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減重專輯】肥胖指標「腫」麼看?  打造減肥計畫「享瘦人生」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2023年06月06日12: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
肥胖指標包括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腰圍與體脂等,減肥重點在於充足攝取每日所需的6大營養素,並適當分配吃進的熱量,當攝取的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才能健康減重。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夏日到來,減肥成為全民運動!無論是一般人想打造理想身形,或是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有健康考量,都可評估自己是否需要減肥。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洪泊儒說明,肥胖指標包括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腰圍與體脂等,減肥重點在於充足攝取每日所需的6大營養素,並適當分配吃進的熱量,當攝取的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才能健康減重。

肥胖定義為何? 除了體重還有哪些指標?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體重

體重是最簡單的評估方式,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成人健康體重對照表

範例:林先生身高175公分,適當的體重範圍為56.7-73.4公斤,若處於73.5-82.6公斤則為過重,超過82.7就要當心肥胖。

  • 身體質量指數(BMI)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衡量肥胖程度,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國健署建議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kg/㎡)及24(kg/㎡)之間,太瘦、過重或太胖皆有礙健康。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或是肥胖(BMI≧24)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而過瘦的健康問題,則會有營養不良、骨質疏鬆、猝死等健康問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範例:王小姐身高160公分,體重65公斤

BMI=65(公斤)÷ 1.6(公尺)÷ 1.6(公尺)=25.4,體重屬於「過重」。

身體質量指數(BMI)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體重過輕

BMI < 18.5

正常範圍

18.5 ≦ BMI < 24

異常範圍

過 重:24 ≦ BMI < 27

輕度肥胖:27 ≦ BMI < 30

中度肥胖:30 ≦ BMI < 35

重度肥胖:35 ≦ BMI

  • 腰圍:

腰圍是評估腹部脂肪累積的指標,也是判斷肥胖相關健康風險的重要指標。對於亞洲人而言,男性腰圍≧90cm、女性≧80cm就表示「腹部肥胖」,要特別注意飲食、運動、體重控制。

  • 測量腰圍方法:

1輕鬆站直以手插腰,取「肋骨下緣」和「左右兩側腸骨上緣」的中間點。

2將軟尺水平於地面輕鬆經過腰點,圍繞整個腰後讀取數據。

▲國健署教你輕鬆量腰圍。(圖/取自國健署)

  • 體脂:

體脂率代表身體脂肪所佔的百分比,想要判斷體內的肥胖程度,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測量的體脂率較準確。洪泊儒表示,想要簡易測量體脂的民眾,可利用健身房的身體組成分析儀,利用生物電阻法測出體脂率;有健康需求的人,還能進一步到醫院測量X光吸收,可精確檢測全身體脂、肌肉量甚至骨質密度數據。

要留意的是,有些人外表不胖,體脂率卻高得驚人,可能是隱性肥胖的「泡芙人」。即使體重或BMI值正常,但體脂肪若超過標準也是肥胖,如男性體脂肪≧25%或女性體脂肪≧30%都要當心。

如何訂定減肥計畫?每日需要多少熱量?

減肥與健康有關,每個人的身體和需求不同,評估自身的BMI、腰圍、健康狀態以及個人目標後,與醫生、營養師或健身教練討論制定適合自己的減肥計劃,如設定明確的體重目標、設計適合的飲食計劃、建立適合的運動計劃、監測進展和調整計劃、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的活動量不同,利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薦公式可計算出個人所需熱量。例如65公斤的王小姐的工作為坐辦公室,屬輕量工作,每天攝取熱量應在1300至1625大卡之間(20-25大卡*65公斤)。若減重目標為每週減輕0.5公斤,則每日應減少攝取500大卡。

同時,減肥目標設定不要好高騖遠,以免容易打退堂鼓,以「做得到」為原則。可參考「漸進式」做法,例如輕鬆的方式開始調整,例如戒除含糖飲料、酒精與零食宵夜,並細嚼慢嚥,增加走路、爬樓梯等活動量,每日即可輕鬆減少200大卡,再逐步增強運動及飲食分量控制,朝向日減去500大卡邁進。

洪泊儒說明,減重基本原則就是「熱量赤字」,攝取的熱量要小於消耗的熱量,才有機會減重。若每日都有計算熱量卻還是瘦不下來,可能源於低估吃進的熱量或高估消耗熱量,這時應檢視自己吃進哪些食物。

每天活動量

活動種類

體重正常者

所需熱量

體重過重、肥胖者

所需熱量

輕度工作

大部分從事靜態或坐著的工作,例如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售貨員等。

30大卡 X

目前體重(公斤)

20-25大卡 X

目前體重(公斤)

中度工作

從事機械操作、接待或家事等站立活動較多的工作,例如褓母、護士、服務生、家事服務員等。

35大卡 X

目前體重(公斤)

30大卡 X

目前體重(公斤)

重度工作

從事農耕、漁業、建築等的重度使用體力之工作,例如運動員、搬家工人等。

40大卡 X

目前體重(公斤)

35大卡 X

目前體重(公斤)

醫師最後呼籲,減重首要的目的應該是保持健康,若只是為了追求符合審美觀的體態,極端減重恐導致掉髮、情緒不穩、女性經期失調等問題。建議一個禮拜最多減重0.5到1公斤就好,3個月內減重不超過原本體重10%。另外,特殊飲食法(如生酮飲食)帶來的問題也常被忽略,每日應均衡攝取需要6大營養素,再去分配每日吃進的所需熱量,才能健康減重。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愛穿緊身褲害「私密處腫大3倍」 醫嚇傻:飄惡臭又流湯
中天新聞網
1月全球屈公病已破5千例!國內境外移入也創5年新高 症狀、預防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67歲男運動養生「堅持1件事」險害沒命 染流感喘不過氣送加護病房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這8種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慢性腎臟病! 醫教護腎守則
台灣健康醫療網
輕生成全球青少年第四大死因!背後原因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急診室大爆滿!醫界發文求救 邱泰源盼醫院先調整住床比例
中天新聞網
注意!台中婦「去越南旅遊」染麻疹!衛生局公布超商足跡
中天新聞網
一抬頭就天旋地轉,竟是「耳石脫落」惹禍!醫揭如何判別「症狀」:5動作自救,自己也能讓耳石復位
幸福熟齡(台灣)
左腹有「螞蟻咬悶痛感」恐罹胰臟癌!血糖異常也是警訊
中天新聞網
耳聞被綁長輩說住在這裡,不如乾脆早死,一點都不自由!後來機構一把火就把約束帶都燒了
幸福熟齡(台灣)
天冷更容易脹氣!醫推喝「溫湯、暖薑湯」提升消化能力
中天新聞網
擔憂過敏!寶寶與寵物只能「二選一」?
台灣健康醫療網
諾羅病毒太猖狂!醫無奈:有噁心嘔吐…診所「直接發碗」
中天新聞網
心房顫動治療新突破!「1技術」30分鐘改善心悸困擾
台灣健康醫療網
氣爆後一週仍失眠、心悸是PTSD徵兆!嚴重恐需住院治療
中天新聞網
告別產後肥胖!專家分享瘦身秘訣 找回曼妙身材不是夢
NOW健康(TW)
【BB出牙】出牙期發燒可能是細菌感染! 4大出牙徵狀及舒緩方式全面睇
MamiDaily
不一定是青春痘!妙齡女「臉部泛紅、大爆痘」竟是玫瑰斑
中天新聞網
「激戰時突然軟掉」很常見!泌尿醫:大家不好意思講而已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