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還用BMI測肥胖?身體圓度指數BRI跟健康更相關,身體怎樣才算圓?

康健雜誌
更新於 8小時前 • 發布於 8小時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宜君 圖/photoAC
還用BMI測肥胖?身體圓度指數BRI跟健康更相關,身體怎樣才算圓?

你的BMI正常,但身體圓滾滾,看起來像顆蛋嗎?小心了,最新研究發現,「身體圓度指數」偏高的人,死亡風險高5成。「身體圓度指數」怎麼算?健康指標這麼多,哪個最好?

身高體重相同的2個人,B君渾身肌肉,沒啤酒肚,C君四肢纖細,腰腹肥滿,他們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都是27,屬輕度肥胖,但你覺得,他們有可能一樣健康嗎?A君的身高比他們高5公分,體重比較重,BMI也是27,但他怎麼看都不算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張道破BMI盲點的圖片,出現在數學家Diana Thomas 2013年發表於《肥胖(Obesity)》期刊的一篇論文。BMI長年被用於衡量肥胖程度,計算公式卻只有體重(公斤)和身高(公尺),無法區分體脂肪比例,也看不出肌肉量,導致BMI看不出與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度相關的「中央型肥胖」。

還有其他指標可用嗎?有的,那就是「身體圓度指數(Body Roundness Index, BRI)」。前述2013年論文提出BRI這個新指標,10多年後,一份強而有力實證出爐,證實BRI的數值確實與死亡風險相關。

BRI計算公式:364.2-365.5 × √(1 - [腰圍/ 2π]² / [0.5 × 身高]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注意:腰圍和身高均以公分為單位

身體圓滾滾,死亡風險高5成

今年6月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提取「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1999~2018年的資料,完成一共3.2萬名美國成年人的資料分析。這些人男女各半,平均46.7歲,每2年計算1次BRI變化,並蒐集年齡、性別、種族、教育程度、貧困程度、吸菸情況、飲酒情況、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等資料。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追蹤期間有3,452人死亡,研究人員使用迴歸模型分析BRI與全死因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並於2023年9月完成數據分析。

結果顯示,美國成人的BRI在這20年間有增加之勢,BRI與全因死亡率之間存在「U型」關聯。也就是說,身體最圓的人的整體死亡風險最高,比身體中等圓的人高50%;身體最不圓的人死亡風險也比身體中等圓的人高25%。

• BRI低於3.41:身體最不圓

• BRI介於4.5~5.5之間:身體中等圓

• BRI在6.9以上:身體最圓

胖一定不好,瘦仍可能很健康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精準營養講座教授潘文涵提醒,U型曲線要小心解讀,千萬別看了就下結論說「太瘦和太胖一樣不好」,或是以此為由去叫瘦的人「吃胖一點」。

「胖的那一端比較同質,但是瘦的那一端異質性很高,有完全健康的,也有虛弱的。」潘文涵表示,有些人雖然瘦,但呼吸順暢、體態挺拔不駝背、有肌肉線條、瘦得非常健康,人們看到他也不會想要叫他吃胖一點;有些人的瘦,是四肢細細,走路有點不穩,這種也不會叫他吃胖一點,反而要建議他去找出問題,有病就要治病,營養不良就要改善飲食,肌少症就要增肌等等。

指標各有優點,維持肌肉量是王道

《紐約時報》專文報導這個新發現,同時列舉出許多BMI數值與實際健康狀況不符的研究,並直言「BMI讓開吧,BRI要登場了。」這代表我們該開始用BRI取代BMI嗎?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教授祝年豐認為,多認識幾個指標,綜合起來看,並沒有壞處,但還是要根據情境和需求,挑選最適合的指標。

祝年豐說,健康指標一直在進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不同版本,因為科學家持續希望找出可以更好預測疾病或死亡風險的指標。有些指標很單純,好量測,例如體重、腰圍、BMI,雖然比較不精準,但能讓人耳熟能詳、常常自我檢測。有些指標比較精準但比較難算,例如BRI,可能就不適合用於社區衛教,比較適合用於研究。

「最重要的就是肌肉量。」潘文涵表示,肌肉量是影響老人死亡風險的重要因素,目前受限於不同儀器測量的限制,還沒辦法說出一個公認理想的肌肉量數值指標,但無論如何,持續積極維持肌肉量,絕對是保持健康的王道。

參考資料:Obesity (Silver Spring)、JAMA Network Open、New York Times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健怡可樂】健怡可樂真的健康?解構無糖可樂健康迷思!
高燒 Gofever
開小燈睡覺恐增「罹癌機率」!醫點名「1類人」可多補充褪黑激素
中天新聞網
蝸牛小米粽案8人血液皆驗出「托福松」! 什麼是托福松?中毒怎麼辦?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全球危機|超級細菌危機迫在眉睫!2050年恐奪全球3900萬人性命:研究揭示高危年齡層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3小時吃一次藥!巴金森症6年藥效衰退 「新型腦刺激器」助重拾生活
台灣健康醫療網
打破焦慮與失眠的循環:專家提供的天然改善方法
Heho 健康(台灣)
美容事故|無牌美容師注射肉毒桿菌針致顧客受傷:判囚7星期。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2024 最新 10 款膠原蛋白推薦!揭密膠原蛋白功效、挑選重點、適合族群、補充禁忌
Heho 健康(台灣)
76歲男咳嗽卡痰感覺喘竟罹「慢性阻塞肺病」 醫:年死逾7千人
中天新聞網
維他命功效|維他命A至K等7款補充指南 菠菜好處多
am730
失眠、暴牙竟然是因為臉太小?吃太軟、用嘴呼吸是關鍵
康健雜誌
什麼?你再說一次!醫示警「常說4句話」恐是失智前兆
中天新聞網
長壽運動「超慢跑」不是人人適合! 醫點名「這些族群」先問過醫師再跑
台灣健康醫療網
脂肪瘤不只是肥胖者專利!中醫提醒可能與壓力、飲食有關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大人都逃不掉!醫中鏢「整個人黏在馬桶上」:腸胃炎別再吃吐司稀飯了
中天新聞網
三酸甘油脂突升高? 醫曝「隱形殺手」恐害沒命:別一口接一口
台灣健康醫療網
林口長庚擁全台最大規模燒燙傷病房 今首度合作畫展陪伴小陽光勇敢築夢
台灣健康醫療網
還用BMI測肥胖?身體圓度指數BRI跟健康更相關,身體怎樣才算圓?
康健雜誌
蘆筍含多種維他命 惟四類人不宜吃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腸癌不再侷限每年固定篩檢! 北醫大研究:「糞便潛血濃度」提供精準醫療新策略
台灣健康醫療網
肺癌令人措手不及,中醫助提高自體免疫力和存活率
Heho 健康(台灣)
小米粽中毒案又1人出院!7歲男童預計今出院 「1人仍在加護病房插管」
中天新聞網