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明明很瘦卻有雙下巴?醫師揭1大關鍵 害你多出1層贅肉

NOW健康(TW)
更新於 2023年09月28日07:17 • 發布於 2023年09月29日01:00 • 編輯部 報導
▲整形外科醫師表示,雙下巴可能是由頸部的淺、深層脂肪引起,若民眾想要去除雙下巴,需要由專業的醫師評估,才能從根本改善雙下巴問題。(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雙下巴」是不少的人的困擾,不僅拍照不好看,還會讓人看起來很胖!事實上,不只肥胖會造成雙下巴,身體纖瘦的人也會有雙下巴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呢?整形外科醫師表示,形成雙下巴有可能是由頸部的淺、深層脂肪引起,若民眾想要去除雙下巴,需要由專業的醫師評估,才能從根本改善雙下巴問題。

雙下巴並非肥胖者的專利 得看脂肪堆積在筋膜的哪層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整形外科醫師鄭穎於臉書粉絲頁表示,不少民眾就診都會詢問:「醫師,你看我手腳那麼細、體重也正常,怎麼還會有雙下巴?」很多人認為雙下巴跟「體重」有關,以為下巴脂肪多,就去醫美診所打個消脂針、溶脂就好。事實上,雙下巴並非肥胖者的專利,想消除雙下巴也得看脂肪堆積在哪種層次,才能完整去除。

鄭穎表示,人類的頸部其實是由多層組織構成,除了最外層的皮膚,由外而內還有「淺層筋膜層」與「深層筋膜層」,形成雙下巴有可能是由頸部的淺、深層脂肪引起,她也解釋2種組織的功用:

▸淺層筋膜層:主要由頸部兩側的擴頸肌肉,以及少量的脂肪組織構成。由於此處的脂肪是靠近皮膚的淺層脂肪,跟體重會有比較大的關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深層筋膜層:筋膜層的下方如頸椎骨和喉嚨等結構的周圍,還有更深層的結締組織,包含肌肉、脂肪與其他組織。由於此處的脂肪主要是用來支撐頸部的結構、保護頸部,因此這些深層脂肪(又稱頷下脂肪墊)非常的堅固,其脂肪厚度主要跟基因影響有關,這也是為何有些人體型偏瘦,卻可能有雙下巴的原因。

消除雙下巴不只能打消脂針! 醫揭還有手術治療選項可改善

打消脂針就能消除雙下巴嗎?鄭穎指出,雙下巴的消除並不是只有打「消脂針」這個選項,因為消脂針的成分含有去氧膽酸(deoxycolic acid),只能使皮下的淺層脂肪溶解,隨著新陳代謝排出體外,改善淺層脂肪堆積;但如果雙下巴是因為天生深層脂肪太厚,即便打消脂針也無法改善。至於深層脂肪引起的雙下巴,鄭穎建議進行「天鵝頸手術」來改善,該手術能夠去除雙下巴、改善臉型、勾勒出頸部線條,而且傷口僅約3公分以下,並且能隱藏在下巴下緣,因此術也無需擔心留疤問題,該手術主要由以下方式進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下巴、頸部取脂:分別在耳朵與下巴的下緣處製造小切口,使用脂肪抽吸器,以「微創抽脂」的方式,移除下巴下緣處的淺層脂肪、頸部擴頸肌肉內、外層的深層脂肪墊,減少脂肪堆積。

▸擴頸肌收緊縫合:移除適量脂肪後,再將擴頸肌往中間收緊、縫合。

鄭穎呼籲,雙下巴並只有胖的人才有的,想消除雙下巴也得看脂肪堆積在哪種層次,才能完整去除。若民眾想要去除雙下巴,需要由專業的醫師評估、量測脂肪的深度與厚度,才能從根本改善雙下巴問題。(文章授權/優活健康網)

文字編輯:連珮妤
核稿編輯:陳珍妮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馬桶蓋】馬桶蓋不能防止病毒傳播?教你5招降低感染風險
高燒 Gofever
疾管署增購1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 2月20日開打!11類人優先施打
Heho 健康(台灣)
染諾羅人數暴增!1人中鏢全家團滅 醫:開學後會更恐怖
中天新聞網
【影音】健康是一連串0前面的1!鳳凰旅遊總經理卞傑民:用細緻服務「贏」客、導入更多綠色旅遊概念|Heho大家說健康
Heho 健康(台灣)
4 個錯誤動作加速膝關節退化!專家傳授 3 招延長膝蓋壽命
Heho 健康(台灣)
瀕死患者腦電波首曝光 臨終前浮現「人生跑馬燈」是真的?
VOCO News
元宵節吃「元宵」還是「湯圓」? 兩者差在哪?
VOCO News
太常戴口罩,突然發現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典型表現,暗藏三高、罹癌風險
幸福熟齡(台灣)
吃對早餐讓你健康變老? 專家:吃什麼與怎麼吃是關鍵
NOW健康(TW)
刷牙越多越健康?乾刷法讓牙膏更有效!這樣刷才正確
VOCO News
孩子O型腿別緊張! 骨科醫:這年齡以前矯正都來得及
NOW健康(TW)
他愛吃重鹹與醃漬物,罹第四期胃癌! 1治療成功逆轉變一期
台灣健康醫療網
寒流來襲!內耳中風和腦中風一樣危險 醫曝治療黃金期
NOW健康(TW)
天冷諾羅病毒大爆發!1人中鏢、全家遭殃 醫籲做好「這件事」防感染
Heho 健康(台灣)
退休員警糖尿病腎病變 奇美中西醫合治半年腎功能提升
NOW健康(TW)
「一肚子大便」不是形容詞,他腹痛休克險送命!嚴重便秘「大腸爆裂」致死率6成,想順暢做4件事
幸福熟齡(台灣)
吃草莓防失智、抗憂鬱,專家曝1關鍵更有效
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