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女士都試過在兩次經期之間有下體出血的經驗,讓我們都很擔心身體是否出現了什麼問題。究竟非經期下體出血的成因是什麼,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今次請來婦科醫生陳耀敏(Olivia)為大家一一解答!
非經期下體出血原因1. 排卵期出血
有些人會在兩次月經中間的時期有下體出血的情況,而出血量並不多,只是一至兩滴,只要排除其他病理因素,多數是屬於排卵期出血,無需過於擔心。
非經期下體出血原因2. 子宮/宮頸息肉
如果在子宮長了息肉,也有可能會引致下體出血。如果在非經期內流出鮮血,便有子宮頸位置出了問題的憂慮。
非經期下體出血原因3. 陰道發炎
有些女士在性行為後會有下體出血的情況出現,並且會感到疼痛。再者,如果我們如廁後從後面方向抹向前方,因為衛生問題也有可能引致發炎。
非經期下體出血原因4. 子宮內膜問題
這通常出現於年紀較大(40歲或以後)的女士身上,非經期下體出血或是因為子宮內膜增厚,發生病變,並有可能引致癌症。
非經期下體出血原因5. 荷爾蒙失調
若果那段時期感到壓力大,也有機會引致荷爾蒙失調,產生非經期下體流血的情況。
不同血色代表著什麼不同身體狀況?
如果在發生性行為之後流鮮血,很可能是宮頸位置出了問題,有發炎或癌前病變的擔憂,所以一有接觸便會流血。如果是子宮內流出的血,便有些像我們月經時的血色,很少情況是以鮮血流出。如果是深啡色,只是代表血藏在體內時間較長,所以流出時會呈較深顏色。
發現非經期下體出血時,我們需要去求醫嗎?
如果只是偶發性的一次,而且血量不多,在只有一至兩滴血的情形下,便無需過份擔心,看看自己是否因為壓力,或食了一些寒涼食物而引致這些情況。但若果情況持續2-3個月的時間,便需要看醫生作檢查,看看有沒有隱藏的婦科病或其他問題。
去求醫的時候,醫生會作出什麼檢查?
醫生會跟據患者的狀況,或會使用超聲波、子宮內窺鏡等檢查子宮內有沒有長有息肉、內膜有否增厚,或有否癌前病變的情況出現。
女士一般多久要作一次婦科檢查?
26歲或以上的女士可以考慮做婦科檢查,確保沒有子宮頸癌的危機,如果兩次檢查正常可以考慮每三年做一次抹片檢查。如果考慮懷孕,也建議要先作婦科檢查,確保安全。
陳耀敏醫生簡介
陳耀敏醫生(Olivia)完成了婦產科專科訓練後,進修成為了遺傳學碩士及母胎醫學專家,並且獲得香港中文大學頒授醫學博士。陳醫生本身是一位母乳媽媽,更成為了國際認證母乳顧問協助媽媽解決母乳餵哺的問題。
**Follow us on:
- Facebook: CosmoHK
- Instagram: @cosmopolitan_hk
- YouTube: Cosmopolita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