭大學,以及藍色雪山、父親長眠的櫻花陵園。正如同黃聲遠形容,

「老年人並不是真的想像個老人家,他也可以是生機盎然的綠色。」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