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退休員警糖尿病腎病變 奇美中西醫合治半年腎功能提升

NOW健康(TW)
更新於 02月11日10:05 • 發布於 02月11日07:44 • 翁靖祐 報導

【NOW健康 翁靖祐/台南報導】65歲阿成是一名退休員警,過去執勤時會有疲倦、飢餓感及小便混濁情形,原以為是三餐不定時與執勤憋尿導致,退休後疲勞感加重,至新陳代謝科診所就醫後,醫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且因長年未控制血糖與重度蛋白尿,腎功能衰退為第4期,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

奇美中西醫聯手 半年治療助糖友腎功能提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半年前,阿成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門診求診,診陳曉瑱給予針灸與科學中藥治療,經過半年的中西醫共同治療,阿成的糖化血色素從8.9%降至6.5%,腎絲球過濾率(Egfr)從22進步到48,微量蛋白尿(UACR)從988降至28。

回診時陳曉瑱及新陳代謝科醫師告知他仍要嚴格遵從醫囑用藥及配合衛教,在大家的努力下,三高改善許多,也讓他的腎功能從第4期進步至第3A期。目前阿成因疾病控制穩定,長期疲倦、腎功能與血糖問題也獲得改善。

糖尿病腎病變初期無症狀 蛋白尿是早期警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如今糖尿病已成為一種常見慢性病,而其併發症之一「糖尿病腎病變」,更是悄無聲息地威脅著病人的健康。陳曉瑱指出,糖尿病腎病變初期往往沒有太多不適症狀,這使得許多病人在不知不覺中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糖尿病腎病變的定義為糖尿病病人出現蛋白尿,並合併腎功能惡化。由於血糖控制不佳,全身大、小血管會產生病變,而腎臟微血管受到傷害,影響腎臟功能,早期以出現微白蛋白尿為主要特徵。

陳曉瑱強調,如果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腎臟「超濾』,讓病人誤以為腎臟沒問題,從而忽略了治療糖尿病腎病變的最佳時機。糖尿病腎病變最早可從微量白蛋白尿觀察,如果糖尿病病人同時有三高,血中的尿素氮及肌酸酐上升,腎臟功能惡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即使臨床上糖尿病病人未達到腎病變,仍建議定期回診追蹤蛋白尿與腎功能。如果有其他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血糖控制不佳等),則應針對這些危險因子積極治療,常見的治療方式為開立降血糖藥、血壓藥、血脂藥,且病人需要長期控制。

糖尿病腎病變中醫有解? 醫師:採3階段治療

陳曉瑱說明,從臨床現象對應典籍,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變有3個步驟。首先,針對初期症狀如蛋白尿合併疲倦、發熱口渴等,中醫認為這些症狀屬於「尿濁」、「虛勞」、「陰虛」等,並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的理論,指出小便混濁多因熱所致。

因此,第1步治療重點在於滋陰清熱,降低身體發炎反應,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包括柏地黃丸、加味逍遙散、玉泉丸等。

第2步則強調補陰涼血通絡。由於血糖控制不佳,造成腎絲球的破壞,出現尿少、泌尿道感染、全身烘熱、盜汗、煩躁、口乾舌燥、血壓高等症狀,屬於「陰虛陽亢」、「陰虛火旺」。治療上,會使用天花粉、生地,麥冬、知母、黃柏、丹參、赤芍等來補陰涼血。同時注意腎臟實質受損和纖維化等「瘀」症,在中醫治療思路以滋陰、降火、化瘀同時進行。

第3部則使用針灸調節免疫系統,降低發炎指數。動物實驗更證實,針灸「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對腎間質纖維化具有保護作用。透過減輕發炎反應,有助於防止腎小管纖維化。

# 首圖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乾眼一天點8次淚液!中醫針灸+食療助她「補水」,禁忌3食物曝光
康健雜誌
夏天流感、冷氣夾擊令喉嚨失守!食極喉糖都無用?擊退喉痛要靠藥性成分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營養不足可影響癌症治療!醫揭「提升免疫力」重要性 資深癌友親授心法
台灣健康醫療網
【拔苗助長】迫女兒每日跳繩3000下增高!膝頭痛仍不能停 睇醫生後媽媽即後悔自責
MamiDaily
美容又養身!營養師大推10種超級食物,果乾、優格不意外,超級食物蔬菜榜首竟然是「這個」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疾病新概念「CKM症候群」! 心血管、腎、代謝問題息息相關
台灣健康醫療網
【運動】出一身汗就會好 生病時應否做運動?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戴隱形眼鏡下水,最嚴重恐失明?多1步驟防發炎
康健雜誌
孩子血脂超標怎麼辦? 3 方面著手改善生活型態
Heho 健康(台灣)
運動前該不該吃?空腹更燃脂?減重名醫曝補對2類食物更有效
康健雜誌
戴保險套、單一性伴侶能防菜花? 醫破除菜花常見迷思
NOW健康(TW)
母親節送保健食品怎麼挑?藥師曝更年期婦女最缺這 4 種營養素
Heho 健康(台灣)
【ADHD專題】為何小朋友在幼稚園未見異常 升小學才發現患ADHD?醫生親解
MamiDaily
疤痕痘印加重「容貌焦慮」?藥劑師教3招秘技 擊退頑固疤痕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腸病毒疫情反常!疾管署分析可能有2原因 預估6月中才會進入流行期
台灣健康醫療網
香燈腳注意!徒步進香易起水泡 醫列「保健4重點」
中天新聞網
膠原蛋白可以修復軟骨?原來唔係隻隻都有效 即睇邊款真正抵達關節痛點?!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健康指標】體重、BMI已過時!你認識VO2 Max最新健康指標嗎?
高燒 Gofever
腰圍反映內臟脂肪量! 女性肥胖2高峰:產後和更年期
NOW健康(TW)
聽到咀嚼聲、按筆聲就火大?有這5大特質「恐音症」最易找上門
康健雜誌
雷射打對才有用!新技術胡倩婷醫師全解析
Heho 健康(台灣)
26歲工人車禍後膝蓋劇痛 新型軟骨移植手術助重返職場
中天新聞網
緩解鼻塞用吸鼻器?洗鼻器? 網友分享舒緩妙招快試試
NOW健康(TW)
晚期肺癌也能活得久、活得好?!專家籲:掌握初確診治療關鍵
Heho 健康(台灣)
手套、酒精不是萬靈丹! 醫籲:防疫靠「這1動作」才有效
台灣健康醫療網
女性尿失禁影響生活品質 但不到 3 成患者就醫 醫師:治療不難,成功率高
Heho 健康(台灣)
只有高齡母生育有風險?國衛院研究:男性越晚生 孩子思覺失調越早發病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