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卡夫卡式達人}利志達 與變形世界保持距離

明報
更新於 2021年08月21日18:05 • 發布於 2021年08月21日20:30
{卡夫卡式達人}利志達(黃志東攝)
利志達上月出版的漫畫《卡夫卡》,七成畫稿在十多年前已經繪就。(黃志東攝)
展覽限定「彩蛋」之一是他為每篇故事的標題加上了備註,例如Power是「誰擁有,誰就能」。(受訪者提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Passers原作的標題是Give It Up!。原文場景並不具體,他卻「腦補」得非常細緻。(受訪者提供)
War是耐人尋味的一篇。他習慣最後才填上對白,幸好有小說參考,不然他有時會忘記本來想寫的內容。(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一九一三年出版的《沉思》是卡夫卡的第一本著作,惜並不暢銷,據他的傳記所載,這本短篇小說集在布拉格一間著名書店只賣出十一本,其中十本還是他自己掏腰包。利志達上月出版漫畫《卡夫卡》,並非從長篇「孤獨三部曲」取材,也非《變形記》、《判決》或《鄉村醫生》,而是改編其十篇短篇或超短篇,部分作品如〈樹〉的原文不足十句,陡然開始,倏忽結束,主角沒犯錯就遭到處罰甚或死亡,正中「卡夫卡獎」作家閻連科定義卡夫卡主義時所說的「零因果」,利志達對這定義不以為意:「係咁解咩?理解呢個詞語唔係咁簡單嘅……」靈動的眼珠瞟向左方。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畀卡夫卡吹脹」

《卡夫卡》的七成畫稿在十多年前已經繪就,今年因合作邀請終完成付梓。利志達忘記確實年份,只記得當時尚住在北角,還有個助理,便把有趣的題材都先畫下來,想着總有日會出版,「通常都係咁,磨吓磨吓,跟住擺埋唔記得咗,又突然記番。呢個(卡夫卡小說畫稿)就一直記得嘅,原稿仲收得幾好,其他有啲放得唔係好妥當」。他自言看書又慢又少,卻雀躍講述當年怎樣「懶係勁」把精裝版的卡夫卡全集買回家,雙手比劃着每本的厚度,「現在丟剩這一本,全是短篇、超短篇。你也知他寫很多信吧,那些都丟了,家太小」。他覺得多數人只聽過卡夫卡,看過書的似乎並不多,「像《變形記》,可能整天聽到個名,不知道是什麼事」。

卡夫卡的短篇精悍短小,荒謬悖理,「吹脹㗎畀佢,咁都得嘅?無啦啦講幾句就算」。這種不明所以令利志達眼中「眾人皆醒」的世界更有趣,他不假思索說十篇當中最喜歡Vulture,那主角任由禿鷲咬噬他的腳掌,最後被正面擊殺,「咁樣慘死都唔鍾意?咁慘咁無助,又唔直面咁去對抗,直情由佢啄、送畀佢,有小小抵死,唔夠堅強」。這篇又呼應開首的Wolves,即將成婚的Peter在屋外遇見狼,跟狼談讓他苟活到下周婚禮的交換條件,「好離譜,將老婆條命都奉獻埋出去。鍾意呢啲,好鬼自私,又懦弱、抵死」。卡夫卡曾說:「我們應該只讀那種會咬齧、螫刺我們的書……一本書,必須是砍向我們內心冰封大海的斧頭。」他的短篇處處揭櫫人性,連素來一臉不置可否的利志達也說得牙癢癢,看來書是讀對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灰沉沉的氣氛

利志達曾自言是「灰男」,又說灰色是他與卡夫卡的共同形象,但相信二人並非站在同一格色階上。卡夫卡是出了名的羞怯孤僻,是「渴望隱藏在石縫間的穴鳥」,時常自怨自艾,又稱自己的作品為「信手塗鴉」,一寫作就是敗筆,早期作品全被他銷毁,遺囑也要求友人燒掉他大部分文稿,已出版的都不能再印。「(這決定)幾好啊,嗰時佢都唔出名,又唔賣得,唔燒要嚟做咩?」利志達說。幸好,當時卡夫卡摯友布洛德執意保留原稿,更着手編輯,近百年後的香港才有這本《卡夫卡》。利志達經常嘆喟自己技術未到家,一再言及擱筆,原稿會再三修改、拼貼,總覺得人物表情、眼神「唔對路」,這次書中的Shy就硬是覺得女主角不妥,須從頭再畫,但不至於自我否定:「我又唔會燒自己嘅嘢,又唔算質疑自己,唔畀出街咋嘛。我再畫多次先可以出街,唔理㗎啦到某啲時刻,我覺得及格就得。」

是故如何以漫畫呈現「卡夫卡式」的絕望與無力?黑白灰是他的一貫畫風,為的是加強動感和刺激想像,惟這次動作場面欠奉,色調主要是為渲染氣氛:「插死佢嗰度好有動感,都有啲嘅,就唔係『飛哩啡呢』咁樣。今次呢度係氣氛緊要啲:灰灰濛濛,壓住壓住咁,咁都覺得啱嘅,我話啱就啱㗎啦。就算唔係,我相信佢(卡夫卡)都覺得唔緊要。」卡夫卡曾把布拉格形容成一個長着利爪、不讓人逃脫的母親,但他一生中除去世前的八個月都未曾離開此城,死後亦葬在那裏的猶太人墓園。利志達沒去過布拉格,而小說也沒交代明確時地細節,他靠再三閱讀小說、資料蒐集,構想那些森冷、濕漉漉的場景,營造「灰沉沉嗰種美」,像Road的原文只寫了空蕩的街道和鐘樓,在他筆下則補上主角踽踽獨行,還有背後老城廣場那泛光的弧形石板路。

小說、漫畫均離不開人物,他的人物雖有歐洲打扮、髮型,但依然如《蟾宮事變》那樣帶亞洲人五官特徵,「我哋亞洲人畫外國人硬係有啲唔對路」。他有時會為故事安插敘事者,有時要自行想像對白,卻說不出哪個人物特別具體突出,更非意指卡夫卡本人,「不是看每個人,是一個總體(lump sum)地看。在我看來,就好似戲班的一班演員,他們就是這種風格、排這種戲。這些人物是有小小模式,主要服務卡夫卡的想法,因為他寫的內容強過人物」。故此沒有主角、閒角之別,在他眼中都是卡夫卡的化身,「唔使講到明係邊個,嗰堆人夾埋就係嗰個感覺,集體形成嘅感覺,係一種氣氛」。沙特將之歸類為存在主義,卡繆說是荒誕派,也有說指向現代人的隔閡與無知,利志達偏不定調,這與作家David Zane Mairowitz不約而合,後者在著作《卡夫卡》寫道:「即使有最好的解釋,我們也只能辨認出一種瀰漫於字句間的氣氛(mood)。」

一頁一格 畫短篇更任性

久不久就有人問他較注重故事抑或畫面,答案不盡相同,此際他說:「砌故事方法較重要,比純粹單畫面重要,要講情節,不是只要一幅畫,要一幅幅湊起來,形成整體。」故揀選小說時,利志達傾向情節明顯的作品,如Passers的藍本只圍繞大街上兩個追逐的路人。相反,描摹豐富、文字細膩或人物內心翻來覆去的,繪畫時反而更具難度。日本有動畫版《鄉村醫生》,漫畫家Robert Crumb也畫過一堆中短篇,但利志達沒刻意參考前人,「看過史提芬‧蘇德堡的電影《卡夫卡》,但沒因此加深認識。外國有人畫過《變形記》,但畫法好硬好黑,有小小像版畫,不是太合我口味」。

新作仍舊有他最為人樂道的電影感分鏡,但換了編排方法,沒有同頁或前後頁間的畫格節奏和連繫,一頁一格的橫度,似從前的公仔書:「想古典番小小,無波動情緒,即大細格咁去搞,當然都有情緒喺入面啦,但配合番佢嘅筆風,冷靜淡然啲。」各篇用簡單線條圖案開場,以留白分隔一個個脈絡跳脫的故事,「本身標題會在同一頁,最後都係放最後,唔好阻咗人睇落去,順住睇晒先。個名唔使咁重要,有時睇吓個名再睇入面,就畀人框住咗,我希望啲人會感受到呢樣嘢」。若按標題搜尋原作,會發現不太對上,以為他有心不讓讀者追溯,但其實是小說的英文版本、中文譯本眾多,標題不一,他索性用腦海中最簡單直接的稱呼,如室內下雨的故事就直截叫Rain。

不論漫畫或小說,一直都有長短篇之辯。卡夫卡短篇的名氣顯然不及長篇,這次利志達改編前者,卻非要為其平反。他說短篇固然有技巧,但不諱言漫畫和小說都是長篇較「值錢」,規模和節奏始終更考功力,在他心中有高下之分,這個電影迷又以拍戲為喻:「一定係拍長片滿足,短片係玩囉。去戲院睇幾套短片合埋一齊都得意。」短篇是玩票、隨筆,可以任性、自由奔放,「都得意嘅小說,睇佢啲idea仔」。他一方面建議初畫漫畫的人可先試短篇故事,但另一方面就算自己入行多年,也技癢「返轉頭」畫短篇。

作品無關大環境 逃遁異化世界

這次乘新書出版的,還有他的原稿展,展出了八成的墨水原稿,清晰見到塗改痕迹,也有方格外的速記、筆痕,他說因時間跨度十多年,細心留意更會發現換過好幾種紙。「𠵱家興搞呢啲嘢,好興複印原稿,有晒膠紙位、污漬,盡量素描到似原稿咁賣。所以啲人鍾意睇呢啲(原稿展),幻想漫畫家當時點樣搞。」利志達卻不是個仔細考究作者創作歷程的人,他對卡夫卡的生平境遇只知梗概,例如其一生困囿於捷克、德國、奧地利或猶太人身分的糾結,或是強橫父親的夢魘。但他沒讀到這個崇尚德國文化、以德文寫作的卡夫卡,在一九二四年病逝,避過了納粹魔掌,而三個妹妹終死於集中營。「軼事我又唔係好關心,我又唔係咁追星。着迷啲嘢唔好,有小小距離好啲,免得框住」。

同理,他也說讀者毋須追查他畫《卡夫卡》時的大環境,「其實無(關係),我都幾肯定係無。但睇出來會有,(因為原著在一九二○年時有?)唔係,根本永遠都會存在」。的確,卡夫卡小說在戰後的捷克也多次被禁,於斯大林治下的捷克異見人士眼中,小說寫的正是他們的現實。利志達舉例,像結尾的War,被士兵逼得走投無路的老人明明有翅膀卻不飛走,說:「難道要我們離開我們的城市?離開我們的家鄉?離棄亡者和信仰?」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我知道自然會出現的,他的故事有小小寓言味,有時任人演繹,任何事情都會想多了,沒得控制,總好過讀完就睡去,不要想太多就OK」。

讀者看卡夫卡,看利志達,不禁俯思時代,但利志達更想藉創作逃遁,他一直覺得跟外界相處不來:「現實生活很悲哀,創作通常是發泄途徑,不然會瘋掉。我相信大部分作家都會得到力量,得到宣泄,逃避現實,我也是的,去到開心的世界。即使表現出來是殘酷世界,仍有成功感,因為是你做出來的。」寫作對卡夫卡來說是「比死亡還要深沉的睡眠」,而他一生都在追求自我解脫,又曾在日記寫過「K」這個字母令人不舒服,要讓人反胃。如此種種,《卡夫卡》封面上那個被「K」字插死躺平的男人說不定正道中他的心聲。利志達畫漫畫時,依舊喜歡開着收音機,在意的不是內容,只聽嗡嗡人聲:「騷擾不到我的,我不是怕靜,但要有聲,不然會好靜的,要感覺到時間流逝」,他的閱讀、改編、創作、生活,都與這異化世界若即若離,斷續接通。

《卡夫卡》漫畫原稿展覽

日期:即日至30日

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11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地下至三樓賽馬會展廊

費用:免費

詳情:bit.ly/2WaVBS2

文˙ 梁雅婷

{ 圖 } 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生活 相關文章

【LINE你睇】廿年找屎之路尋世上之最 美國文青博物館看屎
LINE TODAY
【LINE你睇】違禁玩具挑戰人類道德底線 兒童成人也不宜
LINE TODAY
旺角朗豪坊Cinema City戲院7月中結業 同院線全港只剩兩間
am730
【意外】9歲女童站鞦韆上 疑沒揸實撞爆頭亡 家長站一旁傾偈 事後告遊樂設備公司
MamiDaily
【LINE你睇】麥當勞冷處理滑嘟嘟53歲生日 美國網民狂洗板抗議
LINE TODAY
富家女倚靠家世霸凌同學 真實身份竟是冒牌貨
LINE WEBTOON 每日漫畫
網上熱話|港漂女來港6年仍未習慣 數3大難處欲離港 網民:你矜貴啫
am730
🍣高質小店!抵食稀有刁鑽魚料❗️ 米芝蓮二星師傅🍱空運靚鮮魚🥓性價比高派對Set!
田中小太郎
酒店自助餐:【榴槤控注意!全新榴槤自助餐!必食榴槤芝士薄餅+榴槤雪糕+榴槤班戟】
香港人遊香港
婚紗攝影2024|攝影師推介的5大香港熱門Pre-wedding地點 絕世美景猶如身在外國拍攝
TopBeauty
香港好去處:【上水安圃村小野菊花盛放!隱世黃色花海!唯美夢幻打卡一流!】
香港人遊香港
增肥方法|亂食=無效增肥!盤點4款高效增肥食物+ 4款無效食物
am730
記憶中的九展 數不清的腳毛
Besides Music
兩位日本福岡米芝蓮料理長 發辦日本傳統「割烹」高級料理🇯🇵 [ 馳走 冨木 ]
konglui.food 港女食好西
屯門獨立屋連貫室內外,家庭式住宅温馨共融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SOGO期間限定!瀨戶內海蛋糕專門店URASAKI LAB
dittou
【小學開放日2024】25+官津小學開放日接受報名! 簡介會+親子活動+校園導覽!
MamiDaily
愛情中如何抓住男人心?他要的很簡單 讓男人從你身上獲得這些價值 他就會離不開你
TopBeauty
譚仔三哥米線「獨門三酸撈薯粉」再度升級回歸 城寨大反派「王九」伍允龍獲姐姐傳授撈技三式
HotCat! 熱貓
中環美食│歌賦街西班牙餐廳Chueca $498周末早午餐歎海鮮拼盤 西班牙大紅蝦飯
am730
二人居:一號銀海665平方呎住宅,盡顯簡約北歐設計之美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她爽過空巢期「自由自在」!21歲獨子卻想帶女友回家住…網友教「這樣拒絕」:彼此獨立不遷就
幸福熟齡(台灣)
美國西雅圖 1960 年代的湖畔小屋,經改造後,變得現代化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澎湃芝士!燶拉芝士鐵板豬肋❗️ 芝士熔岩炸雞🧀生菜包烤五花腩🥓魔鬼辣醬串燒|旺角|韓川
田中小太郎
西營盤美食|西營盤8000呎隱世西餐廳 Melody 推岀限定威靈頓牛柳優惠套餐
am730
三步驟家常菜美味上桌!韭菜花拌炒甜不辣
iCook 愛料理
九龍城咖啡店提供精神心理健康服務丨九龍城寨概念甜點 + 身心靈體驗
癒報 Healpy Post
2,400平方呎薄扶林住宅,呈現圓弧温暖感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豐富weekend brunch | 音樂x美食集於一身>
sa_foodieadventure
【全新推出】「越‧法」滋味 為你帶來多國美食文化體驗
Supermami
夏日消暑!檸檬覆盆子汽泡水
iCook 愛料理
強化隔音與防水,智能家居預設上、下班模式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幼兒發展】廚房玩具四大好處 訓練解決難題 減少負面情緒
MamiDaily
做媳婦最高境界,是擁有不喜歡對方的權利!不是讓婆婆喜歡上你,而是懂得尊重你
幸福熟齡(台灣)
比例好記、易捲不開裂!小四卷
iCook 愛料理
【LINE你睇】不說不知小知識 機師不能留鬍子?
LINE TODAY
和昌大押變身意大利餐廳丨向蘇菲亞羅蘭致敬
飛叔生活
黃竹坑新開city'super neighbourhood 5大亮點!精選開業禮遇 黑毛和牛/日本水果試食
am730
爽脆又開胃!涼拌高麗菜
iCook 愛料理
上海外灘的嶄新酒店,融合東方與法式風情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