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麵包店購買袋裝方包、排包的時候,袋子上總有一塊把包裝袋口束緊的小小塑膠片。究竟這塊名為「麵包袋夾」,正正方方,邊緣位置被裁走一個缺口的塑膠片,是由誰發明?而不同顏色的麵包袋夾,到底有甚麼分別?繼上次為大家介紹過拉環的故事後,這次我們一起來解開麵包袋夾的5大謎團。
麵包袋夾 為麵包保質
麵包袋夾(Bread Clips)又名“Bread Tags”、“Bread Tabs”或 “Bread Ties”。它還有一個學名為“Occlupanid”,並可以根據夾子的不同形狀,以學術方式把它們分門別類。麵包袋夾是一塊可以封存麵包袋袋口的塑膠夾子,只要把麵包袋袋口扭成條狀,便可以輕易把麵包袋夾套上及封口,讓袋內的麵包不會與空氣接觸,延長麵包的保質期。曾有學者研究指出,如果把包裝上的麵包袋夾移除,麵包便會容易發霉及變硬。另外,麵包袋夾通常都會印上「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 By)標籤,讓購買者注意其食用期限。
麵包袋夾的缺口設計是為了方便使用者更容易把塑膠袋套上及取下。
古代夾子 龜殼製造
根據專門蒐集及研究麵包袋夾類別的 Holotypic Occlupanid Research Group(Horg)研究組織指出,早於古羅馬時期,在塑膠還未被發明前,古人已有使用近似麵包袋夾的東西,把裝滿蘋果或無花果的莎草纸袋子封口。而於17世紀,意大利人Altimus Horg 亦開始收集,並研究以龜殼和動物角製造的包裝夾子。
科學插畫家運用現今技術,描繪及模擬出16世紀於中國廣州出現的動物角麵包袋夾。
Horg 研究組織提議依形狀把麵包袋夾分為14類。
本地常見的麵包袋夾大多屬於具有四邊、多角設計的“toxodenta”類別。
雛型原是信用卡?
至於現今大家隨處可見,由塑膠物料造成的麵包袋夾,則是由美國人 Floyd G. Paxton 於1952年發明。事源是他在乘坐飛機途中,想封存已打開的袋裝花生,於是便靈機一觸,以萬用刀把銀包裡的過期信用卡切割成一個夾子使用,這就是麵包袋夾的雛型。其後他在華盛頓成立了Kwik Lok公司,並大量生產麵包袋夾,由於其價格便宜,使用時十分方便,於是數年間已經火速風靡全球,即使來到今天,仍有不少麵包店,甚至連鎖麵包品牌,依然沿用著傳統的麵包袋夾。
1950年代的美國信用卡,以硬卡紙製成。
顏色區分生產日
只要在麵包店走一轉,不難發現袋裝方包套上了不同顏色的麵包袋夾,包括黃、白及淺藍色等較常見的顏色。不說不知,其實不同顏色的麵包袋夾,是一些傳統麵包店用來區分麵包出爐日子的方法!有些麵包店只會在一星期中的5天焗製麵包,並以麵包袋夾的顏色來區分出爐日,讓店員更容易整理店內的麵包,以確保新鮮度。
有些美國的麵包店在星期三和日,都不會有方包出爐。
環保再生夾子
麵包袋夾自發明至今逾半個世紀,由於它屬於即棄塑膠,衍生了不少環保問題。於是,有人便把用過的麵包袋夾收集,將其升級改造成電線收納夾、環保書籤、人字拖鞋耳固定器等,用處多多。而為進一步解決垃圾問題,澳洲最大型的包裝麵包公司 Tip Top Bakeries更宣布以循環再造硬卡紙取代傳統的白色塑膠麵包袋夾,減少製造塑膠垃圾,保護地球生態。
Tip Top Bakeries 推出的卡紙式麵包袋夾。
這些習以為常的日常小物,看似平平無奇,但只要大家多加留意,便可發掘到其背後讓人津津樂道的小故事。
TEXT:Onyx
PHOTO:網絡圖片、Horg、Ti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