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彭冠宇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對於火車一直存在一種豐富飽滿的記憶,只要看著鐵軌、聽著鳴笛,似乎就可以連結雲端畫面,在那個鐵路尚未地下化的台北城,跟著阿公對送往迎來的火車雀躍鼓掌與揮手之景歷歷在目,直到紅霞滿天接近傍晚,才情願回家吃晚飯。
上班以後,高鐵及飛機儼然成為我最好的交通運輸夥伴,為了搶時間拚效率,一日新竹台東工作圈也是有過的經驗,而在卓越快速達成任務之際,稍一不留神,便會失去了信念,將為何而戰的初衷,遺落在沿路快到不能再快的窗景之外。
追求快速達到任務,忘卻為何而戰的初衷
我常見到一些卓越的30~45歲年輕力盛夥伴,開始嘗到事業上成功的果實,他們奮力前行、充滿理想,美好的前景便在眼前,極力地做出最好的展現,一有論壇峰會總積極參與學習及交流;還有一些45~65歲經驗熟稔的夥伴,大風大浪漸漸了然於胸,充滿經驗,對於工作也明白大致的天花板,一則漸趨自動導航略為無味看戲地前行,一則開始加入外部社團再次投入群體,經營某一種關係。
但,越是優秀的人物,越容易遇到一種狀態,如同乘坐快艇出發疾駛而在見不著陸地之際,身處茫茫大海中央之時感到一絲孤單與未知的迷惘困惑。
越優秀,就越快遇見這個障礙點,自古英雄皆然。
而我以為此事的關鍵,在於我們並非快艇的駕駛者,而是乘坐者,或者是說我們自以為是駕駛者,其實不過是追隨著所謂「對於優秀者期待的定義」前進的決策與投入。
並非不對,只是那內心熊熊的那把火,也許沒有在這個路徑之中仍有燃燒的機會。因此,我們才會在很多理應要全神專注、全力以赴的學習或是商務會議之中感到疲乏與索然,才會在面對時有認知不平略感失望的瞬間覺得動力漸失。
背後原因,當是這股前進動力過高的比例,來自達成這個世界期望的樣貌,而真正屬於每個人心中的那把火,經常視而不見,亦或已然遺忘在角落那個兒時的玩具箱之中。再次想起或許已是髮蒼視茫,亦或是在退休隔日的早晨,那多半便帶有更多的悵然,這是許多找我討論第二人生佈局的前輩好友的共同。
這實在都是因為我們對於價值的渴望是如此重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將更趨強烈呀,而價值問題的答案,除了在於我們跟這個世界的連結,也在我們當時出發時心中的夢想藍圖。我親愛的好友啊,當你越早想起來自己獨特美好的記憶與樣貌,就越早可以汲取真正的動能。
放慢速度回望自己,尋回快樂的原因
上個月在台東完成不知道第幾次重要的會議後,選擇了南迴鐵路前往高雄的下一個任務。火車不若時速可達近300公里的高鐵,時速快則120 公里,慢則只有30~40公里,有時更因為會車,而停在一個往窗外望去不像是月台的景緻。
但這兩小時的路程卻讓我想起很多的自己,慢慢地、慢慢地,看見那個沿著鐵道奔跑的少年,是多麼地快樂以及快樂的原因。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1520年10月,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受西班牙所僱之託,率領5艘船,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海面,才因此稱之為太平洋。
而,太平洋汩汩的海浪聲,即便隔著火車的玻璃依然清晰,我想念每一個在世界各地努力拚搏中的家人好友,因著忙碌的工作我們可能鮮少相聚,但在那南迴鐵路上與自己的相會,我清楚著自己的價值與這群人息息相關,而非這世界上其他的來去過客如同潮汐一般,這是太平洋跟我說的秘密。
(作者為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國立清華大學職場溝通學教授)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