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中研院研究員找人抽血!國健署致歉非詐騙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訪問流程一次看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3月31日06:47 • 發布於 03月31日08:47 • 張乃文
中研院研究員找人抽血!國健署致歉非詐騙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訪問流程一次看

有民眾在網路發文透露,家裡突然有人上門,對方稱自己是中研院研究員,挨家挨戶找人抽血,為了進行「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卻因此讓人心生疑慮。國健署說明,是為了因應定期辦理及發布營養調查,委託學術單位進行。除了再次說明調查作業流程,造成困擾部分,國健署也向民眾及社會表達歉意。

國健署監測研究及健康教育組長林宜靜提到,關於「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計畫是依據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第九條進行,以 4 年為一週期,且是依循採購程序公開招標,委託學術單位辦理調查作業。

林宜靜指出,相關調查計畫依統計法規定,經行政院主計總處核定,及通過中央研究院倫理審查委員會 (簡稱 IRB) 審查,執行過程需完全遵從人體研究法規定,及依 IRB 審查會通過同意方式及內容,取得研究對象同意原則進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絕不在民眾家中進行抽血 國健署:同意者才會通知另行程序

對於家戶訪問的流程,林宜靜說明,在進行前會先行寄送邀請函,說明調查目的、程序及查證管道,而訪員至家戶訪問皆會配帶識別證及攜帶公文,並詳細說明讓民眾瞭解參與的相關權利。

若民眾同意參與調查,林宜靜指出,會再請其完成「研究參與者同意書」簽署後才進行問卷訪問,後續也會另外安排他日,並於定點由醫事人員進行身體檢測、抽血等程序,絕不會在民眾家中進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林宜靜提到,營養健康調查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國人飲食、攝取情形,還有疾病史、檢測血糖、血脂及維生素、礦物質濃度等。她說明,因為從問卷調查到取得檢體等檢測,所需時間較長,目前 4 年一週期,平均每年約進行逾 2 千多案。

不過,針對個案爭議,國健署表示,造成民眾及社會困擾,為此深感歉意,會深切檢討,未來也將精進相關作業流程,請調查團隊強化訪員調查說明品質與受試者保護機制,並納入相關教育訓練,以確保受試者權益完全保障下參與。

國健署說明,若民眾仍有疑義,可以電洽或上網查詢的方式確認,包括國民健康署網站「進行中的統計調查」、或撥打國民健康署專線 02-25220830、內政部警政署「165 反詐騙諮詢專線」等;行政院主計總處之統計資訊網,也可查詢「本月辦理統計調查總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文/張乃文、圖/楊紹楚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春夏祛濕|濕熱、濕寒 祛濕方法大不同!4種不同濕氣重類型+調理花茶
am730
金像獎2025|走出至親「墮樓」死亡陰霾!谷祖琳曾陷抑鬱谷底,憑《爸爸》終圓夢奪女配角。台下緊擁谷德昭:成立思覺基金助同路人。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雪耳好處】養顏滋補、減脂瘦身的「平民燕窩」 雪耳6大功效+美味糖水食譜推介
MamiDaily
【視網膜破洞】54歲古天樂自爆右眼視網膜破洞 不及時治療可失明!一文看清所謂何事
高燒 Gofever
每週星座運勢|2025年4月28日(一)~5月4日(日)
VOCO News
【維他命C食物】兒童真的需要服用維他命C補充劑嗎? 10大蔬果維他命C含量大比拼!
MamiDaily
你不知道的核桃好處! 研究:能抗發炎、降結腸癌風險
NOW健康(TW)
瘦身訂明確小目標!善用多巴胺飲食 快樂升級有助成功
NOW健康(TW)
壓力大掉髮竟是梅毒! 醫師:這三類掉髮最常見
台灣健康醫療網
喉嚨痛也可能致命,出現6個情況別當作普通感冒
康健雜誌
老翁疝氣至腸道壞死險丟命! 腹股溝腫脹、鈍痛要當心
NOW健康(TW)
停經無性生活,58歲婦拒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竟癌變!醫示警8成女性曾患HPV病毒「染越久越易惡化」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30多歲婦女摸到硬塊確診乳癌 「雙標靶藥物」助縮瘤保乳
台灣健康醫療網
腰酸背痛可能不是姿勢問題!中醫師解析「肌少症」元兇及改善方法
台灣健康醫療網
66歲翁沒病沒痛竟揪出大腸癌! 醫提醒:45歲起這檢查一定要做
台灣健康醫療網
追求健康長壽有秘訣? 研究:50歲前應避開這5大風險
NOW健康(TW)
七旬男腹股溝疝氣術後又復發 「微創手術」有效修補、當日即可下床
台灣健康醫療網
身體像被分兩半! 醫揭罹患1急性罕病出現類中風症狀
NOW健康(TW)
不只提神!日聞薄荷15分鐘 可降低發炎、提升記憶力
中天新聞網
面對生命終點如何抉擇? 民眾對「尊嚴死」態度漸開放
NOW健康(TW)
喝冰水傷子宮害不孕? 婦科醫闢謠:閉嘴就是最大善意
中天新聞網
吃止痛藥沒用!12歲童突頭劇痛、狂吐…竟是動靜脈畸形
中天新聞網
別用棉花棒掏耳朵 醫曝「3大炸裂風險」有真實案例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