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羞辱創傷》一書,是諮商心理師周慕姿繼《情緒勒索》、《過度努力》的另一本作品,「羞辱創傷」指的是有權力的一方,通常是父母、老師、上級,「以貶低、壓抑對方,勾起對方『自我感覺不良』的羞愧感」,以達到目的,例如罵對方笨,或者存在無價值,達到控制對方、情緒宣洩等效果,這些行為植根在我們的文化裡面,被視為理所當然一代傳一代地存在著,「我們想要從他身上獲得愛與安全感的人,卻是做成我們創傷、焦慮與恐懼的人」,這想當然影響了許多人的成長,也破壞了許多關係,讓我們不懂得愛,不了解自己,生活只餘下麻木和責任。
書中有很多個案,同時讓我想起自己身邊的例子,尤其讀到「只有父母的情緒是情緒,父母的感覺是感覺,孩子是沒有被允許能有情緒自主性的。」想起一位朋友的情況,他曾經跟我說過家裡的氣氛就是如此。自他有記憶以來就時常無故被打,理由可以只因為他活潑、「玩得太開心」、「太愛說話」(當他提出一些基本要求像口渴、肚餓的時候),這段經歷對他做成深遠的影響。
既然說話會被打,那就從此不說話好了;表達訴求會被無視,或被說成麻煩,不乖,那就不訴求好了。
這做成他退縮,麻木的性格,不敢想自己要甚麼,喜歡甚麼,不存期望最安全,因為反正無人聽,不與外界連結,不表露真實的自己。
長大後問題便來了,他打工發現同事們能暢所欲言訴說自己的困難和不幸,因為對於表達自己感覺不安,他搭不上話,這樣給人感覺疏離、看不起人,舊朋友也因為覺得他乏味而日漸遠離他,生活都是有一天過一天,沒有理想、方向,甚至辨識不到自己的情緒叫寂寞。
還有我聽過的另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少女自小就熱愛動物,課餘的時間都會去幫助流浪貓狗,有一次因為山上一窩小狗其中兩隻救不回,死了,她邊哭邊回家,感到十分沮喪。母親卻不屑地說:「你不孝,老媽死你都不會哭得這麼慘。」
這是用否定、輕蔑、責難的方式去攻擊自己不認同的事物,事實上會為動物掉淚是出於惻隱之心,與母親之間的親情無可比擬之處,也不存在競爭關係,但母親指控女兒為不孝,企圖將罪疚感加諸女兒身上,其實是父母害怕被遺忘的不安的反擊,父母以前一定也被這樣羞辱過,當時沒有好好安撫的情緒,會在感到受威脅時重現,這樣做成的創傷只會令關係更加糟糕,對誰都沒有正面作用。
「失去了對等與尊重,只有一方的聲音與標準,而另一邊時常是被誤解與傷害的。」
最糟的是,羞辱他人的一方,總說「為你好」,年少的我們無力反抗,只能接受。於是「羞辱創傷」重複輪迴,被羞辱的接受了、內化了,會轉而去羞辱他人,尋求心靈的出路。願我們都能打破這種輪迴,首先便是不要逃避,不要假裝傷痕不存在,承認自己受傷,不要將心靈暴力看成理所當然,是痊癒和不再將惡習蔓延的第一步,那樣和身邊人才能建立健康、平等而互相尊重的有愛關係。
☄️🎲🍀⚡魔瓶⚡♒⚡ 垃圾 ! 睇吓依家啲所謂現實啲泄露喺街度叫囂講嘅又唔係道理就係唔知佢哋嗌乜嘢 ! 如果話發洩得個嘈字以為自己好叻咁,簡直係滋擾 ! 啲家長都唔理㗎喇~ ! 佢有佢行,就佢有佢叫囉 !
你啲人寫咁能多廢話悲劇繼續會發生㗎 ! 🤣🤞🏻⚡
2022年08月18日13:4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