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心悸、胸悶竟是「胃」出問題?醫師解析「胃心症候群」8大症狀:該看哪科?做「這3件事」舒緩不適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3年05月09日01:00 • 劉芮菁

通常我們出現心悸、胸悶的症狀,直覺會認為是心臟出了問題。但有時候,這些症狀其實是「胃」造成的,也就是所謂的「胃心症候群(Roemheld syndrome,RS)」。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邱淑娟表示,「胃心症候群」是指由胃腸道變化刺激的亦系列心血管症狀。症狀的誘發原因有二,第一,可能是腸胃道的壓力導致橫膈膜肌抬高而使心臟位移,降低心臟灌流並增加心臟收縮力;第二,可能是腸胃道的壓力影響到迷走神經,誘發胃冠狀動脈反射,導致功能性心血管症狀,出現類似心絞痛的症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事實上,胃心症候群容易被誤診,通常要排除心臟疾病、心理疾病後,且在治療腸胃不適問題後,胃部症狀緩解也減輕了心臟不適,才會認為是胃心症候群。

邱淑娟提醒,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常不節制,飲食多高油脂、辛辣、生冷、甜食,吃飯太急、狼吞虎嚥,吃得太飽,吃完飯就睡,三餐不定時,造成一堆腸胃道疾病。所以平時應該注意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保持腸胃健康。

胃心症候群有哪些症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症狀發生是周期性的,並且僅在「發作」期間發生,發作通常是在進食後,出現以下症狀:

  • 心絞痛
  • 疲勞
  • 焦慮
  • 呼吸不舒服
  • 突發或持續性眩暈或頭暈
  • 睡眠障礙
  • 心律不整
  • 心動過速

中醫如何看待胃心症候群?

胃心症候群相當於《內經》中提出的「胃心痛」的概念。從經絡來看,胃與心在經絡上相互連結,所以在胃的病變可循經傳於心。從臟象來看,脾氣散精,上輸於心,奉赤化血。脾生血而心主血,脾統血而心行血,因此脾胃的病變,可導致心的功能異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中醫如何治療胃心症候群?

脾胃為氣機升降樞紐,是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生成血而心運行血,故中醫在治療胃心症候群時主要以治療脾胃為主,症狀表現在心,實際以治胃為主。

胃心症候群如何舒緩?

邱淑娟建議,因為胃心症候群主要是腸胃症狀引起類似心絞痛的症狀,除了看醫師,通常會建議在飲食上做調整,注意用餐時不要吃過飽,不要一次吃太多、太快,且要細嚼慢嚥,大約七、八分飽即可。另外,我們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舒緩症狀

一、如果是吃過飽引發的脹氣,建議吃飽飯後可以散步,散步到有打嗝、排氣時,症狀就會舒緩很多。

二、如果要舒緩脹氣,可以在肚臍周圍順時鐘輕輕按摩。

三、如果要刺激腸胃蠕動,可以按摩足三里穴。

如果是吃過飽引發的脹氣,建議吃飽飯後可以散步,散步到有打嗝、排氣時,症狀就會舒緩很多。

胃心症候群該看哪科?

因為胃心症候群會誘發心血管症狀,通常會建議患者先去心臟內科做檢查,確認心臟是否有問題。如果檢查後發現心臟沒有問題,但有腸胃的症狀,可以去腸胃科或中醫科尋求治療。

胃心症候群患者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中山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吳文傑建議,要避免胃心症候群,避免胃食道逆流是首要目標。除了藥物治療外,以下是我們可以做的事:

一、少油少糖少刺激的飲食

精製糖份、高油脂食物會刺激胃酸分泌,還會延長胃排空的時間,降低賁門肌肉的力量。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則可能會加重症狀與不適感。

二、避免賁門大開的飲料

賁門就是下食道括約肌,當賁門肌肉關緊緊,胃酸就不會往上衝。咖啡、薄荷、茶、巧克力和牛奶等,含有讓肌肉鬆弛的成分,會增加逆流的機會。此外,氣泡水、碳酸飲料等含有氣泡的飲料會讓胃充氣,影響賁門閉合度,也應該避免。

三、調整睡眠姿勢

睡覺時,把枕頭墊高15至20度,並將身體向左邊側躺,讓胃的位置相對在食道低處,預防胃酸往食道流。

四、放慢吃飯節奏

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吃得又急又快,很容易不知不覺中吃過量、過飽。要習慣放慢吃飯的節奏,細嚼慢嚥,每一口食物要咬至少15下再吞。

五、減重

通常BMI大於24或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大於等於80公分,就會使腹壓偏高,提升逆流機率。

六、戒菸戒酒戒宵夜

有抽菸、喝酒習慣的族群特別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而且菸酒裡的成分會破壞黏膜,以致食道黏膜損害難以癒合。另外,睡前3小時不要進食,以免到了睡覺時間食物還沒消化完畢。

參考資料
小鹿亂撞的感覺不是因為愛情…而是逆流來襲?!-胃心症候群(Roemheld syndrome,RS)

責任編輯:劉芮菁
核稿編輯:陳宛欣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流感嚴重恐缺氧!「發紺」是重症警訊,指甲變這顏色快就醫
康健雜誌
低頭族小心頸椎退化病變!快看自己有無4階段症狀 醫師授5招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短短2天打掉逾11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全國僅剩9萬劑」
中天新聞網
致命性病毒現蹤美國!人類若感染恐掀大規模嚴重疫情
VOCO News
流感正處流行期!北市府衛生局列「常見4大QA」解惑 牢記防範6招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大S出現感冒症狀到離世僅4天…為何流感奪命?胸腔醫曝「併發重症」致死率飆200倍:1病兆是警訊
幸福熟齡(台灣)
【食物中毒】除上吐下瀉食物中毒還有那些症狀?醫生教幾招降低中毒風險
高燒 Gofever
疫苗不夠打!醫點出「重要關鍵」:別再責備政府 萬人按讚
中天新聞網
流感重症不宜泡湯?醫揭「2大」關鍵風險
Heho 健康(台灣)
濕疹是因缺乏維生素D?藥師:除了擦藥,6食物有助舒緩皮膚癢、過敏、發炎和皰疹
幸福熟齡(台灣)
癌症術後才是抗癌的開始! 醫分析中醫輔助抗癌3時機
NOW健康(TW)
30多歲男「染B流」喪命 蘇一峰:病毒會破壞肺部抵抗力
中天新聞網
大S遊日病逝!全台爆搶打潮 醫揭「關鍵」:恐來不及保護
中天新聞網
感冒不必看醫生、不吃藥會自己好?醫:出現7症狀快就醫
康健雜誌
元宵吃湯圓!湯上加糖恐不妙 日常謹記5招遠離糖尿病
NOW健康(TW)
要打要快!北市流感疫苗今上午「只剩6200劑」
中天新聞網
染新冠、黴漿菌!男子久咳不停 中醫對症下藥成功止咳
NOW健康(TW)
這顆四季都吃得到的水果 控血糖、預防癌症、骨骼健康都靠「它」
VOCO News
大S染流感遊箱根泡溫泉!醫示警:恐加重併發症
中天新聞網
失智症早期的10大徵兆!中2個,患者有可能極早期失智症
幸福熟齡(台灣)
大S流感病逝日本,日媒示警新一波確診潮!近期赴日該注意什麼?
康健雜誌
寶寶先天異常只能中止妊娠? 胎兒肺部長「巨型腫瘤」仍成功搶救茁壯成長
台灣健康醫療網
強烈冷氣團發威!彰化「32小時68人送醫」3人無呼吸心跳
中天新聞網
不斷更新/全台爆疫苗搶打潮!「各地疫苗剩餘量」整理一次看
中天新聞網
免疫負債+免疫竊盜來襲,全年都是流感季?
康健雜誌
感冒還能運動嗎?這類型感冒和出現一症狀,最好停止運動
康健雜誌
泡溫泉不安全?民眾忽視這些細節 放鬆不成反增負擔
NOW健康(TW)
【流感】流感高峰期 兒童、孕婦最高危 中西醫結合治療有效紓緩流感不適及病後調理
MamiDaily
喝水吃蔬果排便還是卡卡?營養師:「這營養素」攝取太少!教你3招健康吃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