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本港出現移民潮,部分人將香港資產全數悉售,攜同上百萬元計的現金散落世界各地,卻懵然跌入「流量歸零」陷阱,對理財規劃而言,是一個不太理想的情況。筆者建議,籌備移民者需要注意「流量比存量」重要,以確保往後日子有可持續收入。
撰文:康宏| 圖片:Unsplash
以羅先生一家四口為例,他們準備一年後舉家移民英國,原先打算出售物業,至少套現500萬元,並變賣其他股權類資產。
他初步預算,移英後,連計租樓開支的每月家庭支出折合40,000元,單計賣樓所得的500萬元資產計算,足夠用十年,一心認定有足夠時間和空間,到埗英國後才重新規劃理財方案。
移英人士必須留意,英國9月份通脹率錄得3.1%,財政部預算辦公室估計,2022年通脹有機會觸及5%,以全年計,平均數亦高達4%。
物價升溫已從日常生活中反映出來,例如當地部分工種短缺,企業需要高薪聘請員工填補職位,羊毛出自羊身上,最終傳導至消費者賬單上。
移英者既要面對物價攀升問題,購買力則被通脹無聲無色地蠶食。如果將500萬元存放當地銀行,存款利率也僅得0.01厘,大幅跑輸通脹。
離岸投資相連保單 產出被動收入
若然在當地進行投資,便要留意資產增值稅的問題。筆者建議,準移英人士離港前宜做更周詳準備。
舉個簡單例子,以500萬元預算,可以用怎樣的準備方案,才能達致每年被動收入25萬元的目標呢?
不少人會直接想起投資「磚頭」,除自住物業以外,再買第二個物業收租。
不過,隨著英國樓價普遍上揚,平均租金回報率約回落至3.6%,扣除管理費用、稅項等,淨租金回報率僅接近2%。
筆者認為「離岸投資相連保單」(portfolio bond)是更理想選項,產品特色是入場門檻低至36萬元,此類保單保障額低,投資成分較高,投保人可自行選擇投資選項,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等多元化資產。
上述保險產品已通過香港保監局審批,相關基金亦獲香港證監會認可,並由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由於產品在離岸註冊,所以有一定稅務優勢。
筆者有不少客戶成為英國稅務居民前,部署此類產品,透過自行擬定投資組合,目標是建立每年5厘回報的投資組合。
若一筆過投入500萬元,預期每年回報5厘的話,便可產生25萬元被動收入。
筆者建議準投保人,可按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作出選擇,亦可向獨立理財顧問查詢。
同時,在現時英國稅制下,portfolio bond持有人,每年可免稅提取本金5%,做到延稅效果,提取不足的部分更可累積。
換言之,如期間有資金需要,可隨時提款,具備一定靈活性;若然該年只提取20萬元,即尚有50,000元餘額可累積,留待之後再提取,免稅提取年期上限為20年。
總而言之,若不希望移民後降低生活質素,不妨預先做好理財規劃,創造流量,才能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