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準媽媽必看!國健署推孕期保健指南 產檢掌握4大要訣

NOW健康(TW)
更新於 16小時前 • 發布於 17小時前 • 翁靖祐 報導

【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報導】目前每年大約有13萬餘名婦女懷孕生產,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心情,讓準爸媽們既期待又緊張。為瞭解孕媽咪的身體狀況與確認寶寶發育,若發現問題可及早由醫師進一步提供醫療或健康照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孕媽咪記得定期接受產檢,以降低妊娠風險及促進母嬰健康。

國人生育年齡邁向高齡 國健署推孕婦自我健康管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112年新生兒,共有超過3成為35歲以上產婦所生,也有超過5成為產婦所生育的第一胎,隨生育年齡延後,孕程及生產風險也隨之增加,新手孕媽咪們在面對未知的生活與變化時,往往夾雜著緊張與焦慮。

國民健康署自110年起擴大產檢服務,將產檢次數增加為14次,並提供3次一般超音波檢查、2次產前健康照護衛教指導、1次妊娠糖尿病篩檢、貧血檢驗及產前乙型鏈球菌篩檢,也將各項產檢服務相關資訊,集結於孕婦健康手冊,藉由豐富資訊的提供,以及檢查結果的紀錄,讓孕媽咪們能在懷孕歷程當中,進行自我產檢管理以及監測自己和胎兒健康。

記住產檢4要訣 懷孕才能更安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資訊紀錄要完整:建議孕媽咪第1次產檢前,將個人基本資訊,包括年齡、胎次、最後1次月經日期、身高體重、是否有吸菸飲酒、個人疾病史、孕產史、用藥紀錄健康狀態,以及以往懷孕或生產經驗等,記錄在孕婦健康手冊,以便幫助產檢醫師全面瞭解孕媽咪的健康狀況,進一步提供即時及適當的檢查及照護。

2.規律產檢避風險:懷孕初期建議分別於第8及12週產檢;懷孕中期建議於第16、20、24、28週,每個月1次,共4次產檢;懷孕後期建議第30、32、34、36週,每2週1次產檢,第37-40週開始每週進行產檢;透過定期規律產檢,確認胎兒發育、母體變化、瞭解生活注意事項,如有異常,及早給予適當治療,預防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守護母嬰的健康。

3.產檢提問解疑惑:隨著懷孕週數增加或生產日期接近,孕媽咪會面臨到不同孕期的症狀或生產相關問題,而來自各方的資訊或社會上普遍存在的迷思,可能讓孕媽咪們感到困惑或不安,建議孕媽咪可在產檢之前,於健康手冊當中記下要在產檢時詢問醫師、助產師或護理師的問題,如自身的健康狀況、寶寶的發育、孕期營養攝取或是孕期運動等,在產檢時一併詢問,由醫師、助產師或護理師協助解惑或提供相關衛教指導,避免在檢查時緊張或其他因素而忘記想問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4.家人陪伴相扶持:在懷孕期間,孕媽咪的身心會有很大的變化,家人們的陪同在此刻更顯意義非凡,彼此互相扶持與一起學習更是重要。準爸爸可善用陪產檢及陪產假,陪同媽咪產檢,瞭解懷孕及生產資訊、注意孕期營養均衡、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準備孕產及嬰兒用品;於進入待產階段後,準爸爸於陪產過程,可引導媽咪身體放鬆、擦汗、給予按摩等,對伴侶和家人間感情的建立都能立下良好基礎。

成為準爸媽免緊張 手冊與專人為你解答

透過定期產檢、適時諮詢醫師及家人的溫暖陪伴,能夠促進孕媽咪及寶寶的健康,降低高危險妊娠的風險。準爸媽如有孕產相關問題,可翻閱產檢院所發放的「孕婦健康及衛教手冊」與「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或至「孕婦關懷網站」查詢孕期健康照護資訊,或撥打孕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將由專業人員為您解答。

另外,國民健康署全新編製的《孕媽咪健康及衛教手冊》,預計114年推出實體手冊,想搶鮮閱讀的準爸媽,可至國民健康署官網先睹為快。

核稿編輯:陳如頤

# 首圖來源/Freepik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知名藝人自曝罹患食道癌! 耳鼻喉科醫師急籲︰「這2個習慣」快戒掉
台灣健康醫療網
【低卡之選】涼爽健康的新選擇:了解仙草凍的魅力
Health Concept
【食物好處】含多種胺基酸和有機酸 「呷醋」五大益處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皮膚癢別再怪食物!專家揭露長者乾癢背後的「真正原因」
Heho 健康(台灣)
養腎顧胃3大飲食原則 中醫講解水果、主食禁忌
康健雜誌
【心血管系統健康】只清血管隨時埋心血管炸彈!要打造強心臟 就靠呢啲秘訣!
Health Concept
名嘴張友驊跌倒搶救!這些人最容易跌倒 老人尤其小心
NOW健康(TW)
鼻塞怎麼辦?通鼻子6招辦法,別再吸薄荷棒!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泡麵加這一物秒變米期林三星主廚料理!《黑白大廚》安成宰教你怎麼做「烤大蒜泡麵」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69歲張友驊跌倒命危!長輩「3大易摔地點」出爐 規律運動可防跌
中天新聞網
罕見病VHL|六兄弟四人罹癌!罕見病VHL患者腫瘤頻生,團體促政府將新藥列入名冊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友情】友誼不永固?如何向子女解釋友情消逝 5步曲重拾社交快樂
MamiDaily
名嘴張友驊不慎滑倒搶救中!醫示警成人「1原因」恐會增加傷害程度
中天新聞網
劑量決定毒性!日常生活中這些東西是隱藏毒物:防滲油紙、漱口水、新車氣味......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歐普拉、愛黛兒都曾是!常常想太多、有完美主義?你可能也有「高功能焦慮症」
康健雜誌
4種人容易因秋燥傷肺 這種水果養肺效果佳
康健雜誌
攝護腺肥大治療新選擇! 「1微創手術」精準切除、保留完整泌尿功能
台灣健康醫療網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不投降!多線標靶藥物助攻,存活期翻倍
Heho 健康(台灣)
【曬太陽】曬太陽除了可以補充維他命D 還有這個功效?
高燒 Gofever
快訊/名嘴張友驊「跌倒進加護」...院方證實已裝葉克膜!整體情況不樂觀
中天新聞網
網紅用「長者量六力」發現阿嬤憂鬱異常 65歲以上應每6個月自我檢測!
台灣健康醫療網
颱風假2天影響就醫!台大醫院昨颱風門診量「翻倍」 今早增兩成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