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推出住宅地皮,為過去14年罕見,香港財政長期以來主要靠出售土地,以收入增肥庫房,應付各項開支。如今經濟不景,貿易下滑,股市下挫,樓市衰頹,港府停售土地,應是不得已為之,港府發展局長甯漢豪承認是市況差,市場對住宅地「胃口不好」,港府是負責任才停售土地。坊間已醞釀向明日大嶼措施施壓,會下一步否定前特首林鄭月娥施政期間措施,老樓亦無謂信太多揣測,有需要便停也是自然的。
香港政府公布本財政年度最後一季的賣地計畫,港府發展局長甯漢豪宣布,今季不會推售住宅地和商業用地,只推售一幅工業用地。如果算上前三季,則香港整個財政年度沒有推售一幅商業用地。按照今年港府預算案估計,本財政年度全年賣地目標收益為850億港元,原訂全年主動出售12幅住宅地,但最終只售出三幅。
2002年,基於樓市低迷,當時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宣布推出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市場稱之為「孫九招」,其中幾項是針對公營房屋,包括結束居屋計劃、結束混合發展、私人參建居屋及房協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終止出售公屋計劃。
孫明揚當時為實行有關措施「解畫」,表示過去數年落成的新樓貨尾約2萬多伙,而未來2年落成但已獲批預售、可隨時推出達3萬多伙,供應遠遠高於需求,故政府希望恢復房地產市場正常運作,重建市民及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新措施包括取消土地拍賣,暫停勾地1年,暫停兩鐵(地鐵及九鐵)項目招標1年,結束居屋計畫、公私營混合發展、私人參建居屋等計畫。政策推出後,一度令樓市成交量大增,但其後在沙士蹂躪下,樓價進一步下滑,至2003年經濟喘定,有關政策才漸漸發揮效用。
至於現時尚有2萬伙貨尾待售,加上未來三至四年潛力供應超過10萬伙,在去年僅消化逾萬伙新單位的市場,能否在短短數年間消化實屬關鍵。有傳媒統計,2024年將有70個潛在全新盤,合共可推出逾3.54萬伙大鬥法,推盤量按年大增1.4倍。縱使發展商不會一炮過全部推出,但積壓的2萬個貨尾亦足夠一年的購買力。新單位累積下去,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持久困擾樓市。
看來發展商欲把持貨成本減低,向政府施壓爭取低補價來完成手上具潛質的新界北部都會區的項目,以間來換取低成本效益,在樓市周期完結後,來享受因果循環、更豐盛的成果。
撰文:資深傳媒人劉兆昌
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首本買樓入門書,目前為自由創作人,中港兩邊走。
點擊即睇~>港九新界一手樓概覽 售價折扣、戶型圖則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