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代號 Cezanne 的 Ryzen 5000G 系列 APU 正式進入零售市場,融合 Zen 3 架構 CPU 與 Radeon Vega 8 GPU 為主流桌上型 PC 用戶提供內建顯示功能。接下來我們將針對最高階款 Ryzen 7 5700G (定價 US$ 359 未稅,台灣通路售 NT$ 11470 含稅)進行評測。
AMD Ryzen 5000 系列 CPU / APU 規格
產品 核心/執行緒 基礎時脈 Boost時脈 L2 + L3 快取 PCIe 通道 內顯核心數/時脈 TDP 定價 Ryzen 9 5950X 16/32 3.4 GHz 4.9 GHz 8MB + 64MB 24x PCIe 4.0 N/A 105W US$ 799 Ryzen 9 5900X 12/24 3.7 GHz 4.8 GHz 6MB + 64MB 24x PCIe 4.0 N/A 105W US$ 549 Ryzen 9 5900 12/24 3.0 GHz 4.7 GHz 6MB + 64MB 24x PCIe 4.0 N/A 65W OEM Ryzen 7 5800X 8/16 3.8 GHz 4.7 GHz 4MB + 32MB 24x PCIe 4.0 N/A 105W US$ 449 Ryzen 7 5800 8/16 3.4 GHz 4.6 GHz 4MB + 32MB 24x PCIe 4.0 N/A 65W OEM Ryzen 7 5700G 8/16 3.8 GHz 4.6 GHz 4MB + 16MB 24x PCIe 3.0 8 CUs / 2000 MHz 65W US$ 359 Ryzen 5 5600X 6/12 3.7 GHz 4.6 GHz 3MB + 32MB 24x PCIe 4.0 N/A 65W US$ 299 Ryzen 5 5600G 6/12 3.9 GHz 4.4 GHz 3MB + 16MB 24x PCIe 3.0 7 CUs / 1900 MHz 65W US$ 259 Ryzen 3 5300G 4/8 4.0 GHz 4.2 GHz 2MB + 8MB 24x PCIe 3.0 6 CUs / 1700 MHz 65W OEM
Ryzen 5000 G 系列 APU 採用台積電 7nm 製程、Zen 3 架構,相較於 Zen 2 架構、代號 Renior 的 Ryzen 4000 G 系列,IPC(每時脈週期指令數量)提升 19%,內顯方面仍維持 Radeon Vega 8 GPU,因此雖然圖形處理性能基本相仿,但已能應付多數輕負載遊戲與影像應用。
相較於同樣是 Zen 3 架構、代號 Vermeer 的 Ryzen 5000 系列 CPU,在相同核心規模下,L3 快取少了一半;擴充介面也只提供 PCIe 3.0 通道,而非 PCIe 4.0。
目前進入通路零售市場的 APU 為 8 核心/16 執行緒的 Ryzen 7 5700G 和 6 核心/12 執行緒的 Ryzen 5 5600G,4 核心/8 執行緒的 Ryzen 3 5300G 則僅供應 OME 市場。
效能實測
Ryzen 7 5700G 的 CPU 部分與 Ryzen 7 5800X 同為 Zen 3 架構 8 核心/16 執行緒,主要是 Boost 時脈稍微降至 4.6 GHz,L3 快取減少一半至 16MB,TDP 降至 65W,連定價都少了 US$90,US$ 359 就能入手。
接下來我們以對手 Intel 同價位且功耗限制全解開的 Core i7-11700 當作對照組,針對內顯與 CPU 效能進行分析。
測試平台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B550-F Gaming / ROG Maximus XIII Hero
散熱器:Thermalright Silver Arrow T8 搭配同廠 TF8 散熱膏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3600 16GBx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 Founders Edition
儲存:Kingston KC2500 NVMe PCIe SSD 2TB
電源:Antec Signature Platinum 1300W
內顯性能
若要順暢地使用內顯玩遊戲,我們建議把更多系統記憶體分配給內顯使用。Intel Core i7-11700 平台最多只能分配 1GB,但 AMD Ryzen 7 5700G 平台在系統有 32GB 記憶體的環境下,最多可分配 16GB 給內顯。為了避免佔用太多系統記憶體,我們分配了 2GB 給 Ryzen 7 5700G 的內顯。
雖然第 11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處理器(Rocket Lake-S)引進了全新的 Xe 架構內顯,但其規模僅 32 個 EU(執行單元),是 Tiger Lake 筆電處理器內顯 96 EU 的三分之一。
而 Ryzen 7 5700G 桌上型 APU 內顯雖然是較舊的 Vega 架構,但規模與 Ryzen 9 5900HX 同樣都配置了 8 個 CU(運算單元)。從實測結果來看,Ryzen 7 5700G 內顯的遊戲性能幾乎都可跑出 Core i7-11700 兩倍以上的 FPS,最高甚至達 3 倍,真的很猛。
渲染運算
從多種渲染運算測試成績來看,Ryzen 7 5700G 的單核/多核性能都略低於 Core i7-11700 一些些,但差距極小,使用上的體感差異並不明顯。
搭配獨顯遊戲表現
而對於絕大多數遊戲玩家來說,獨立顯卡肯定是是必備的,因此我們也針對這兩款處理器搭配顯卡進行比較。
實測結果可以看到 Ryzen 7 5700G 只有在少數幾款遊戲遊戲領先,多數情況是 Core i7-11700 的贏面較大。就平均值而言,Ryzen 7 5700G 在 1080p / 1440p / 2160p 環境分別落後 4.91% / 2.32% / 1.15%。
功耗與溫度
功耗表現就是 Ryzen 7 5700G 的強項啦,憑藉著台積電 7nm 製程,耗電量硬生生比 Core i7-11700 功耗限制全解開的一半還低。
總結
從各方面測試成果可以看到,Ryzen 7 5700G 的內顯表現真的很猛,而且在能夠配置較多記憶體給內顯專用的情況下,遊戲實測過程比 Core i7-11700 擁有更好的戲執行穩定性。
單就遊戲或渲染運算的 CPU 性能分析,Ryzen 7 5700G 稍微落後 Core i7-11700 一些,但幅度並不大,再看看那精美的功耗表現,想必大家應該都能接受這微幅落後吧。
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就是 Ryzen 5000G 系列只提供 PCIe 3.0 介面,可能無法享受最快的 SSD 傳輸性能,但對於一般遊戲玩家來說,並不會影響當代最新顯卡的性能表現。
總之,Ryzen 7 5700G 是 AMD 最先進的 Zen 3 架構中,入手價格相對實惠的 8 核心處理器,近期有裝機需求的朋友可多多參考。
AMD 現正舉辦「夏日大作戰」與 Game bundle 遊戲搭贈活動,即日起至 2021 年 9 月 5 日止,購買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搭 X570 / B550 主機板可抽 Gogoro 機車等大獎。而 9 月 25 日前購買 Ryzen 5000G 系列處理器,免抽獎即可獲得《Warframe》遊戲虛寶,詳情請洽活動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