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耳朵給予微量電流刺激、如同對耳朵搔癢,就能防老化?英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對55歲以上健康成人的耳朵進行微量電流刺激,受試者的情緒、睡眠、生活品質都獲得了改善。
這麼說來,按摩耳朵、輕搔耳朵,真能紓壓又延緩老化?
一直以來,耳朵被視為神秘而敏感的器官。近年坊間興起采耳、耳燭等護理服務,服務內容簡單來說就是掏耳朵,清除耳垢之外還搭配耳朵按摩、紓壓,據說能創造酥麻、搔癢的感覺,搭配店家營造的環境氛圍,讓顧客感覺舒服、放鬆。從中醫觀點來看,耳朵布滿許多穴道,分別對應身體不同的重要部位,因此讓這個器官更顯獨特。
2019年,英國曾做過一項研究,利茲大學與格拉斯格大學研究員對29名55歲以上的受試者進行經皮膚迷走神經刺激療程(tVNS),連續2週每天透過電子儀器讓少量電流通過耳朵內的迷走神經,持續刺激15分鐘。研究發現,受試者心理健康、生活品質、睡眠和情緒方面都有所改善。
研究團隊認為,老化和自律神經系統退化有關,主要是交感神經活動增加,副交感神經活動下降,這對人們的心臟功能、腸胃機能及情緒等都有影響,甚至隨年紀增加,進一步導致心衰竭、高血壓、憂鬱症等。
預防或減緩自律神經系統的失衡,就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而迷走神經正是副交感神經之一,所以刺激、活化迷走神經,就能調整自律神經系統,延緩老化,而且這個方法不需透過手術,侵入性低,只要經由耳朵的皮膚刺激,就能達到一定效果,被團隊視為非常有發展性的治療方式。
刺激迷走神經有助放鬆情緒 但研究方法有待驗證
創新醫療健康科技研發中心共同創辦人暨IMHTC亞太營運處門診部思維診所院長江秉穎解釋,迷走神經是第10對腦神經,能讓心跳減緩、血壓下降、呼吸放慢,身體代謝活動都能趨於緩和,因此,學理上透過電流刺激迷走神經確實能達到活化的作用,使人較不會處於緊張狀態。
「但要直接刺激迷走神經有一定難度,」他說明,迷走神經的走向是從大腦顱底骨一路延伸至橫膈膜,迷走神經延伸到耳殼的分支非常少,所以必須開刀將電極埋至體內迷走神經附近,才能達到刺激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迷走神經的研究不會從耳殼來做刺激,因為距離實在太遠,除了離顱底骨太遠,迷走神經的枝幹主要走向也是往橫膈膜、腹腔走。」
而且,副交感神經不只有迷走神經,讓人感到放鬆靠的也可能不只是迷走神經,研究的效果有可能是同時刺激了其他神經所產生的效果,縱使耳朵有迷走神經經過,也是非常微小的分支,「如果是研究大耳神經的刺激反應就非常有針對性,證據也比較充足,因為大耳神經就在耳殼上,能直接接觸到。」
江秉穎對於這項研究結果的推論也持保留態度,因為情緒、睡眠和生活品質難以直接連結老化,即使受試者的情緒、生活品質改善,也無法推斷這樣就能延緩或預防老化,記憶或運動耐受力等等會是比較好的老化指標。
磁場刺激改善失眠、延緩老化 新應用指日可待
此外,有關神經刺激,目前以電流刺激和磁場刺激為2大主流。由於人體本身會導電,電流會四處流竄,因此電流有時無法集中於需要作用的部位,若透過加強電流,人體可能感到不舒服或被電到的感覺,目前國內未通過任何電治療的適應症。
磁場則較有針對性,能量較集中,能對特定部位進行治療或作用,逐漸被廣為應用。其中,經顱磁振刺激術(rTMS)已在多國包括台灣通過食藥署許可,國內目前的適應症是重度憂鬱症及強迫症。愈來愈多臨床證實磁場刺激對改善記憶力也有顯著幫助,也有人將其用於仿單標示外的使用(off label use),包括失眠、耳鳴、失智等,都發現有不錯效果,被認為是未來指日可待的應用。
雖然經皮耳朵電刺激用於預防老化有許多需要進一步驗證的地方,但江秉穎表示,耳朵的神經確實多又密,因此特別敏感,中醫認為耳朵穴位多,可能也和耳朵的神經分布多有關。不過,按摩或輕撫耳朵感到特別舒服應該和特定神經沒有直接關連,只是相較於四肢、軀幹或臉部,耳朵平常較少碰觸,才會有特殊的感覺。
江秉穎也建議,想要預防老化或紓壓,還是要回歸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正常作息,而專精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他也提醒,許多人常忽略睡著後的事,例如有些人睡著後呼吸中止,長期缺氧也容易提早老化,因為身體缺氧容易產生過氧化物,讓細胞凋零、甚至可能導致細胞變性,這些都會在無形中加速人體的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