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季節交替,氣溫捉摸不定,忽冷忽熱的比較容易感冒。這時候來一碗「胡椒豬肚雞湯」,加上一些紅棗、枸杞與平補中藥材,以豬肚與全雞熬煮的白濃湯底,味道鮮美濃郁、卻不會膩口,讓人一碗接一碗。但又不會像羊肉爐或薑母鴨,擔心過燥,造成火氣大。
增強免疫力!胡椒豬肚雞湯 by 健管師 Serena的美味廚房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白胡椒」開胃、祛濕,拯救食慾不振
豬肚煲雞源自廣東客家,是客家人用來招待嘉賓的美味珍餚,也是廣東人的家常菜。傳聞這道菜緣起於清朝康熙年間,宜妃產後體質虛弱,康熙便吩咐御醫配藥進補,但嘗試多種珍貴藥材仍未見效果。最後御醫改良傳統民間坐月子喝雞湯的概念,以全雞和豬肚為底,搭配不同天然藥材熬湯,調理一段時間後,宜妃不但痊癒且面色紅潤。這道菜便流傳至今。 中醫觀點,白胡椒性溫熱、味辛,歸胃、大腸經,具溫中、行氣、發散及化濕功能。《本草綱目》記載:「暖腸胃,除寒濕反胃,虛脹,冷積,陰毒,牙齒浮熱作痛。」而白胡椒作為食材,能祛腥、解油膩,還可以增進食慾、助消化、促發汗。因此在這種季節交替、食慾不振之時,以白胡椒為基底的「豬肚雞湯」,反而會讓人想一喝再喝,還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胡椒豬肚雞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Photo:freepik
食材
- 豬肚一個(約 550g)
- 童子雞一隻(約 600g)
- 姜一大塊
- 紅棗 6顆
- 枸杞 1勺
- 白胡椒粒 3 大杓
- 黃耆 3g
- 當歸 3g
- 黨蔘 10g
〖洗淨豬肚〗
在豬肚內外,撒上適量麵粉,加上食醋與一點鹽,均勻的搓洗至麵粉發黃將髒污帶出,仔細揉搓,內外與皺褶需細心清洗。使用流動清水將麵粉沖淨數次,即可進行一般料理步驟。若會擔心過於油膩,可在料理前,切除豬肚油脂處。
〖雞去血水〗
Photo:freepik
- 先去掉雞頭、雞屁股與雞指甲,將雞身清洗乾淨。將翅尖別在翅膀下、雞爪塞進肚內,使雞呈現蜷縮的狀態,冷水下鍋(水要淹過雞)。
- 水滾後,撈走浮沫。將雞身撈起,用熱水沖淨雞身表面的雜質,雞身備用。
〖煲湯〗
- 將白胡椒粒搗碎,裝進紗布袋(或茶包)中,塞進雞腹。(Tips:使用自己搗碎的白胡椒粒,會比直接使用白胡椒粉,使煲出來的湯更加香濃。)
- 洗淨的豬肚,使用棉線或竹籤將肚尖紮緊固定。將已去完血水的整隻雞塞入豬肚,並塞入數片大塊薑片,再封住豬肚另一端。
- 豬肚入鍋炖前,先放入兩雙筷子,在鍋底排列為「井」字後,再放入豬肚避免燉湯過程沾鍋。加入薑片、黃耆、當歸、黨蔘(或其他中藥材)後,倒入清水但不完全淹過豬肚。
- 蓋上鍋蓋,開大火約悶煮 2~3 分鐘後,開蓋撈去浮沫,蓋上鍋蓋,開中小火繼續悶燉 2~2.5 小時。
- 將豬肚與筷子撈出,靜置至微涼後,將豬肚切開,先取出整隻雞,再將豬肚切為適口的細條(記得逆紋切)。剖開雞身後,取出肚內白胡椒包,整隻雞切塊。
- 將切好的豬肚與雞肉塊,白胡椒包放回湯內,加上枸杞與紅棗,煨至小滾即可熄火,可再依個人口味適當撒點鹽巴與磨碎的胡椒粉調味。
也可以準備適當的肉片、蔬菜與菇類,以豬肚雞湯為底,來煮火鍋唷! ▼豬肚與雞肉可以搭配豆腐乳沾醬更美味!湯裡放些茶樹菇健康又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