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世界中,制定前瞻性的投資計畫總是聽起來充滿智慧。畢竟,當市場熊掌橫掃時,最理性的自我往往是被情緒綁架的第一個犧牲品。將固定收益配置作為備用錢,等待「街頭血流成河」時買入,這的確是多元化投資組合的一大美事。然而,當這種策略與股市估值時機掛鉤時,事情就開始變得複雜。
歷史上,CAPE比率在1929年和2000年達到30的驚人高度,緊接著是市場的劇烈崩盤。有鑑於此,當CAPE比率再次攀升時,投資者的擔憂似乎不無道理。然而,自此的標普500指數卻上漲了近170%,年平均回報率約為14%。這似乎在嘲笑那些過度依賴估值的投資者:市場有自己的脾氣,它並不總是關心你的市盈率低高。
更糟的是,如果你打算在市場「夠便宜」時變得更加積極,可能到現在你還在等一個「永遠不會來的日子」。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每一次熊市底部,翻查了標指的CAPE比率、過去12個月的市盈率和股息率。雖然平均值看起來是不錯的入場點,但股市的平均數有時只是一種美麗的幻覺。
在過去,熊市底部的估值確實會到達更誘人的水平。但要注意的是,20世紀40至70年代的起始估值本來就較低,股息率也因為當時尚無大規模的股票回購而相對較高。入市計畫若基於等待估值回落到歷史低位,那麼這策略在本世紀的四次熊市中有三次都無法滿足條件。
如果真的想在熊市期間加強投資力度,筆者更傾向於使用預設的損失門檻。例如,每當股票下跌10%、20%、30%等,就從債券中調出特定比例資金投入股市。這種方法簡潔明了,避免了對估值長期變化的依賴,確保不錯過買入良機。畢竟,沒有人能預測熊市的底部在哪裡,但股價的直接下跌往往比估值更可靠。
自二戰以來的13次熊市告訴我們,平均每六年就會有一次,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會出現雙位數的調整。雖然你不能以這些平均數準時調整手錶,但在股市中,風險的存在比估值更可靠。
最後的忠告:選擇一個你能在牛市、熊市和所有中間狀態下都感到舒適的資產配置。變得更保守或更積極聽起來聰明,但一旦在錯誤的時機犯錯,後果可能非常嚴重。市場時機難以掌握,依賴估值並沒有使其更簡單。在這場時間與市場價值的博弈中,幽默的是,最終贏家往往是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投資者。
輝立証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師 李浩然
www.facebook.com/lhyinvestment/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