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 恐讓乾眼症找上門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2024年10月02日01:51 • 發布於 2024年10月02日05:00 • Heho編輯部

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衍生許多疾病風險,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眼部疾病,除了許多人熟知的視網膜病變,乾眼症也是糖尿病常見的疾病之一;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翁子恆表示,乾眼症患者族群非常多,以亞洲而言,三成民眾都有乾眼症困擾,而糖尿病患者相對比例會更高,關鍵在於糖尿病患若處於高血糖狀態,這時血液、體液滲透壓較高,所分泌出的淚液也有較高的發炎因子,進而導致角膜和淚腺功能受損,換言之,發炎正是造成乾眼症的成因。

事實上,不僅高血糖會導致糖尿病患出現乾眼症問題,包括神經病變、日常用藥等都可能埋下糖尿病患誘發乾眼症的危險因子;翁子恆醫師提及,糖尿病患神經感覺相較一般人差,這時若眼表的細小神經受到病變或侵犯時,就很容易衍生乾眼症問題,包括出現乾澀、異物感、灼熱等症狀時,在主觀感受上相較比一般人更不明顯,這也導致臨床上許多糖尿病患者就診時,乾眼症都已屬於嚴重程度。

糖尿病多屬於混合型乾眼症 醫師:延緩就醫及慢性發炎導致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至於在用藥上,除了糖尿病用藥,包括含防腐劑眼藥水、消炎止痛藥、抗組織胺過敏藥等全身性口服藥也都可能提高罹患乾眼症的風險;翁子恆醫師表示,乾眼症主要是淚膜不穩定所造成,而淚膜由外而內又分為油脂層、水液層以及黏液層等三層,當油脂減少或眼瞼周圍發炎就屬於缺油型乾眼症,若淚腺功能衰退時則為缺水型,不過因糖尿病本身處於發炎狀態,三種分泌的細胞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往往不限於單純某一種類型,反而屬於混合型的乾眼症居多。

治療上,乾眼症會依據患者類型對症下藥,以混合型的乾眼症而言,涉及水層、油脂層甚至黏液層不足等情況,因此通常會採以合併治療;翁子恆醫師舉例,像缺水又缺油時,則給予含油脂的人工淚液外,患者平時也可敷溫毛巾自我保養,或是藉由淚管栓塞術將鼻淚管塞住,讓水分不容易流失,解決缺水問題,透過合併多種方式來治療混合型的乾眼症,成效相對較佳。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阿嬤遭孫子不慎傷角膜 糖尿病+乾眼症導致傷口難癒合

臨床一名50多歲婦女,本身有糖尿病史,但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曾被診斷乾眼症,但因未有明顯感到不適,並不以為意,直到某次被孫子不慎劃傷角膜造成傷口,因而就醫治療;翁子恆醫師表示,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一兩個星期仍無法康復,擔心又有傷口感染,採以抗生素治療,但同時卻發現另一眼也有乾眼症,因此給予不含防腐劑人工淚液及保濕凝膠,後續甚至再進行自體血清治療,傷口才終於癒合,後續也持續使用抗發炎的環孢素眼藥水控制乾眼症,目前患者已恢復生活品質。

此外,使用人工淚液時也要注意不同的成分可應對的乾眼症類型;翁子恆醫師提醒,像需要補水的乾眼症就可使用含有玻尿酸的人工淚液,若合併缺油型則建議使用同時可補油、補水的全效型人工淚液較佳,但若乾眼症較為嚴重者,則可選擇凝膠或藥膏,相較保濕時間較久,就不須頻繁使用人工淚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糖尿病患想改善乾眼症 醫師:控制血糖是關鍵

翁子恆醫師提及,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想要改善乾眼症,最根本就是得將血糖控制良好,以降低視網膜病變風險,尤其專注用眼30至40分鐘後就應適當休息,並保持生活環境的一定濕度,其中定期檢查時除了針對乾眼症的問題,也要自我警覺,主動詢問醫師是否有角膜破損等情況,乾眼症就有如慢性病,但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不同的治療組合,就能獲得良好控制,維持生活品質。

文/呂佳恆 圖/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年糕「冷藏or冷凍」?專家:長黴、表面濕黏快丟掉
中天新聞網
癌王「胰臟癌」3徵兆7成罹病! 醫推十字花科、南瓜營養素
中天新聞網
「拖延症」不一定與懶惰有關! 臨床心理師授5方法改善拖延問題
台灣健康醫療網
過年單日230人看診!多腸胃炎、流感 11歲女驗出「黴漿菌」
中天新聞網
他B肝「肚子變大」就醫已是末期! 醫籲「及早做1事」活更久
台灣健康醫療網
伏特加除臭法?時尚達人教你快速去衣物異味
VOCO News
春節假期將結束!「開工又低溫」上班族小心季節型憂鬱症
中天新聞網
泡腳助眠暖身又排濕! 糖尿病患者能泡腳嗎?專家解答
NOW健康(TW)
椎間盤突出治療、日常保養方法一次看 讓椎間盤不再「出軌」!
台灣健康醫療網
體重拉警報!營養師曝「減肥最忌諱餓肚子」甩肉要趁早
中天新聞網
體重過輕卻還想減肥? 揭開厭食症不為人知的哀痛秘密
NOW健康(TW)
過年時熱鬧與空虛的反差 特別引發老年憂鬱症!可以這麼做
台灣健康醫療網
「收假症候群」不焦慮!補充「7種營養素」恢復最佳狀態
中天新聞網
高鐵擠爆!2小孩「想上廁所」狂哭 醫感謝:像摩西分海
中天新聞網
42歲婦產後尿失禁高達8年 「1手術」成功告別漏尿困擾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退休成為失智症主因?善用資源打造社交環境,帶長輩遠離孤獨感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這些」生活用品都屬醫療器材!販售有規範 使用不當恐害健康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