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茶食譜】體內濕氣重會導致胸悶、頭痛、易疲倦、水腫、大便濕軟等情況,這時就要煲去濕湯水健脾去濕!去濕茶煲幾耐?去濕茶邊隻好?去濕茶可以天天喝嗎?今天就由註冊中醫師何昕講解濕氣重症狀、濕氣重成因以及推薦祛濕茶食譜!
去濕茶食譜:芡實薏米茶
材料:
芡實 20克
薏米 20克
紅豆 10克
清水 800毫升
做法:
1. 將所有材料洗淨,浸泡1小時。
2. 把浸泡好的材料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
3. 煮沸後轉小火煮30分鐘。
4. 過濾渣滓,取茶飲用。
去濕茶食譜:生薑紅棗去濕茶
材料:
生薑 3片
紅棗 5顆
枸杞 10克
蜂蜜 適量
清水 500毫升
做法:
1. 生薑去皮切片,紅棗去核,枸杞洗淨。
2. 將生薑和紅棗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煮沸。
3. 煮沸後轉小火煮15分鐘,加入枸杞再煮5分鐘。
4. 熄火後加入蜂蜜調味,飲用前過濾。
去濕茶食譜:薏米紅豆去濕茶
材料:
薏米 30克
紅豆 30克
白扁豆 15克
茯苓 10克
清水 1000毫升
做法:
1. 將所有材料洗淨。
2. 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
3. 煮沸後轉小火煮約30-40分鐘。
4. 過濾渣滓,取茶飲用。
去濕茶食譜:玉米鬚茶
材料:
新鮮玉米鬚 30克
陳皮 5克
清水 600毫升
做法:
1. 玉米鬚和陳皮洗淨。
2. 把玉米鬚和陳皮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
3. 煮沸後轉小火煮20分鐘。
4. 過濾渣滓,取茶飲用。
去濕茶食譜邊隻好
市面上售賣的去濕茶食譜五花八門,選購時應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濕氣重易上火的可選用五花茶、夏枯草一類有清熱祛濕作用的涼茶;而體質偏寒容易胃脹的話,則可選擇飲用薑茶以温中散寒祛濕;如果不清楚寒、熱體質的又想祛濕就選以性質平和有健脾祛濕效果的祛濕茶如薏米水、紅豆湯等,當然如果在選擇前咨詢中醫師就更好。
如果想自行在家煮祛濕茶,何醫師推介以下3款湯飲及茶飲*。
去濕茶食譜:參術飲
有助健脾益胃,行氣祛濕,利水消腫,宜脾氣虛者,老少佳宜。
材料﹕黨參30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陳皮½角、紅棗3枚、甘草5克
做法:所有藥材清洗乾淨,用600ML冷水浸泡30分鐘,大火煮滾轉小火40分鐘即可飲用。
去濕茶食譜:萆薢銀花綠豆湯
萆薢能袪濕、利尿;銀花、綠豆清熱解毒,故能解濕困,清熱毒。宜身重困倦,口舌生瘡,便溏而臭者,但脾胃虛寒者不宜飲用。
材料:萆薢 30克 、銀花 30克 、 綠豆 30克
做法:所有材料清洗乾淨,加入適量冷水及綠豆,煮至綠豆開花,再加入萆薢、銀花煮上15分鐘即可。可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去濕茶食譜:薑艾苡仁湯
可以溫經、散寒、除濕,宜四肢困重,便瀉,帶下清稀者,但陰虛內熱者不宜。
材料:乾薑 10克 、艾葉 10克、 薏苡仁 30克
做法:所有藥材清洗乾淨,加入適量冷水及薏苡仁,煮至薏苡仁軟爛,再加入乾薑、艾葉煮上15分鐘即可。
*以上食療僅供參考,服用前可先咨詢註冊中醫
去濕茶食譜:金銀花菊花茶
材料:
金銀花 5克
菊花 5克
陳皮 1片
甘草 3克
冰糖 適量
熱水 500毫升
做法:
1. 金銀花、菊花、陳皮稍微沖洗,甘草亦可略沖洗去雜質。
2. 將所有材料放入杯中,加入500毫升熱水,蓋上焗5-10分鐘。
3. 可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或蜂蜜(不建議過甜)。
4. 可熱飲或待涼後當涼茶飲用。
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炎祛濕,特別適合春季濕氣重、上火、口腔潰瘍、喉嚨痛的人士;菊花清肝明目,緩解春季眼睛乾澀、疲勞、頭暈,特別適合用眼過度者。這款花茶清熱解毒、祛濕降火、疏風散熱,適合春天濕氣重、容易上火、咽喉腫痛、皮膚暗瘡的人士飲用,特別適合長時間用眼或熬夜人士。
去濕茶功效
去濕茶功效主要在於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濕氣,調理脾胃,促進消化系統的健康。以下是去濕茶的主要功效:
去濕利水: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少水腫,特別適合容易水腫的人群。
健脾益胃:有助於調理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飲用。
清熱解毒:某些去濕茶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的毒素,改善皮膚狀況。
消腫止痛:對於風濕引起的關節腫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增強免疫力:長期飲用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去濕茶何時喝/去濕茶副作用
去濕茶一般建議在早上或上午喝,這是因為早上的代謝率較高,能有助於更好地排除體內的濕氣。早上喝去濕茶也能夠促進消化,幫助排出夜間積累的毒素,建議大家可以在早餐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內飲用去濕茶,這樣既不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吸收,又能充分發揮去濕茶的作用。如果在下午或晚上感到濕氣較重,也可以適量飲用,但最好不要在睡前喝,因為有些去濕茶具有利尿作用,有可能會影響睡眠。
濕氣重原因
濕氣重原因之一是脾胃虛,由於脾胃有升清降濁的功能,可以把身體多余的濕氣排出體外,當脾胃功能較弱,濕氣就會留存於體內難以排除而影響身體的其他器官。因此健脾祛濕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濕氣重症狀
註冊中醫師何昕指,「濕」屬中醫「六淫」外感邪氣之一,當人體濕氣重時,就會嚴重影響人體生理功能及健康。濕輕者可致胃脹,腹脹,大便溏瀉,出汗黏膩體味重,頭皮油膩多垢脫髮等。
除了去濕茶也可透過為頭皮磨砂去除頭皮油膩味道:頭皮磨砂膏用法及推薦!改善出油/異味問題!
去濕方法
何醫師指﹐香港屬嶺南地區,由於地域潮濕所以一年四季都需要祛濕,不過各季節的氣候不同,所相應的祛濕方法也不一樣。
其實洋薏米檸檬水去濕清熱: 營養師建議6個關於檸檬薏米水減肥美白貼士
春季去濕方法:健脾祛濕
氣溫開始回暖,陽氣亦漸長,春季的氣壓容易使人抑鬱,所以應注意疏肝理氣,健脾祛濕,可以選食薏苡仁、金針菜、茵陳等食材。
夏季去濕方法:清熱消暑
陽氣最盛的季節,由於氣候炎熱,多為暑熱夾濕,應多食用冬瓜、西瓜、綠豆、海帶等清熱消暑祛濕。
秋季去濕方法:補益肺氣
天氣較為乾燥,則以補益肺氣,健脾利濕以預防為主,可多食蓮藕、淮山、扁豆等。
冬季去濕方法:溫陽調補
陽氣漸消,除了濕氣之外,寒氣也很重,所以冬季養生要注重溫陽祛寒,健脾祛濕,以人參、茯苓、羊肉 等入食療調補。
拔罐能祛濕?
很多人對拔罐都一知半解,也有些人會買膠狀的拔罐回家自己進行,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呢?何醫師指拔罐可以用來疏通經絡氣血,有祛風散寒祛濕的作用,對於祛濕有一定的療效,但需要視乎病情的輕重。
>>立即了解更多拔罐功效
拔罐去濕方法
拔罐療效一般建議拔罐療程間相隔三至五日,每次約7至10分。濕輕者一個療程可有明顯效果,濕重者則可配刮痧、走罐等療效更佳。
想要更方便的去濕方法可由去濕生果入手:中醫推薦去濕穴位及5款除體內濕氣水果食物!
自家拔罐方法
大家亦可以自己拔罐,不過要注意以下事項:
1. 應取背部肌肉較豐厚的穴位進行。
2. 時間不宜過長,如果給特別是給老人或小孩進行拔罐,時間應需減少,因有機會出現起水泡情況。
3. 拔罐後四小時內不可游泳和洗澡,避免寒氣濕邪循經而入加重病情。
4. 患有傳染性皮膚,有出血性疾病,服用薄血藥的病人,還有孕婦都應避免在家中自行進行拔罐。
註冊中醫師何昕
德善堂註冊中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婦科學碩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學士
**Follow us on:
- Facebook: elleOnlineHK
- Instagram: @ellehongkong
- YouTube: ELLE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