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心悸、胸悶竟是「胃」出問題?醫師解析「胃心症候群」8大症狀:該看哪科?做「這3件事」舒緩不適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3年05月09日01:00 • 劉芮菁

通常我們出現心悸、胸悶的症狀,直覺會認為是心臟出了問題。但有時候,這些症狀其實是「胃」造成的,也就是所謂的「胃心症候群(Roemheld syndrome,RS)」。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邱淑娟表示,「胃心症候群」是指由胃腸道變化刺激的亦系列心血管症狀。症狀的誘發原因有二,第一,可能是腸胃道的壓力導致橫膈膜肌抬高而使心臟位移,降低心臟灌流並增加心臟收縮力;第二,可能是腸胃道的壓力影響到迷走神經,誘發胃冠狀動脈反射,導致功能性心血管症狀,出現類似心絞痛的症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事實上,胃心症候群容易被誤診,通常要排除心臟疾病、心理疾病後,且在治療腸胃不適問題後,胃部症狀緩解也減輕了心臟不適,才會認為是胃心症候群。

邱淑娟提醒,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常不節制,飲食多高油脂、辛辣、生冷、甜食,吃飯太急、狼吞虎嚥,吃得太飽,吃完飯就睡,三餐不定時,造成一堆腸胃道疾病。所以平時應該注意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保持腸胃健康。

胃心症候群有哪些症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症狀發生是周期性的,並且僅在「發作」期間發生,發作通常是在進食後,出現以下症狀:

  • 心絞痛
  • 疲勞
  • 焦慮
  • 呼吸不舒服
  • 突發或持續性眩暈或頭暈
  • 睡眠障礙
  • 心律不整
  • 心動過速

中醫如何看待胃心症候群?

胃心症候群相當於《內經》中提出的「胃心痛」的概念。從經絡來看,胃與心在經絡上相互連結,所以在胃的病變可循經傳於心。從臟象來看,脾氣散精,上輸於心,奉赤化血。脾生血而心主血,脾統血而心行血,因此脾胃的病變,可導致心的功能異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中醫如何治療胃心症候群?

脾胃為氣機升降樞紐,是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生成血而心運行血,故中醫在治療胃心症候群時主要以治療脾胃為主,症狀表現在心,實際以治胃為主。

胃心症候群如何舒緩?

邱淑娟建議,因為胃心症候群主要是腸胃症狀引起類似心絞痛的症狀,除了看醫師,通常會建議在飲食上做調整,注意用餐時不要吃過飽,不要一次吃太多、太快,且要細嚼慢嚥,大約七、八分飽即可。另外,我們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舒緩症狀

一、如果是吃過飽引發的脹氣,建議吃飽飯後可以散步,散步到有打嗝、排氣時,症狀就會舒緩很多。

二、如果要舒緩脹氣,可以在肚臍周圍順時鐘輕輕按摩。

三、如果要刺激腸胃蠕動,可以按摩足三里穴。

如果是吃過飽引發的脹氣,建議吃飽飯後可以散步,散步到有打嗝、排氣時,症狀就會舒緩很多。

胃心症候群該看哪科?

因為胃心症候群會誘發心血管症狀,通常會建議患者先去心臟內科做檢查,確認心臟是否有問題。如果檢查後發現心臟沒有問題,但有腸胃的症狀,可以去腸胃科或中醫科尋求治療。

胃心症候群患者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中山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吳文傑建議,要避免胃心症候群,避免胃食道逆流是首要目標。除了藥物治療外,以下是我們可以做的事:

一、少油少糖少刺激的飲食

精製糖份、高油脂食物會刺激胃酸分泌,還會延長胃排空的時間,降低賁門肌肉的力量。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則可能會加重症狀與不適感。

二、避免賁門大開的飲料

賁門就是下食道括約肌,當賁門肌肉關緊緊,胃酸就不會往上衝。咖啡、薄荷、茶、巧克力和牛奶等,含有讓肌肉鬆弛的成分,會增加逆流的機會。此外,氣泡水、碳酸飲料等含有氣泡的飲料會讓胃充氣,影響賁門閉合度,也應該避免。

三、調整睡眠姿勢

睡覺時,把枕頭墊高15至20度,並將身體向左邊側躺,讓胃的位置相對在食道低處,預防胃酸往食道流。

四、放慢吃飯節奏

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吃得又急又快,很容易不知不覺中吃過量、過飽。要習慣放慢吃飯的節奏,細嚼慢嚥,每一口食物要咬至少15下再吞。

五、減重

通常BMI大於24或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大於等於80公分,就會使腹壓偏高,提升逆流機率。

六、戒菸戒酒戒宵夜

有抽菸、喝酒習慣的族群特別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而且菸酒裡的成分會破壞黏膜,以致食道黏膜損害難以癒合。另外,睡前3小時不要進食,以免到了睡覺時間食物還沒消化完畢。

參考資料
小鹿亂撞的感覺不是因為愛情…而是逆流來襲?!-胃心症候群(Roemheld syndrome,RS)

責任編輯:劉芮菁
核稿編輯:陳宛欣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日本A型流感大流行!赴日恐遇9連休難就醫,必備3類藥救急
康健雜誌
自帶透亮水煮蛋肌的秘密!韓星都在瘋打的水光療程是什麼?
台灣健康醫療網
超強冷氣團發威!全台「3天112人」心臟驟停送醫
中天新聞網
元旦起擴大5類癌症篩檢! 項目、年齡看這
台灣健康醫療網
吃壯陽藥也沒用!醫曝:天氣冷很多人「小弟弟」不給力
中天新聞網
陳菊腦血管阻塞! 醫示警:嗜睡、頭暈都是警訊
中天新聞網
翁腹瀉「廁所待2小時」家人破門已OHCA 急送醫仍不治
中天新聞網
【啤一啤】年尾聚餐多幾杯落肚 低酒精啤酒真的較健康?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寒流來襲防引爆心血管 專家提「保健5守則」:務必要做到
台灣健康醫療網
糖尿病友秋冬血糖波動大? 醫:運動減少更要嚴控飲食
NOW健康(TW)
牙齒短、笑起來不好看? 醫推「1治療」增自信還能改善牙問題
台灣健康醫療網
陳菊「腎臟有腫瘤」出院前一天腦中風 高醫:目前健康狀況穩定
中天新聞網
久咳不癒,原來要「吃糖」才會好!菊花茶、麥芽糖...中醫師的6大私藏「治咳」秘招一次公開
良醫健康網
癌症年輕化! 明年起放寬4癌篩檢補助、下修年齡門檻
NOW健康(TW)
「健保雲端系統」運用近9成! 改版智慧照護更優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怕老了大腦退化? 研究:多吃1食物認知障礙風險較低
NOW健康(TW)
月經不規律別輕忽!恐增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風險
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